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葬者,原其起,乘其止。
氣行于地中,人不可見。可見者,只有山勢。山勢靈動則地氣旺,山勢枯滯則地氣衰。山勢奔走則地氣流行,山勢盤旋則地氣凝結。葬法就是要看清山勢的來龍去脈,了解地氣的起和止,並根據山勢的緩急起伏高低反側,采用蓋粘倚撞等方法來承接其生氣。
地勢原脈,山勢原骨,委蛇東西,或南或北。
平夷之地,以土脊為脈;山高之地,以石脊為骨。要細察地脈的走向,注意山勢的來去,或東或西,或南或北,或起而斷,斷而起,穿田渡水,閃側屈曲,草線灰蛇,不可大意。
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來形止,是謂全氣。全氣之地,當葬其止。
千尺言其高遠,即山脈高遠則成勢。百尺言其低小,即山勢雖小有其形。龍穴砂水聚會之地,即是形止之處,謂之全氣。全氣之地,即是葬人的好去處。
欲進而委婉自復,回環重復,若踞而候也,若攬而有卻,欲止而深。來積止聚,沖陽和陰。土高水深,郁草茂林。貴若千乘,富如萬金。
全氣之地,山勢如龍委婉屈曲而來,抑揚頓挫,生動有力。山勢止處,或如獅踞,或如虎臥,端然不動,有君臨天下之氣象。周圍砂水拱衛重疊,如百官覲帝,萬佛朝宗。眾山齊來拜會為止,眾水齊來會合為聚。山為陰,水為陽,山水聚會,即是沖和陰陽。陰陽沖合之地,必是土高水深、郁草茂林、充滿生機的風水寶地。龍象尊嚴啊,猶如帝王出征,千乘戰車簇擁而行;或如巨富出門,百十奴僕相隨而止。
《經》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
山水會聚之處,即是生氣蓄發之處。因為這里藏風聚氣,所以是孕育新生命的最佳之地。也是葬人的上乘之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