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百二十  志第三十 舆服下

类别:史部 作者:(南朝*宋)范晔 书名:后汉书

    原文:

    冕冠 长冠 委貌冠 皮弁冠 爵弁冠 通天冠 远游冠

    高山冠 进贤冠 法冠 武冠 建华冠 方山冠 巧士冠

    却非冠 却敌冠 樊哙冠 术氏冠 鹖冠 帻 佩 刀

    印 黄赤绶 赤绶 绿绶 紫绶 青绶 黑绶 黄绶

    青绀纶 后夫人服

    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之以丝麻,观翚翟之

    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为服。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

    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凡十二章。故《易》曰:“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观

    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

    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

    乾巛。乾巛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缋宗彝,藻火粉

    米,黼黻絺绣,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天子备章,公自山以下,侯伯自华虫以

    下,子男自藻火以下,卿大夫自粉米以下。至周而变之,以三辰为旂旗。王祭上

    帝,则大裘而冕;公侯卿大夫之服用九章以下。秦以战国即天子位,灭去礼学,

    郊祀之服皆以袀玄。汉承秦故。至世祖践祚,都于土中,始修三雍,正兆七郊。

    显宗遂就大业,初服旒冕,衣裳文章,赤舄絇屦,以祠天地,养三老五更于三

    雍,于时致治平矣。

    天子、三公、九卿、特进侯、侍祠侯,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

    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

    皆备五采,大佩,赤舄絇履,以承大祭。百官执事者,冠长冠,皆祗服。五岳、

    四渎、山川、宗庙、社稷诸沾秩祠,皆袀玄长冠,五郊各如方色云。百官不执

    事,各服常冠袀玄以从。

    冕冠,垂旒,前后邃延,玉藻。孝明皇帝永平二年,初诏有司采《周官》、

    《礼记》、《尚书•皋陶篇》,乘舆服从欧阳氏说,公卿以下从大小夏侯氏说。

    冕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

    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采色为组缨。三公诸侯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五旒,黑

    玉为珠。皆有前无后,各以其绶采色为组缨,旁垂黈纩。郊天地,宗祀,明堂,

    则冠之。衣裳玉佩备章采,乘舆刺绣,公侯九卿以下皆织成,陈留襄邑献之云。

    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里。初,

    高祖微时,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楚冠制也。民谓之鹊尾冠,非也。祀宗庙

    诸祀则冠之。皆服袀玄,绛缘领袖为中衣,绛裤袜,示其赤心奉神也。五郊,

    衣帻裤袜各如其色。此冠高祖所造,故以为祭服,尊敬之至也。

    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所谓

    夏之毋追,殷之章甫者也。委貌以皂绢为之,皮弁以鹿皮为之。行大射礼于辟雍,

    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执事者冠皮弁,衣缁麻衣,皂领袖,

    下素裳,所谓皮弁素积者也。

    爵弁,一名冕。广八寸,长尺二寸,如爵形,前小后大,缯其上似爵头色,

    有收持笄,所谓夏收殷{曰吁}者也。祠天地五郊明堂,《云翘舞》乐人服之。

    《礼》曰:“朱干玉钅戚,冕而舞《大夏》。”此之谓也。

    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筩为述,

    乘舆所常服。服衣,深衣制,有袍,随五时色。袍者,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故

    施袍。《礼记》“孔子衣逢掖之衣。”缝掖其袖,合而缝大之,近今袍者也。今

    下至贱更小吏,皆通制袍,单衣,皂缘领袖中衣,为朝服云。

    远游冠,制如通天,有展筩横之于前,无山述,诸王所服也。

    高山冠,一曰侧注。制如通天,顶不邪却,直竖,无山述展筩,中外官、谒

    者、仆射所服。太傅胡广说曰:“高山冠,盖齐王冠也。秦灭齐,以其君冠赐近

    臣谒者服之。”

    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公侯

    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学弟子,皆一梁。宗室刘

    氏亦两梁冠,示加服也。

    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

    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胡广说曰:“《春秋左氏传》有南冠而絷者,则楚冠也。秦灭楚,以其君服赐执

    法近臣御史服之。”

