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音扶〕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宗廟之禮,所以序昭〔如字〕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去聲〕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達,通變之謂也。祖廟,天子七諸侯五大夫三適士二官師一。宗器,先世所藏之重器,若赤刀、大訓、天球、河圖之類也。裳衣,先祖之遺衣服,祭則設之以授尸也。時食,四時之食,各有其物也。宗廟之次,左為昭,右為穆,而子孫亦以為序也。序爵者,公侯卿大夫各以爵為差。事者,宗祝有司之職事,高下各以其所能任也。旅,眾也。酬,導飲也。旅酬于下,下亦得獻于上也。逮,及也。燕毛,祭畢而燕乃序齒尊老,毛發白位于上。踐,猶履也。其,指先王也。所尊所親,先王之祖考子孫臣庶也。始死曰死,既葬而反曰亡。)
達孝當就繼志述事上看。志不易,繼也,事不易,述也。若以無改父道為孝,則武王不宜伐商。若以友于兄弟為孝,則周公不當誅管蔡。未可與權者,未足與議也。故以達孝稱之,是其伐也,其誅也,乃其所以善繼志述事者也。使武王忍于商而不伐,周公忍于管蔡而不誅,雖欲踐位行禮,如下文所述可得乎?所以盛言祖廟之修,宗廟之禮,而申言孝之至,在繼志述事之後也。
“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 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上節既言宗廟之禮,于此又兼言郊社之禮。《孝經》稱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蓋其禮至周公而備,所以極繼志述事之形容也。明乎郊社之禮、 嘗之義,非特文物度數之末而已。所謂微之顯誠之不可掩者,果可以外求乎?明乎此,則推之天下國家,無他道也。與《論語》指其掌正同。一章之旨,歸宿在此。
右第十九章。此武王周公誠之不可掩者。三章皆承鬼神之德而發明聖人所以感通鬼神一貫之妙,天下國家由是而達之爾。故此章終之以治國,下章繼之以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