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篇

類別︰子部 作者︰明•薛應書名︰薛方山紀述

    董仲舒相江都則化,相膠西則化,其大人為能格君者乎!武帝三策而不用,柰之何哉?

    或問︰老子之教可以治天下乎?曰可。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于治天下也;

    何有可以治身乎?曰可,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于治身也。

    何有宋劉忠定公,年八十而無疾,或問之,曰︰惟一誠耳。彼專事導引者亦何為哉。

    曾子啟手足以示全,子張呼申祥以告終,一息尚存,此志豈容少懈哉。

    王烈居鄉不事武斷也,人皆望廬而還矣,龔遂之郡不持干戈也,盜皆賣刀買牛矣。

    君子無我,斯能處人;聞譽而喜,見諍而艴者,眾人也。聞諍而喜,見譽而懼者君子也!

    司馬君實不亦宋之君子乎,欲罷熙豐之法,蔡確譽之則喜;甦軾諍之則怒。夫軾,與確人所知也。君實豈不知哉。蔽于己之異同,而忘其人之賢否也,是以君子貴無我。君子之為政也,因其道不變其俗,通其情不失其宜,是故有不火食者矣,燔炙雖美,不可以告也;有不粒食者矣,饔雖善,不可以告也。

    我聞曰︰大臣法,小臣廉。法則無不廉矣,廉則無不法矣。法則庶士無不端矣,廉則百姓無不足矣。如此而世道不升者,未之有也。

    易曰︰何以聚人,曰財。傳曰︰財聚則民散,是財者,人之所由聚散。而理財者,軍國之大政也。苟生之眾,為之疾,而非食之寡,用之舒,則財亦難乎恆足矣。

    治天下以得民心為本,得民心以散財為先,散財以節用為急。

    蕭文奎為御史,出巡遇薛子于天津,問觀風之道。

    薛子曰︰嘗聞之,君子之德風。觀民風之敬,可以知己之莊矣;觀民風之讓,可以知己之讓矣;觀民風之貴德,可以知己之仁矣;觀民風之賤貨,可以知己之義矣;觀民風之敦愨,可以知己之信矣。

    曰︰然則觀風者觀諸己乎?

    曰︰子不聞乎,知風之自觀不于己,將何觀乎?

    曰︰然而今而後,吾知觀風之道矣。

    高宗未見傳說,仲尼未見周公,乃皆其貌于夢寐之間者,其氣類之相感乎?

    伊尹就湯就桀放君立君,而人不疑者,何也?以其千駟萬鐘之不屑,一介取與之不苟者,素孚乎?人心也!周公不免于四國之流言,雖召公猶且疑之,豈其尹之不若哉!其所值者則然也。至于風雷之變,則天且孚矣,而況于人乎?

    長洲吳公辭東閣而居禮部,無錫邵公辭尚書而乞終養。是宋司馬公之辭樞密,今猶及見也。孰謂四維久不張乎?

    大臣之道有三︰一曰公,二曰讓,三曰容。公則不比矣,讓則不爭矣,容則不忌矣。

    或問文必本諸行乎?達諸政乎?曰然。吾聞之︰其行敦者,其文實以切;其政平者,其文簡以明;其行與政矯而譎者,其文夸而支離。

    君子之籌邊也,養士為先,御敵次之,勝敵又次之;為民牧者,以子弟視其民,則民未有不以父母視之者也;以生徒視其民,則民未有不以師長視之者也;以魚肉視其民,則民未有不以虎狼視之者也。

    文以載道也,道以經世也。靡辭不足以闡幽,冶辭不足以適治,游辭不足以貢俗,艱辭不足以辨理。故曰︰辭達而巳矣。

    涇野先生嘗言︰御史有九病,見善忘舉者,知惡不劾者,比依違是非者,譎借公行私者,佞意存覬覦者,狡懼禍結舌者,偷指摘疑似者,刻怒人傲己蓋其所長而論者,忿喜人奔競護其所短而薦者,貪九者有一于此,終亦必亡而已矣。開誠布公,九病可以勿藥而愈矣。