    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

    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胡广说曰:“赵武灵王效胡服,以金珰饰首,前插

    貂尾,为贵职。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建武时,匈奴内属,世祖赐南单于

    衣服,以中常侍惠文冠,中黄门童子佩刀云。

    建华冠,以铁为柱卷,贯大铜珠九枚,制以缕鹿。记曰:“知天者冠述,知

    地者履絇。”《春秋左传》曰:“郑子臧好鹬冠。”前圆,以为此则是也。天

    地、五郊、明堂,《育命舞》乐人服之。

    方山冠,似进贤,以五采縠为之。祠宗庙《大予》、《八佾》、《四时》、

    《五行》乐人服之,冠衣各如其行方之色而舞焉。

    巧士冠,前高七寸,要后相通,直竖。不常服,唯郊天,黄门从官四人冠之,

    在卤簿中,次乘舆车前,以备宦者四星云。

    却非冠,制似长冠,下促。宫殿门吏仆射冠之。负赤幡,青翅燕尾,诸仆射

    幡皆如之。

    却敌冠,前高四寸,通长四寸,后高三寸,制似进贤,卫士服之。

    樊哙冠,汉将樊哙造次所冠,以入项羽军。广九寸,高七寸,前后出各四寸,

    制似冕。司马殿门大难,卫士服之。或曰,樊哙常持铁楯,闻项羽有意杀汉王,

    哙裂裳以裹楯,冠之入军门,立汉王旁,视项羽。

    术氏冠,前圆,吴制,差池逦迤四重,赵武灵王好服之。今不施用,官有其

    图注。

    诸冠皆有缨蕤,执事及武吏皆缩缨,垂五寸。

    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加双鹖尾,竖左右,为鹖冠云。

    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皆冠鹖冠,纱縠单衣。虎贲将虎

    文裤,白虎文剑佩刀。虎贲武骑鹖冠,虎文单衣。襄邑岁献织成虎文云。鹖者,

    勇雉也,其斗对一死乃止,故赵武灵王以表武士,秦施之焉。

    安帝立皇太子,太子谒高祖庙、世祖庙,门大夫从,冠两梁进贡;洗马冠高

    山。罢庙,侍御史任方奏请非乘从时,皆冠一梁,不宜以为常服。事下有司。尚

    书陈忠奏:“门大夫职如谏大夫,洗马职如谒者,故皆服其服,先帝之旧也。方

    言可寝。”奏可。谒者,古者一名洗马。

    古者有冠无帻,其戴也,加首有<支页>,所以安物。故《诗》曰:“有<支页>

    者弁”,此之谓也。三代之世,法制滋彰,下至战国,文武并用。秦雄诸侯,乃

    加其武将首饰为绛袙,以表贵贱,其后稍稍作颜题。汉兴,续其颜,却摞之,

    施巾连题,却覆之,今丧帻是其制也。名之曰帻。帻者,赜也,头首严赜也。至

    孝文乃高颜题,续之为耳,崇其巾为屋,合后施收,上下群臣贵贱皆服之。文者

    长耳,武者短耳,称其冠也。尚书帻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

    也。迎气五郊,各如其色,从章服也。皂衣群吏春服青帻,立夏乃止,助微顺气,

    尊其方也。武吏常赤帻,成其威也。未冠童子帻无屋者,示未成人也。入学小童

    帻也句卷屋者,示尚幼少,未远冒也。丧帻却摞反本,礼也,升数如冠,与冠偕

    也。期丧起耳有收,素帻亦如之,礼轻重有制,变除从渐,文也。

    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度;上有韨,贵贱有殊。佩,所以章德,服之衷也。

    韨,所以执事,礼之共也。故礼有其度,威仪之制,三代同之。五霸迭兴,战兵

    不息,佩非战器,韨非兵旗,于是解去韨佩,留其系璲,以为章表。故《诗》

    曰“鞙々佩璲”,此之谓也。韨佩既废,秦乃以采组连结于璲,光明章表,

    转相结受,故谓之绶。汉承秦制,用而弗改,故加之以双印佩刀之饰。至孝明皇

    帝,乃为大佩,冲牙双瑀璜,皆以白玉。乘舆落以白珠,公卿诸侯以采丝,其玉

    视冕旒,为祭服云。

    佩刀,乘舆黄金通身貂错,半鲛鱼鳞,金漆错,雌黄室,五色罽隐室华。诸

    侯王黄金错,环挟半鲛,黑室。公卿百官皆纯黑,不半鲛。小黄门雌黄室,中黄

    门朱室,童子皆虎爪文,虎贲黄室虎文,其将白虎文,皆以白珠鲛为钅剽口之饰。

    乘舆者,加翡翠山,纡婴其侧。

    佩双印,长寸二分,方六分。乘舆、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中二千石以

    下至四百石皆以黑犀,二百石以至私学弟子皆以象牙。上合丝,乘舆以縢贯白珠,

    赤罽蕤,诸侯王以下以綔赤丝蕤,縢綔各如其印质。刻书文曰:“正月

    刚卯既决,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

