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易經 論說易之書最多可取者少

類別︰子部 作者︰清•皮錫瑞 書名︰經學通論

    四庫全書經部,惟易經為最多,提要別擇之亦最嚴,存目之外,又別出于術數,不欲以溷經也,易義無所不包,又本筮之書,一切術數,皆可依 ,或得易之一端,而要不足以盡易,雖雲密合,亦屬強附,如京房卦氣,原出歷數,唐一行言歷行孟喜卦氣。揚雄太元推木渾天,其數雖以巧合于易,實是引易以強合其數,孔子作易,當時並不知有漢歷,謂孔子據漢歷作易,斷斷乎不然也,陳摶龍圖,本是丹術,邵子衍數,亦原道家,其數雖似巧合于易,實是引易以強合其數,孔子作易,當時亦不知有道書,謂孔子據道書作易,斷斷乎不然也,此兩家準之孔子作易之旨,既皆不然,則其學雖各成一家,皆無關于大義,漢學誤于讖緯,宋學亂于圖書,當時矜為秘傳,後儒不得不加論辨,今辨之已晰,人皆知其不關大義,學者可以不必誦習,亦不必再加論辨矣,其余一切術數風角壬遁,實有徵驗,丹鼎爐火,亦足養生,其書亦或假易為名,要不盡符于易之理,參同契見引于虞氏,而專言坎離之旨,已與易重乾坤不同,陰陽五行蓍龜雜佔,漢書 文志別出之于後,未嘗以溷于易,誠以先聖大義,非可以九流眾技參之,即蓍龜十五家,實為卜筮之書,而但言佔法,不言義理,亦不得與易十三家並列于前,古人別擇之嚴如此,所以尊經而重道也,又況後世臆造委巷不經之書乎,漢人之書,自太玄參同契以外,今皆亡佚,所傳術數,多出唐宋以後,提要既別出于後,不入易部,學者更可不必誦習亦不必再加論辨矣,存目諸書,取資甚鮮,即收入經部者,亦多節取其長,蓋漢儒之書不傳,自宋至今,能治專家之學如張惠言,能全經之學如焦循者,實不多覯,故後之學易者必自此二家始。


如果你對經學通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經學通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