    寇賊猾夏,猶水之于木石也。石實,水不能入;木不實,水則入之。

    弭盜莫如詰奸,撫民莫如糾墨,理訟莫如正俗。

    君子之于刑也,服民不難中刑為難,中刑不難致明為難,致明不難清刑為難,清刑不難用仁為難。

    君子之道,博學以蓄其德,博問以通其學,精思以研其幾,直躬以踐其仁,知斯四者可以得為政之本矣。

    仰察于天時,俯察于士俗,中察于人情。視民不良如己之惡,視民不足如己之匱,知斯五者可以得為政之用矣。

    君子法以制財,而民不困;時以興事,而民不勞。惠以慈民,而民不離;遜以導民,而民不亂;中以折獄,而民不爭;時以簡民,而民作勇;六者具舉可以為政矣。

    君子有五政,而終之以樂。一曰愛,二曰義,三曰序,四曰勤,五曰慎,六曰樂。故不愛之樂,殘忍之聲也;不義之樂,淫靡之聲也;不序之樂,乖亂之聲也;不勤之樂,惰慢之聲也;不慎之樂,放僻之聲也。

    古之稱善政者愛民,今之稱善政者賊民;古之刑罰懲民之惡,今之刑罰剝民之財;古之征斂計安其國,今之征斂計肥其家;古之折獄求民之情,今之折獄任己之情;

    世有溫良慈祥者矣,事不能舉,訟不能听,今謂之無才者也;世有見事風生者矣,竭民財力逢迎上官,今謂之有才者也;然無才者殃民實淺,有才者殃民實深。君子宜知所擇矣。

    有一家之奸。有一鄉之奸,有一國之奸,有天下之奸。奸不去害斯百出矣!

    古之君子其仕也,為人故,民得其所焉。今之君子其仕也,為己故,民失其依焉。

    君子之道,杜譽以防輕喜,杜讒以防輕信,戒暴以防輕怒,戒滿以防輕足,戒謁以防輕進,五者備而身正矣。

    明以馭胥史,恭以馭寮u上下,實以惠士卒,式以馭芻粟,均以馭商農,嚴以馭僕隸,密以馭左右,詳以稽始終,八者備而政行矣。

    古之為令者,以悅民則賢,以悅上官則不賢;以立法則賢,以立猛則不賢;以弭盜則賢,以縱奸則不賢;以修禮則賢,以縱傲則不賢;以惠孤獨則賢,以催科則不賢;今之為令者,其賢否則反是矣。

    周公為相,則呂召畢榮之徒進矣;王荊公為相,則 坊萸渲 步櫻瘓9 揮 芄 鍘

    自高自用,氣質之偏,累之也。

    為政者恩而不威,民斯玩矣;威而不恩,民斯攜矣。

    君子之仕也,其上考德,其次考行,其下考績。

    大臣者,官家之工師也;上以道德佐人主,中以紀綱正屬吏,下以風俗化士庶者也。

    君子之仕也,見其君不恤其身,周其民不思其爵,持其要不密其法,合其大不計其小,其于政也幾矣。

    唐有李晟,宋有曹彬,其家無金玉之積,其受爵不溢其功,是以能令聞長世也。

    周道微而霸臣興,宋論繁而霸儒競,霸臣必藉強大以假仁,霸儒必抗高奇以立異,皆勝心之為也。

    韓子原道,胡子崇正,辨乃闢俗,僧狂道何與!聃曇本色哉。

    隋王仲淹,抗志續經,天之未喪斯文也,惜其籍無傳焉,豈後人誅絕之甚而遂泯之乎!

    戰國亂矣,樂毅之謝燕惠仲連之卻,帝秦正矣哉。薛文清公之佐大理王振引之也。當時若辭而不往,豈不愈于抗而得禍乎。此後渠崔子夢中所得之言也。

    或問瘠土之民可與行政乎?曰可,必也道以勤。或問沃土之民可與行政乎?曰可,必也道以儉。

    人臣之本,忠直而已。系寵則忠之疚也,張功則直之暌病V乙緣罟且園采硪玻 幣雜闌 且允シ艘病

    詞章瞻則理蔽,訓詁繁則經散。是故學至宋而明,亦至宋而支也。

    周公之制謚法,善善惡惡,天下萬世之公也,今時則不然矣。曾何勸懲之有哉!

    狄梁公豈直社稷之臣哉,推其心萬物一體而無間者也。向使其功不成,而此心不白于天下,亦安然受之矣。

    俗所未厭,聖人不輒改也;俗所未安,聖人不強行也。

    陶靖節之乞食而詠,邵康節之微醺而吟,非有所自得者能若是乎。過此以往孔顏之樂其幾矣!

    古諸侯多天子,繼別之支子故。不得犯天子以祭始祖。大夫多諸侯繼禰之支子故,不得犯諸侯以祭先祖,周道然也,漢唐以來則無是矣!

