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乐毅使人献书燕王曰:“臣不肖,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钺之罪,以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自负,以不肖之罪,而不敢有辞说。今王数之以罪,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臣之理,不白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不敢不以书对。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爱,能当者处之。故曰:‘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观先王举措,有高世主之心,故假节于魏,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故受命不辞。先王命臣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者霸王之余业,战胜之遗事,闲于兵革,习于战攻,王若欲攻之,必与天下图之,图之莫若往结赵,且淮北宋地,楚、魏之愿也。赵若许,约楚、魏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受命具符节南使赵,顾反,起兵攻齐。以天下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齐上之兵,受命而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齐,齐王遁逃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货宝,车甲珍器,皆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返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五伯以来,功业之盛,未有及先王者。先王以为快其志,以臣不捐令,故裂地而封臣,使比小国诸侯。臣闻贤圣之君,功立不废,故着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丑,夷万乘之齐,收八百年之积,及其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义法,执政任事,循法令,顺庶孽,施及萌隶,皆可以教后世。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吴为远迹至郢,夫差不是也,赐之鸱夷,沈之江,故夫差不计先论之可以立功也,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王之不同量也,故入江而不化。夫免身而全动,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离亏辱之诽,堕先王之明,臣之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臣闻君子绝交无恶言,去臣无恶声。臣虽不肖,数奉教于君子,臣恐侍御者亲交之说,不察疏远之行,故敢以书谢。”
【 译文】
乐毅派人献上一封信给燕惠王,作为答覆,说:“臣下不贤,没能接受您调职的命令,来顺随您的亲信的心意,是怕犯了死罪,受斧钺之诛,有损先王英明的名声,也损害足下的义气,所以悄悄逃跑,自己承受不贤的罪名,而不敢陈述自己离开燕国的原因。现在大王罗列我的罪状,恐怕您左右的亲近大臣不清楚先王厚待在下的原因,不明白臣下如此效忠先王的动机,所以不敢不写封信作为答覆。臣下听说圣明的君主不拿爵禄随便赏赐关系亲近的人,而给那些功劳大的人;不拿官职满足自己喜欢的人,而安置那些能胜任的人。所以说:‘考察了能力之后才任命官员的,是能成就功业的君主;评价了品行之后才结交朋友的,是能建立名声的人物。’臣下以自己的学识,观察先王的作为,有凌驾于天下诸侯之上的雄心,所以借着作为魏国使臣的机会,得以在燕国亲身观察。先王对我过于抬爱,从宾客中把我提升起来,给我高于其他大臣的职位,不和同姓大臣商量,就任命我为亚卿,臣下自认为有能力实现先王的旨意,可幸免错误,故接受职位而不加推辞。先王告诉我说:‘我对齐国有旧怨新仇,怀着极大的愤怒,不考虑燕国弱小,想要跟齐国干一场。’臣下回答说:‘那个齐国继承了霸主的勋业,又有多次战胜的威势,熟悉战争,精于战略战术,大王要是想攻打它,必须与天下诸侯共同策划,策划攻打齐国,没有比从速联合赵国更重要的事了,而且淮北和宋两个地方,楚国魏国早就想得到了。如果赵国答应合作,再约上楚、魏两国共同尽力,四国一起出兵进攻,齐国必然大败。’先王说:‘好!’臣下于是接受命令,备好了符节,南行出使赵国,回来后,就发兵进攻齐国。因为顺应天意,托先王的洪福,先王兵锋所向,黄河北岸的齐地即落入我手,先王一声令下,济水两岸的齐军狼狈溃逃,我军精锐轻装前进,长驱直入,直捣临淄,齐王悄悄逃跑,窜到营城,只是保住了一条命。珠玉珍宝、车辆装备,全部获取,送入燕国。大吕陈列在元英宫,大鼎返回历室宫,齐国的珍宝成了宁台的陈设,坟水的竹林,移种在蓟丘。从春秋五霸以来,功业的伟大没有比得上先王的,先王觉得称心如意。因为在下完满实现了先王的旨意,所以划出一片地方封给臣下,使臣下能与小国的诸侯比肩。在下听说圣明的君主能保持自己建立的功业,所以他们的事迹在《 春秋》 一书里得到记载;有先见之明的人士,能保持自己得到的美名,所以受到后人的赞誉。像先王这样的报仇雪耻,踏平拥有强大武装的齐国,使齐国自太公以来八百年积蓄的珍宝成为自己的战利品,以及他去世的时候,遗令教导继承人合于道义的治国方策,执掌政权办理国事,要遵循法令,与异母兄弟和顺相处,要使平民乃至奴隶都沾润王家的恩泽,如此等等都足为后世的楷模。在下听说善于创始的不一定善于守成,有好的开端不一定有好的结局。从前伍子胥的意见被阖闾采纳,吴国因而能够远征楚国拿下郢都,夫差不赞成伍子胥的意见,赐他一死,装在皮口袋里丢进大江。所以夫差不考虑伍子胥从前的论断可的以建功立业,杀了伍子胥而不后悔;伍子胥不能及时发现阖闾与夫差器量的不同,所以沉到江底阴魂还不散。避开杀身大祸保全自己的功业,来传扬先王的治绩,是臣下的上策;遭受屈辱的诽谤,败坏先王的英明美誉,是在下最大的担心。面临自己无法预料的罪名,希望侥幸得到好结果,是崇尚节义的人不敢做的事呀。在下听说君子与人绝交时不责骂别人,遭贬斥的臣子不指责君王的过失。臣下纵然不贤,也多次受到君子的教导,臣下深怕您的左右侍从亲近大臣的说法,没有体察臣下疏远的作法原因何在,所以冒昧地用这封信说说自己的隐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