    莫我敢当。疾日严卯,帝令夔化,慎尔周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

    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凡六十六字。

    乘舆黄赤绶,四采,黄赤缥绀,淳黄圭,长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

    诸侯王赤绶,四采,赤黄缥绀,淳赤圭,长二丈一尺,三百首。

    太皇太后、皇太后,其绶皆与乘舆同,皇后亦如之。

    长公主、天子贵人与诸侯王同绶者,加特也。

    诸国贵人、相国皆绿绶,三采,绿紫绀,淳绿圭,长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

    公、侯、将军紫绶,二采,紫白、淳紫圭,长丈七尺,百八十首。公主封君

    服紫绶。

    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绶,三采,青白红,淳青圭,长丈七尺,百二十

    首。自青绶以上,縌皆长三尺二寸,与绶同采而首半之。縌者,古佩璲也。

    佩绶相迎受,故曰縌。紫绶以上,縌绶之间得施玉环鐍云。

    千石、六百石黑绶,三采,青赤绀,淳青圭,长丈六尺,八十首。四百石、

    三百石长同。

    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绶,一采,淳黄圭,长丈五尺,六十首。自黑绶

    以下,縌绶皆长三尺,与绶同采而首半之。

    百石青绀绶,一采,宛转缪织圭,长丈二尺。

    凡先合单纺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为一圭。

    首多者系细,少者系粗,皆广尺六寸。

    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隐领袖缘

    以绦。剪氂蔮,簪珥。珥。耳珰垂珠也。簪以玳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

    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

    结。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级焉。

    皇后谒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隐领袖缘以绦。假结。

    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

    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诸爵兽皆以翡翠为

    毛羽。金题,白珠珰绕,以翡翠为华云。

    贵人助蚕服,纯缥上下,深衣制。大手结,墨玳瑁,又加簪珥。长公主见会

    衣服,加步摇,公主大手结,皆有簪珥,衣服同制。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

    采组为绲带,各如其绶色。黄金辟邪,首为带鐍,饰以白珠。

    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蔮,黄金龙首衔白珠,鱼

    须擿,长一尺,为簪珥,入庙佐祭者皂绢上下,助蚕者缥绢上下,皆深衣制,缘。

    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公主、贵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锦绮罗縠缯,采十二色,重缘袍。特进、列

    侯以上锦缯,采十二色。六百石以上重练,采九色,禁丹紫绀。三百石以上五色

    采,青绛黄红绿。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黄红绿。贾人,缃缥而已。

    公、列侯以下皆单缘襈,制文绣为祭服,自皇后以下,皆不得服诸古丽圭

    襂闺缘加上之服。建武、永平禁绝之,建初、永元又复中重,于是世莫能有制

    其裁者,乃遂绝矣。

    凡冠衣诸服,旒冕、长冠、委貌、皮弁、爵弁、建华、方山、巧士,衣裳文

    绣,赤舄,服絇履,大佩,皆为祭服,其余悉为常用朝服。唯长冠,诸王国谒

    者以为常朝服云。宗庙以下,祠祀皆冠长冠,皂缯袍单衣,绛缘领袖中衣,绛裤

    袜,五郊各从其色焉。

    赞曰:车辂各庸,旌旂异局。冠服致美,佩纷玺玉。敬敬报情,尊尊下欲。

    孰夸华文,匪豪丽缛。

    译文:

