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閱筆上征君孫鐘元先生書

類別︰子部 作者︰清•顏元 書名︰存學編

    某發未燥,已聞容城孫先生名,然第知清節耳。弱冠前為俗學,枉度歲月,懵懵不知道為何物。自順治乙未,頗厭八股習,稍閱通鑒、性理、諸儒語錄,乃知世間有理學一脈。己亥在易水,得交高弟五修,乃又知先生不止以節著,連年來與高弟介祺尤屬莫逆。德駕旋容時,已稟老親,同王法干裹裝出門,將進叩,老親復以澇後不諳路,恐遭楊子之悲阻之,逾年則聞復南矣。恭祝綾辭,蒙介翁不外、玷賤名其末。迨讀先生歲寒居文集寄介翁札,不知過听何人之言而儕之郡賢列,見之不勝惶愧!今在天地間已三十有六,德不加修,學不加進,曾不得大君子一提指之,每一念及,恨不身飛共城旁!茲先大母去世,服闋矣。幸大父猶康健,欲曲求俞允,今歲中一炙道範,未審得遂否也。敝庠耿師,東郡人也,以告休南歸,去先生七十里,敢以便略吐愚衷于門下。

    某靜中猛思,宋儒發明氣質之性,似不及孟子之言性善最真。變化氣質之惡,三代聖人全未道及。將天生一副作聖全體,參雜以習染,謂之有惡,未免不使人去其本無而使人憎其本有,蒙晦先聖盡性之旨而授世間無志人一口柄。又想周公、孔子教人以禮、樂、射、御、書、數,故曰“以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故曰“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故性道不可聞,而某長治賦、某長禮樂、某長足民,一如唐、虞之廷某農、某刑、某禮、某樂之舊,未之有爽也。近世言學者,心性之外無余理,靜敬之外無余功。細考其氣象,疑與孔門若不相似然。即有談經濟者,亦不過說場話、著種書而已。

    某不自揣,撰有存性、存學二編,欲得先生一是之,以挽天下之士習而復孔門之舊。以先生之德望卜之,當易如反掌,則孟子不得專美于前矣。論今天下朱、陸兩派互相爭辯,先生高見,平和勸解之不暇,豈可又增一爭端也!但某殊切杞人之憂,以為雖使朱學勝陸而獨行于天下,或陸學勝朱而獨行于天下,或和解成功,朱、陸合一,同行于天下;則終此乾坤亦只為當時兩宋之世,終此儒運亦只如說話著書之道學而已,豈不堪為聖道生民長嘆息乎!粗陳一二,望先生靜眼一辨,及時發明前二千年之故道,以易後二千年之新轍,則斯道幸甚,斯民幸甚!臨楮南望,不勝想慕戰懼交集之至!某再拜言。


如果你對存學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存學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