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書經 論古文無師說二十九篇之古方說亦參差不合多不可據

類別︰子部 作者︰清•皮錫瑞 書名︰經學通論

    古文尚書之名舊矣,今止以今文二十九篇為斷,古文置之不論,其說似乎駭俗,不知真古文之亡久矣,且真古文亦無師說,凡今文早出有師說,古文晚出無師說,各經皆然,非獨尚書,孔安國以今文讀古文,或略綴以文字,如後之釋文校勘記,亦未可知,要之必無章名訓義,漢書孔光傳曰,忠生武及安國,武生延年,延年生霸,霸生光焉,安國延年,皆以治尚書為武帝博士,安國至臨淮太守,霸亦治尚書,事太傅夏侯勝。昭帝末年為博士,案此孔安國古文尚書,但有經而無傳之明證也,漢人重家法,歐陽生至歙八世,皆治歐陽尚書,霸為安國從孫,如安國有師說,霸豈得舍而事夏侯,大夏侯有孔許之學,則孔氏之家學,轉在夏侯,而非傳安國矣,蓋古文無師說,博士必以今文師說教授,故夏侯師說,有與古文尚書相出入者,班氏世習夏侯尚書,漢書引經,與史記引歐陽說頗不同,而漢書又間用古字,其異同皆可考而知,孔氏所謂起其家者,不過守此孤本,傳為家學耳,逸十六篇本之杜林, 之孔壁,衛賈馬鄭,遞相授受,馬融以為絕無師說,鄭亦不注逸書,觀于逸書之無師說,又安國古文尚書,有經無傳之明證也,有經而無師說,與無經同,況並此真經而亡之,乃以贗鼎亂真,奚可哉,二十九篇以外之古文,既不可信,二十九篇之有,有古文說,蓋創始于劉歆,歆欲建立古文,必有說義可方教授,周禮左氏傳,皆由劉歆創通大義,有明文可據,則古尚書說出于東漢之初者,亦由劉歆創立可知,如以三公為太師太傅太保,以六宗為乾坤六子,以父師為箕子,以文王為受命,九年而崩,歆說至今可考見者,皆不與今尚書說同,是其明證,劉歆為國師,王璜涂惲皆貴顯,涂惲授桑欽,則漢書禹貢引桑欽說,又在劉歆之後,漢書地理志,于禹貢引古文說,必分別言之,則其余皆今文可知。五經異義引古尚書說,蓋出衛宏賈逵,亦或本之于歆,衛賈所作訓今不傳,鄭君書贊曰,衛賈馬二三君子之業,則雅才好博,既宣之矣,是鄭注古文尚書,多本于衛賈馬,今馬鄭注解,猶存其略,而鄭不同于馬,馬又不同于衛賈,蓋古文本無師授,所以人自為說,其說互異,多不可據,不當以衛賈馬鄭後起之說,違伏生最初之義也。


如果你對經學通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經學通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