    远古时代先民住在洞穴生活在野外,穿戴之物都是野兽的毛皮,没有礼制。

    后代圣人用丝麻替代了毛皮,看到雉乌的文彩,美丽的颜色,就用布帛染色来仿效它,开始创造五彩,把五彩用在衣服上。

    看到鸟兽有冠、角、髯、胡的不同样子,于是据此制作了冠、冕,缨、蕤,作为头饰。

    总共十二种图案。

    所以《易,系辞下》说:“庖牺氏治理天下的时候,抬头观察天上的星象,低头审视大地的文理,看到鸟兽的足迹,以及土地宜于生长何种作物,近的取于人的身体,、速的取于万物,这样就开始创造八卦,以此通达神明的德泽,表现万物的本性。”黄帝、唐尧、虞舜确定衣服的形制而天下大治,大约取之于乾坤。

    乾坤有文饰,所以上衣玄色,下裳黄色。

    日、月、星辰、山、龙和雉乌的形象,绘画在衣上;虎雌、藻、火、粉米、黼、黻的形象,刺锈在裳上,把上述物体的色彩当作布帛的颜色来制作衣服。

    天子衣服具备全部十二种图案,公爵用山形以下九种图案,侯爵伯爵用雉乌以下七种图案,子爵男爵用藻、火以下五种图案,卿和大夫用粉米以下三种图案。

    到了周代就发生变化,把日、月、星三辰图形放在旌旗上。

    天子祭祀上帝时,就穿大裘戴冠;公侯卿大夫之服用九种图案以下的服饰。

    秦始皇凭借统一六国登上天子之位,毁灭礼学,郊丘祭祀的衣服全用黑色。

    汉代沿袭秦代的旧制。

    到了世祖光武帝登基,定都在洛阳,纔开始修建辟雍、明堂、灵台三雍宫,确定七郊祭坛,祭祀天地和五方之帝。

    显宗孝明皇帝于是继承帝业,最先戴有旒的冕,上衣下裳都有花纹图案,穿赤色舄和有绚饰的履,来祭祀天地,在三雍宫供养三老和五更,这时达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了。

    天子、三公、九卿、特进侯、侍祠侯,在祭祀天地和举行明堂祭时,都戴有旒的冕,玄色上衣绣下裳。

    天子之服文饰齐备,包括日月星辰共十二种图案,三公、各侯爵用山和龙以下九种图案,九卿以下官员用雉鸟以下七种图案,都有五种色彩,带大佩,穿赤色舄和带绚饰的履,来敬奉大祭。

