正文 鹿门学略第二十一

类别:子部 作者:民国·李肖聃 书名:湘学略

    善化皮先生所著书,其已刻者,曰《经训书院自课文》三卷、《师伏堂骈文》六卷、《经学通论》五卷、《经学历史》一卷、《尚书大传疏证》七卷、《今文尚书冤词平议》二卷、《孝经郑注疏》二卷、《郑志疏证》八卷附《郑记考证》一卷、《圣证论补评》二卷、《六艺论疏证》一卷、《鲁礼禘祫义疏证》一卷、《王制笺》一卷、《汉碑引经考》六卷附《汉碑引纬考》一卷、《箴膏肓发墨守起废疾疏证》一卷、《师伏堂笔记》一卷、《师伏堂词》一卷、《师伏堂诗草》六卷、《鉴古堂日记》二卷,其日记有目而书佚者,有《宙合堂咏古诗》一卷、《史记引尚书考实》一卷,别有《南学会讲义》十余篇。先生当同治时,年才弱冠,与益阳王德基、长沙阎土良辈以茂才绩学举癸酉科拔贡,湘绮王先生赋诗赞异,谓为文学名人。及光绪壬午,先生举顺天乡试,于是年逾三十,始覃思经术。初治《尚书》,考证今文,疏证大传,著书十余万言。既数困于春官,遂绝意仕进。主讲江西经训书院,日以朴学训示生徒。暇则杜门造述,从事于《尚书》之学,号为专经大师。旁治《通鉴》及顾、王诸大儒之书,慨然有用世之志。丁戊之间,主讲长沙南学会,议论贯通古今,弭争泯患,多精到之言。政变以后,为群小所厄,身罹党禁,授徒城中。精治郑学,成书又十余万言。上穷六籍之原,中涉纬候之奥,多先师之逸典,小儒浅闻不能究宣者,先生皆为发其覆而究其归。及著三疾疏证、《孝经郑注疏》,世尤多其取精用宏,与《今文尚书考证》同为不刊之书。兴学令下,大吏聘先生主讲学堂,于是为《经学历史》以授岳麓诸生。其书明群籍之大义,述今学之家法,足裨始学。又虑所言微略,复造《五经通论》以鬯厥旨。长沙王葵园先生读而叹服,遗书门人苏舆,谓令人愧汗无地。盖先生始壮专经,启于湘绮先生;中年著书,多与郋园叶先生商榷名例;晚年论学,与葵园尤訢合无间。葵园有所著述,未尝不藉助先生,先生纂述成编,葵园未尝不以官钱刻之。其文及诗多先生少作,然葵园类纂骄文,录先生所制至九十余篇。自先生存时,书已流传人间,及其殁后,遗著及于海外。日本博士有专治先生之学者,皆言先生治经之精,或且出二王先生上。或者谓先生力赞维新,若逆知世变,识力高出世儒。予观先生戊戌讲学湘中,特慨乎胶州之役,睹义宁陈巡抚宝箴发愤有为,出而相赞耳。诸人既败,牵率先生,著书终老,先生固安之若素。其《春秋讲义》及《经学历史》,当世小生或敢妄事诋诽,然彼于先王之学未能深究,恣为狂论,无足较也。胶州柯先生绍忞主修《清史》,于《艺文志》录先生著书,而儒林不为立传,世以为恨。然今之《清史》未为定本,且以先生之学,钩深致远,卓犖沉冥,当世巨儒,早有定论,岂假良史之词而声名始传于后哉!始先生仲子吉人在时,尝属余为《南学讲义叙》,未敢率为,而吉人早逝。今吉人之子名振辑刻先生遗书,督之为叙,伏念自己亥至今将四十年,于先生之学,无能继述万一,书此不能不恧焉自愧也。

    先师皮先生师伏堂文,王阁学先谦选入《骈文类纂》者都九十六篇。今观其篇目,若《仓帝史》、《皇氏颂》、《宓戏画卦颂》、《舜陵铭》、《尚书大传疏证》、《尚书中候疏证》、《史记引尚书考》、《六艺论疏证》、《鲁礼褅祫施志疏证》、《驳五经异议疏证自序》及春秋列国名臣、汉云台中兴诸将、岳麓书院六君子颂(宋朱公洞、周公式、李公允则、刘公宏明、陈公钢、杨公茂元)及他杂文连珠之属,凡百余篇。谨为标识,僭书其后曰:

