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干之策,以老陽之數三十六乘以六爻之數,則為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以老陰之數二十四乘以六爻之數,則為百四十有四。合之,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者,周十一一月為一期,以朔言之,則三百五十有四日;以氣言之,則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舉氣盈朔虛之中數言之,故曰三百有六十也。然少陽之策二十有八,積干六爻之策,則百六十有八。少陰之策三十有二,積坤六爻之策,則百九十有二,合之亦三百有六十。而大傳不言者,以易用九、六,而不用七、八也。二篇者,上下經六十四卦也。陽爻百九十二,以老陽三十六乘之,積六千九百十有二。陰爻百九十二,以老陰二十四乘之,積四千六百有八。合之,則為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然以少陽二十八乘陽爻百九十二,積五千三百七十有六。少陰三十二乘陰爻百九十二,積六千一百四十有四。合之,亦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是知少陰、少陽之數,隱于老陰、老陽之中;七、九皆為陽而奇,六、八皆為陰而偶,此干、坤九、六之旨如是也。
干卦用九︰見草龍無首,吉。坤卦用六︰利永貞。右明六十四卦九、六變佔之通例。朱子曰,凡卦六爻皆不變,則佔本卦象辭,而以內卦為貞,外卦為悔。按左氏傳 孔成子筮立衛公子元,遇屯 震下坎上,曰︰利建侯。秦伯伐晉,筮之遇蠱 巽下艮上,曰︰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此卦六爻不變,佔本卦象辭卦象之例也。
一爻變,則以本卦變爻辭佔。晉畢萬遇屯 震下坎上之比 坤下坎上,初爻九也。蔡墨遇干 干下干上之同人 離下干上,二爻九也。晉文公遇大有干下離上之睽 兌下離上,三爻九也。陳敬仲遇觀 坤下巽上之否 坤下干上,四爻六也。南蒯遇坤 坤上坤下之比 坤下坎上,五爻六也。晉獻公遇歸妹 兌下震上之睽 兌下離上,上爻六也。此一爻變,佔本卦爻辭之例也。
二爻變,則以本卦二變爻辭佔,仍以上爻為主,傳無例。
二爻變,則佔本卦及之卦象辭,而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公子重耳筮得國遇貞屯 震下坎上悔豫 坤下震上皆八,蓋初、五爻得九,四爻得六,凡三爻變。二爻、三爻、上爻在兩卦皆八,而司空季子佔之曰︰皆利建侯。此三爻變例也。又變在前十卦主貞,後十卦主悔,見啟蒙六十四卦變圖。
四爻變則以之卦二不變爻佔,仍以下爻為主,傳無例。
五爻變,則以之卦不變爻佔。穆姜往束宮,遇艮之八 艮下艮上,史曰︰是謂艮之隨 震下兌上。蓋初、四、五三爻得六,三、上爻得九,凡五爻皆變。惟二爻得八,不變。法宜用隨卦六二系小子、失丈夫為佔,而史乃妄引隨之象辭以為對,非也。
六爻變,惟乾坤佔二用,余卦佔之卦象辭。蔡墨曰︰干之坤曰見掌龍無首吉。此其例也。于是一卦可變六十四卦,而四千九十六卦在其中矣。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