    百官中主管祭事的,戴长冠,都敬谨奉行。

    五岳、四渎、山川、宗庙、社稷各项依礼分等级的祭祀,都穿黑衣服戴长冠,五郊祭祀时衣服颜色分别与各方位的颜色相同。

    百官中不主管祭祀的,分别戴常冠穿黑色衣服随行。

    冕冠,有旒下垂,前后下垂延覆,用五彩丝绳贯穿玉珠。

    孝明帝永平二年,初次诏令有司采取《周官》、《礼记》、《尚书,皋陶篇》饰依从欧阳氏的说法,公卿以下官员的服饰依从大小夏侯氏的说法。

    冕都宽七寸,长一尺二寸,前边是圆形,后边是方形,冕里为朱绿色,上边是黑色,前边下垂四寸,后边下垂三寸,有贯穿白玉珠的十二旒,用本人绶带颜色的丝织成冠缨。

    三公和各侯爵用七旒,青玉做旒上的珠;卿大夫用五旒,黑玉做旒上出珠。

    都是只在冕前有旒,冕后没有,分别用本人绶带颜色的丝织成冠缨,旁边下垂黄色棉球。

    郊祭天地,宗庙祭,明堂祭,就戴这种冕。

    上衣下裳的玉佩具备各种图案和色彩,天子刺绣而成,公侯九卿以下都是织成,陈留襄邑贡献这种织品。

    长冠,又叫斋冠,高七寸,宽三寸,用窄幅漆帛做成,形制像板,用竹片做里。

    当初,高祖微贱时,用竹皮做成,叫做刘氏冠,是楚地冠的式样。

    民间称之为鹊尾冠,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宗庙祭祀和其它各种祭祀都戴这种冠。

    都穿黑色衣服,中衣的领袖用绛色绿边,绛色膝裤,表明其人真心敬事神明。

    五郊祭祀,衣、帧、膝裤分别与本方位颜色相同。

    这种冠是高祖所造,所以作祭祀用服,这是极度尊敬的表示。

    委貌冠、皮弁冠形状相同,长七寸,高四寸,形制像倒扣的杯,前边高广,后边低锐,就是所说的夏代的毋追冠,殷代的章甫冠。

    委貌冠用黑绢做成,皮弁冠用鹿皮做成。

    在辟雍举行大射礼,公卿诸侯大夫参加大射礼的,戴委貌冠,穿玄端和素裳。

    主管其事的戴皮弁冠,穿缁色麻衣,黑色领和袖,下身素裳,这就是所说皮弁素裳。

    雀弁,又名冕。

    宽八寸,长一尺二寸,像雀形,前边小后边大,固定在上边像雀头的颜色,有束发的笄,就是所说的夏代的收和殷代的寻。

    祭祀天地、五郊祭、明堂祭时,表演《云翘舞》的乐人服用。

    《礼记,明堂位》说:“竖起朱色大盾和玉质铁铁,戴冕而舞蹈《大夏》。”说的就是这种冠。

    通天冠,高九寸,正面竖起,顶部稍向后斜,然后径直向下做成铁卷梁,前边有金博山,晨筒饰以翠乌羽,是天子所常用的。

    穿的衣服是深衣形制,有袍,颜色分别与五时祭相同。

    袍,有人说周公在闲居时抱着周成王,所以用袍。

    《礼记?儒行》载“孔子穿衣袖宽大的衣服”o缝掖是袖子宽大,缝合在一起就更宽大了,与今天的袍子相近。

    现在下至卑微役卒,都一律穿袍,单中衣,中衣的领和袖有黑色绿边,作为朝服。

    速游冠,形制像通天冠,有展筒横在前边,没有金博山和述,是各王爵所戴的冠。

    高山冠,又名侧注。

    形制像通天冠,顶部不斜却,垂直竖起,没有金博山、述和展筒,是官中和宫外官员、谒者、仆射所戴的冠。

    太傅胡广齐,说道:“高山冠,是齐王所戴的冠。

    秦国消灭齐国后,秦王把齐国君主的冠赐给近臣和谒者去戴。”进贤冠,是古代缁布冠,是儒者的冠。

    前边高七寸,后边高三寸,长八寸。

    公爵、侯爵戴三梁进贤冠,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戴两梁进贤冠,从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学弟子,都是一梁进贤冠。