    禮以義起,報宜從厚。今士大夫之家廟,雖推以祭始祖,亦可也。朱氏禮祀止四世,承封建之舊也;程氏禮祀及五代,緣子孫之情也。漢諸葛武侯,唐狄梁公宋範文正公,皆三代以上人物也。豈唯功名事業而已哉!雖謂之聖學亦可也。

    宋之理學,固至周茂叔而大明。慶歷中,範希文以中庸授張子厚,蓋已啟其端矣。

    或問︰人之貴賤貧富壽夭,由人乎?由天乎?

    曰︰孟子言之矣。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但後世星數之說行,而求諸天矣;堪輿之說行,而求諸地矣。獨于人事委焉,不亦惑哉!

    羅景鳴因西涯李公,處于劉瑾張永之際,上書願削門人之籍,可謂盡事師之道矣。

    寬者子民之道也,嚴者摧枉之權也,有一地而寬嚴異者,包希仁歐陽永叔之治開封是也;一人而寬嚴異者,柳諭蒙之治京兆河南是也。一人一地而寬嚴異者,張復之之治蜀是也。

    賈誼董仲舒僅相王國,漢之所以雜霸也;陸贄韓愈不久于朝,唐之所以雜夷也。

    天下之治,士習之純也;天下之不治,士習之舛也。其純與舛存乎教之立與不立也。

    太奢則費,故曰︰國奢示之以儉;太儉則陋,故曰︰國儉示之以禮。政以宜民而已矣。俗所未厭,勿急改也;俗所不安,勿憚作也。

    利與害相因而生,法與弊相角而立。

    許平仲之于元也,召以議道則往,召以制官則往,召以立教則往,召以作歷則往。舍是無往焉。

    古者諫無官,以天下之公議,寄之天下之人,使天下之人言之,此其為盛也。

    古之史官,凡人主所至,執筆隨之如遷。固載灌夫之使酒,霍光之廢立,張湯之陽驚,張禹之屢顧。豈獨紀事而已,並其情偽得之,此所謂信史也。

    王文恪公嘗言:以科目收天下之士,以制科收非常之才,如此而後天下無遺才矣!

    天下之事,當以天下之心處之。

    元佑熙寧諸人,互相攻擊,此宋事之所以日非也。宋哲宗之世,非無範純仁、韓忠彥也,南渡之時,非無李綱、趙鼎也,其後非無真德秀、魏了翁、文天祥也。如不用何哉。

    言貴乎經世也,不貴乎費辭也。今既行夏時矣,如春王正月之類,不必紛紛致辨也。

    賈誼之經制,範仲淹之才略,值漢宋之盛,不能更化以成一代之制,豈才之不逮哉,勢則然也。

    申屠安坐,而鄧通稽首;宋庭立,而昌宗匍匐;呂端鎖閣,而繼思彷徨;韓琦出檄,而守忠黜貶。

    王嘉發憤,不能去一佞幸;楊震連疏,不能去一乳媼。

    蕭望之以師傅困于石顯,趙汝愚以貴戚于  宋匏ㄖ 冢 兄厙嵋病

    近世非無賢也,賢者或矯而過激矣;非無才也,才者或放而不檢矣;非無老成也,老成者或願而觀望矣。

    周衰而宗法廢,尊祖合族之義不行矣;唐亡而譜牒[原書缺]

    簞瓢陋巷,顏子之樂也。浴沂風雩,曾子之樂也。今處貧者有矣,好游者亦有矣。曾有其樂乎。

    今之督學憲臣,有君道焉,治之謂也;有師道焉,教之謂也。曰治與教,風化之所由出,而世道升降之幾也,是故不可不慎擇其人以授之也。

    後渠崔子曰︰養士存乎學,董學存乎人,成化中提學。

    御史孫鼎之忠孝陳選之,清方士奮其修正德末;

    御史蕭鳴鳳懲惡嚴,雖才不貸;副使魏校敦行急,受欺不悔;二君皆遭構,去嗚呼,學校何由而正哉。

    I辱之女可以觀性,秉節之臣可以觀學,

    遁世無悶可能也,遁世不見是而無悶,不可能也,

    堯舜之公,天下也;堯舜之私,其子也;湯武之取,天下也;湯武之舍,其身也。非聖人其孰能之


如果你對薛方山紀述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薛方山紀述》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