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闢〔讀為僻,下同〕焉,之其所賤惡〔如字〕而闢焉,之其所畏敬而闢焉,之其所哀矜而闢焉,之其所敖〔去聲〕惰而闢焉。故好〔去聲〕而知其惡,惡〔去聲〕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音彥〕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人,謂眾人。之,猶于也。闢,偏也。諺,俗語也。碩,即碩果不食之碩。)
敖惰固非性情之正。曰親愛,曰賤惡,曰畏敬,曰哀矜,皆發于四端。人之所不能無者,但溺于偏私。倚著一處,則所謂僻也。處身之道,公平無我,是非兼照,則眾心肅服,家自然齊。一有偏焉,人道乖矣。其禍可勝言哉。偏于所好,輒忘其惡。偏于所惡,輒忘其美。流俗暗淺,大抵如是。故曰︰天下鮮矣。不知子之惡,不知苗之碩,皆所以推明闢字。
右第四章,論齊家在修其身。卻只說身之所以不修處。若說身之所以修,即是上章正心事矣。立辭嚴密,極宜細玩。且于齊家利害愈更深切。上章只說心之所以不正處,文意亦如此。上章四個“有所”字,此章六個“闢”字,其實皆心之病。但上四者止是自身里事,此六者是施于人,即處家之道也,所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