    宗室刘氏也是两梁进贤冠,表明是恩加的服饰。

    法冠,又叫柱后。

    高五寸,用缆做展筒,铁柱卷,是执法者所戴的冠,侍御史、廷尉正监平都是执法者。

    有的人称它獬豸冠。

    獬豸是神羊,能辨别是非曲直,楚王曾经获得过它,所以用它做冠。

    胡广解释说:“《春秋左氏传》中有一个戴南冠而被囚禁的人,南冠就是楚冠。

    秦国消灭楚国,秦王把楚国君主的冠赏赐给执法官和侍御史去戴。”武冠,又叫武弁大冠,各个武官戴它。

    侍中、中常侍冠上加黄金挡,用金附蝉和貂尾做文饰,称这种冠是“赵惠文冠”。

    胡广解释说:“赵武灵王模仿胡人的服饰,头上用金璇装饰,前边插貂尾,是贵职。

    秦国消灭赵国以后,用赵国君主的冠赏赐近臣。”建武时期,匈奴归附,后汉光武帝赏赐南单于衣服,给中常侍惠文冠,给中黄门童子佩JJ。

    建华冠,用铁做柱卷,贯穿九枚大铜珠,形制像缕鹿冠。

    古书记载说:“主管祭天者冠上加述,主管祭地者履上加绚。”《春秋左传》说:“郑国的子臧喜好冠。”鹧冠前面是圆形的,认为这种冠就是建华冠。

    在祭祀天地、五郊祭、明堂祭时,跳《育命舞》的乐人戴它。

    方山冠,舆进贤冠相似,用五彩毅制成。

    祭祀宗庙,跳《大予》、《八佾》、《四时》、《五行》舞蹈的乐人戴它,每队乐人都穿戴与各方位颜色相同的衣冠舞蹈。

    巧士冠,前边高七寸,在腰后相通,直立。

    不经常戴,只有在郊祀祭天时,黄门的四个从官戴它,在仪仗队中,处在天子车前,来充当宦者四星。

    却非冠,形制像长冠,下边比长冠狭窄。

    宫殿门吏仆射戴这种冠。

    冠后有赤幡,青翅燕尾,各仆射冠上的幡都如此。

    却敌冠,前边高四寸,通长四寸,后边高三寸,形制与进贤冠相似,卫士戴这种冠。

    樊啥冠,汉将樊啥仓促之间戴它进入项羽的军营之中。

    宽九寸,高七寸,前边和后边各长出四寸,形制与冕相似。

    司马殿门大难卫士戴它。

    有人说,樊啥常常手持铁盾,听说项羽有意杀害汉王,樊啥撕裂下裳用以包裹铁盾,戴冠进入军门,站在汉王身边,凝视项羽。

    术氏冠,前边是圆形,呈地的形制是,参差连绵四重。

    赵武灵王喜欢戴它。

    现在不使用,官府有术氏冠的图注。

    各种冠上都有缨蕤,执事和武吏都是缩缨,下垂五寸。

    武冠,就是民间所说的大冠,环缨无蕤饰,用青丝织成束带,加上一对鹍鸡尾,竖立在左右两边,叫做鹍冠。

    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都戴鹍冠,轻丝单衣。

    虎贲将穿虎文的裤,佩带筛有白虎文的剑和佩刀。

    虎贲武骑都戴鹦冠,虎文的单衣。

    襄邑每年献上织成虎文的轻丝。

    鹦,是雄猛的雉,两双鹍相斗直到其中一只死了纔停止,所以赵武灵王用它做武士的标志,秦国施用它。

    后漠安帝立皇太予,太子拜谒高祖庙、世祖庙,门大夫跟随,戴两梁进贤冠;太子洗马戴高山冠。

    谒庙结束,侍御史任方奏请不做乘从时,皆戴一梁冠,不宜把它作为常服。

    提议交给有司。

    尚书陈忠启奏:“门大夫职位如同谏大夫,太子洗马职位和谒者相同,所以都分别穿戴谏大夫和谒者的服饰,这是先帝的旧制。

    任方的话可以废止。”准奏。

    谒者,古代又叫洗马。

    古代有冠无愤,在戴冠时,头上有固定冠的发饰颊,颊用来使物安稳。

    所以《诗,小雅?颊弁》说“戴着圆顶弁冠”,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夏、商、周三代的时候,法令制度更加彰明,以后到战国时代,文治和武事并用。