    圆灵垂象,日月耀其光华;柔祗成形,河岳章其动静。道靡两而不立,物无奇而非偶。取象天地,形成文章。乾健坤顺,义始于《文言》;阳刚阴柔,美生于《易》象。文章重俪,厥谊至明,伊古才流,昭宣此旨,虽体有朴艳,而意归一揆。自世士炫其浮质,贤儒乃笮文人。六朝俳偶,退之薄而不为;宋时四六,君实谢非素习。道丧文敝,名德移风,世尊古文,托义高尚。有清厉学,华实并茂。皋文、容甫,发经籍之真光;季逑、巽轩,穷圣言于素业。卑谷人浮艳之作,陋迦陵侧媚之词。正声既张,淫音辍响。故清一代文业,上与两汉比隆,由其究精雅诂,研讨微言,师彦和之真经,法准南之原道,用能取熔古义,自铸新词也。湘州文学,肇盛梁唐。文山揽秀于诗章,西涯擅声于乐府。姜斋文雄而诗丽,承贯论健而词豪。盖代文宗,群推湘绮。江南之赋,并美于兰成。秋醒之词,尤高于玉局。信可谓抉天章于云汉,振屈宋之英声者矣。先生生逊清之季年,值湘文之盛日,少登拔萃,旋领乡闱,藉甚声华,焕乎文采。连珠与士衡并美,游记共道元生色。双清制赞,已垂彤史之辉;瀛州序颂,复纪文皇之盛。已可扬声华屋,腾藻云崖。先生矢志读书,殚精治史,谓道不原于周、孔,则旁出多歧;文不征于马、班,则义终无本。于是为迁《记》引《书》之考,赋两汉咏史之诗。谈古于宙合之堂,讲学于经训之院。林苑不能分传,经文乃合一途。故古泉杂序,郋园必乞于鹿门;湖外作家,华鬗推之为鸿笔也。昔竹坨第工词章,东原不长文学,左海惟精礼制,西庄独事校刊。乾嘉汉师,文尤芜杂,讽籀书九千字,说《尧典》三万言,群士腾讥,寡能备善。君既究群经之玄意,兼都雅之高文,精义人神,炼才就范。非姬汉之书不谈,匪羲黄之旨不传,检纬候于绿图,校珍文于丹策。彼戴氏遗书之序,丰芑通训之词,称述学原,世称美造。而先生所自作至数十余篇,宁惟鲁齐家法,藉墨藻以光新;亦使伏贾薪传,永遗声于文薮。故考其学业,则经学挺出于清儒;论其文章,则根底特殊于华士。斯学林之公论,非门士之私言。而枚叔著议,驳其三书,俳山论文,黜兹一老,则彼陈汉章之敢为狂论,陈大丘之横肆抨弹,奚足辨乎?愚以弱年获侍讲席,亲承绪论,奄遘心丧,敢自负于师门,特用章乎遗教,且诏学者知尊重焉。

    皮先生之《经学通论》,已收入《四部丛刊》。章炳鳞驳先生三书,特指其《经学历史》、《春秋讲义》、《王制笺》诸书,谓其不守今文师说耳。其先为校经生一篇,称抱一家之学,钩深而致之远,上规平津,下抚西庄。梁启超则称其《孝经郑注疏》取精用宏,为传世不朽之作。其会通汉宋,启发迂旧,尤在《南学会讲义》十余篇。当时登诸《湘报》,未尝编为专册。其谓清儒汉学原出宋贤,则较章学诚之说尤为明鬯。学诚《文史通义朱陆篇》言今人有薄朱氏之学者,即朱氏之数传而后起者,其人亦不自知也。沿朱氏之学,一传而为勉斋、九峰,再传而为西山、鹤山、东发、厚斋,三传而为仁山、白云,四传而为潜溪、义乌,五传而为宁人、百诗。今承朱氏之后,所见出于前人,不知即是前人之遗绪,是以后历而贬羲和也。先生则谓古无目录之学,至宋而始有王尧臣《崇文总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古无金石之学,至宋而始有赵明诚《金石录》、欧阳修《集古录》诸书。至于疑《伪古文尚书》,始自吴才老、朱子;搜辑汉人旧注,始自王伯厚应麟;尊信《诗序》,始于吕祖谦伯恭;纠正史传,则有吴缜《新唐书纠缪》、《五代史记纂误》,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而吴棫考论古韵,邢昺为《尔雅》作疏,徐铉校定《说文》,徐锴为作系传,《困学纪闻》、《东发日钞》,又日知、潜邱、养新诸记录所本。故逊清一代之学术,无一不渊源于宋儒。故先生答叶德辉书,谓弟所学本兼汉宋,而于讲说注重解二家之纷。惜及门弟子江西经训书院及湖南诸生多止传其词章,少能承其经学,惟同县举人谭绍裘贻仲、罗焌庶丹为知先生之学。谭主北京大学经席,著述未传。罗始为《孝经郑注疏证》二十卷、《孝经叙录师儒传述考》一卷,见先生郑注疏。自愧不如,别著《周易郑注疏证》、《论语集注疏证》、《大戴礼集解》、《尔雅本义疏证》、《尔雅正字》、《夏小正经传考》、《读孟子札记》、《九经古义补》、《石鼓文集释》、《金文隶古定》、《扬子云年谱》、《太玄集解》、《吕子集释》、《韩子补注》、《列子校注》、《孙子注集证》,多已成书,其诸子学述则为岳麓大学讲义,平生敬重先生,自称私淑弟子。世论吾县学人,亦以罗之所业差能继先生之后,惟生时未相从受业耳。日本博士狩野直喜研究先生之书,常于京都大学为诸生讲演。其孙名振编有《年谱》一卷。


如果你对湘学略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湘学略》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