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類別︰子部 作者︰清•王夫之 書名︰讀四書大全說

    一

    “天下之理無以加”,是贊“至”字語。若以此為“至”字本釋,則于文句為歇後,其下更須著一字,如大學言“至善”方盡。後人于此添入至平、至奇、至微、至大一切活套話,皆于此未諦。所以章句用“未至”、“為至”二語反形,乃得親切。

    “至”字有二義︰極也,到也。章句卻用至到一釋,不作至極說。所行者至于所道,則事

    理合轍,而即天理即人心,相應相關。猶適燕而至于燕,則燕之風物,切于耳目肌膚,而己所言行,皆得施于燕也。

    此中庸之為德,上達天地鬼神,下徹夫婦飲食,俱恰與他誠然無妄之理相為通合。若射者之中鵠,鏃已入侯,而非浮游依倚,相近而實相遠,故曰至也。論語“知及之”“及” 字,及十二章“察”字,正可作此注腳。

    二

    “中庸之為德”,“德”字淺,猶言功德;亦與“鬼神之為德”“德”字一例,則亦可以性情功效言之。但中庸是渾然一道理,說不得性情。其原本可與鬼神之性通,其發生可與鬼神之情通,而大要在功效上說。可令人得之而見德于人,則亦可雲德之為言得也。特與行道而有得于心不同,以未嘗言及行之者,而心亦無主名故。

    三

    唯道不行、不明,故民鮮能。民者,凡民也,待文王而後興。有文王,則此道大明,而流行于家、邦、天下,民皆率繇之矣。江漢之游女,兔之野人,咸有以效其能于中庸。唯有德位者或過或不及,以壞世教,而後民胥夢夢也。

    中庸之道,聖以之合天,賢以之作聖,凡民亦以之而寡過。國無異政,家無殊俗,民之能也。豈盡人而具川流敦化之德,成容、執、敬、別之業,乃雲能哉?三山陳氏逆說,不成理。


如果你對讀四書大全說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讀四書大全說》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