    秦国在诸侯中最强大,在头上增加武将首饰成为绛色头巾,以此表明贵贱,以后逐渐创造覆额头巾。

    汉代兴起,头巾继续覆额,在后边打结,头巾在额部连接,头巾的另一部分向后覆盖,现在丧服愤就是这种形状。

    把这种巾称焉帧。

    帧是深奥的意思,表明头的威严深奥。

    到孝文帝纔制成高额头巾,连接部分做成帽耳,加高头巾使其成屋形,在后边会合再加上敛发的收,上下群臣高低贵贱的人都戴帧。

    文官耳部长一些,武官耳部短一些,都与各自的冠相合。

    尚书戴愤收,每边长三寸,叫做纳言,象征忠心正直,是显要而又能接近君主的职位。

    一年四季五时郊祭。

    分别与本方位的颜色相同,与礼服颜色相合。

    穿黑色衣服的群吏春天戴青色帧,到立夏就停止戴青色帧,助顺节气变化,表示尊重那个方位。

    武吏通常戴赤色愤,更能显示其威武。

    未行冠礼的童子的愤不覆盖头顶,表示他尚未成人。

    在学校读书的小童的帧覆盖部分卷起,表示年龄还幼小,但离加冠礼不远了。

    丧服的帧在后边打结,这是返回最初戴愤的礼。

    制愤的布帛粗细的升数与冠相同。

    一年期丧服在耳部以上有敛发的收,素色帧也如此,礼轻重有不同规定,变化和革除是逐渐实现的,这就是礼乐制度。

    古代君臣都佩带玉,尊卑有别;前边有蔽膝,贵贱不同。

    佩是用来彰显德行的,这是服饰的本意。

    蔽膝是用来表示官员品级高低的,是礼的共同目的。

    所以礼有自己的法度,显示威仪的规定,夏、商、周三代都相同。

    春秋五霸先后兴起,战事不断,佩玉不是作战的武器,蔽膝不是战场上的旗帜,这样就解去蔽膝和佩玉,保留贯串佩玉的丝绦,做为标记。

    所以《诗?小雅,大东》有“长长的佩玉丝丝”的句子,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蔽膝和佩玉已经废止,秦代纔用彩带连结佩玉,光耀标记,转相结受,所以叫做绶。

    漠代承袭秦代制度,沿用而不改变,所以增加双印和佩刀这样的饰物。

    到孝明帝时,就制成大佩,街牙和双塥双璜,都是白玉制成。

    天子贯穿白珠,公卿和诸侯用彩丝贯穿,佩玉的等级与所戴冕旒相同,用作祭服。

    佩刀,天子刀鞘通身错金,一半为鲨鱼皮,一半涂饰黄金,雌黄色刀室,五色毛线装饰刀鞘。

    各侯爵王爵刀鞘以错金焉饰,刀把一半为鲨鱼皮,黑色刀室。

    公卿百官刀鞘都是纯黑色,不是鲨鱼皮。

    小黄门是雌黄刀鞘,中黄门是朱色刀鞘,童子的刀鞘都是虎爪形花纹,虎贲为黄色刀鞘虎形花纹,虎贲将的刀鞘焉白虎纹,都用白珠鲛作为刀鞘尖端部的饰物。

    天子的刀鞘,增加翡翠山,缠绕在旁边。

    佩双印,长一寸二分,宽六分。

    天子、各侯爵王爵、公爵以及列侯用白玉,中二干石以下至四百石都用黑色犀牛角,二百石以及私学弟子都用象牙。

    上穿丝带,天子用绳贯串白珠.和赤色毛线制成的花饰,各侯爵王爵以下使用系印的赤色丝带,系印带与印的质料相应。

    印上刻字是:“正月辟邪的佩饰已做成,神灵的殳文排列四方,赤、青、白、黄,四种颜色与四方相当。

    帝舜命令祝融,让他教导夔和龙,各种瘟疫和肆虐的疾病,都不敢阻挡我。

    在不吉利的甲子和乙卯日,帝舜命令夔对天下施行教化,谨慎地对待周围的隐伏,教化此神灵的长殳。

    长殳又正又直,又有角又成方,各种瘟疫和肆虐的疾病,都不敢挡我。”共六十六字。

    天子黄赤色绶,四种彩色,即黄、赤、缥、绁,淳黄色的圭,长二丈九尺九寸。

    规定系数为五百首。

    各侯爵、王爵赤色绶,四种彩色,即赤、黄、缥、钳,淳赤色的圭,长二丈一尺,规定系数为三百首。

    太皇太后、皇太后,她们的绶都与天子相同,皇后也如此。

    长公主、天子贵人与各侯爵王爵绶带相同的,是特别恩加的。

    各封国贵人、相国都是绿绶,三种彩色,即缘、紫、钳,淳绿色的圭,长二丈一尺,规定系数为二百四十首。

    公爵、侯爵、将军紫色的绶,二种彩色,即紫、白,淳紫色的圭,长一丈七尺,规定系数为一百八十首。

    公主和封君服用紫色的绶。

    九卿、中二千石、二干石青色的绶,三种彩色,即青、白、红,淳青色的圭,长一丈七尺,规定系数为一百二十首。

    从青绶以上,鲢都是长三尺二寸,与绶的色彩相同而首数是绶的一半。

    鲢,就是古代串玉的丝绦。

    佩和绶相互迎受,所以叫鲢。

    紫绶以上,鲢和绶之间要施加玉制的带舌的环。

    千石、六百石黑色绶,三种彩色,即青、赤、绁,淳青色的圭,长一丈六尺,规定系数为八十首。

    四百石、三百石绶的长度相同。

    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色绶,一种彩色,淳黄色圭,长一丈五尺,规定系数为六十首。

    从黑绶以下,鲢绶都长三尺,与绶的彩色相同而首敷是它的一半。

    一百石是青绁色绶,一种彩色,是宛转缪织圭,长一丈二尺。

    所有先把单纺的线合在一起的叫一系,四系叫一扶,五扶叫一首,五首叫一文,文采淳为一圭。

    首多的系细,首少的系粗,宽都是一尺六寸。

    太皇太后、皇太后宗庙祭祀时的服饰,绁色上衣皂色下裳,亲自养蚕做示范时,青色上衣缥色下裳,都是深衣形制,隐蔽的衣领和衣袖,用丝镶边。

    戴剪耗菌,簪珥。

    珥,就是耳蹭垂珠。

    簪用玳瑁做挝,长一尺,一端有花形首饰,上有凤凰雀,用翡翠做毛羽,下有白珠,垂着黄金的镊饰。

    左右用一个横向的簪穿过,用来使菌结安稳。

    各种簪珥形制相同,而挝有等级的区别。

    皇后拜谒宗庙时的服饰,绁色上衣皂色下裳,亲自养蚕做示范时,青色上衣缥色下裳,都是深衣形制,隐蔽的衣领衣袖用丝镶边。

    梳假髻,插步擂,戴发簪和珥饰。

    用黄金做步摇的底座,步擂上的饰物桂枝用穿白珠做成,并互相缠绕纠结,一雀九花,熊、虎、赤罢、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种野兽,这就是《诗经》所说的“首饰金簪嵌着六颗美玉”。

    各个雀和兽都用翡翠做羽毛。

    额头贴金,白珠蹭环绕在耳边,用翡翠做花。

    贵人辅佐皇后亲自养蚕的服饰,纯缥色的上衣和下裳,深衣形制。

    梳大手髻,戴墨色玳瑁,又加上发簪和珥饰。

    长公主拜见皇帝穿戴这种服饰,加步擂,公圭梳大手髻,都戴发簪和珥饰,衣服的形制相同。

    从公主封君以上都带绶,用彩色丝带做辊带,分别与各自的绶色相同。

    黄金制的辟邪兽,首有环扣,用白珠装饰。

    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用纷色的缯帛做的发巾,用黄金制的龙首口衔白珠,鱼须做的挝,长一尺,做发簪和珥饰。

    进入宗庙辅佐祭祀的穿皂绢的上衣下裳,辅助养蚕的穿缥绢的上衣和下裳,都是深衣形制,镶边。

    从二千石夫人以上到皇后,都用蚕衣做朝服。

    公主、贵人、妃以上,嫁娶时得穿锦、绮、罗、谷、缯,十二种彩色,双重边绿的袍子。

    特进侯、列侯以上用锦、缯,十二种彩色。

    六百石以上用重练,九种彩色,禁止使用丹、紫、钳三种色彩。

    三百石以上五种色彩,即青、绛、黄、红、绿。

    二百石以上四种色彩,即青、黄、红、绿,在官府中掌管釆购物品的贾人,只用捆、缥两色罢了。

    公、列侯以下都镶单边饰物,刺绣后做成祭服。

    从皇后以下,都不许穿古丽圭衣之类的加服。

    光武帝建武年间、明帝永平年问都加以禁止,章帝建初年问、和帝永元年问又重申禁令,于是世上再没有能制作这种衣服的人,这样就断绝了。

    所有的冠饰和各种服饰,其中旒冕、长冠、委貌、皮弁、雀弁、建华、方山、巧士,上衣下裳刺绣花纹,赤色舄,有绚饰的履,大佩,都是祭服,其余全是常用朝服。

    只有长冠,各王国的谒者把它作为常用的朝服。

    宗庙以下的祭祀,都戴长冠,皂色缯袍单衣,领袖用绛色绿边的中衣,绛色的套裤和腰巾,五郊祭分别与本方位颜色相同。

    赞曰:辖车有各自的功用,旌旗有不同使用范围。

    冠服可以使人更美,佩带玉饰和玺印。

    恭敬应该恭敬的人,报以真情,尊敬应该尊敬的人,舍去欲望。

    谁赞美华丽的文采,不是华丽多彩?


如果你对后汉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后汉书》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