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谋(上)第九 第八条   司马错、张仪

类别:集部 作者:刘向(西汉) 书名:新序

    【 原文】

    秦惠王时蜀乱,国人相攻击,告急于秦。秦惠王欲发兵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人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恐蜀乱;先伐蜀,恐韩袭秦之弊,犹与未决。司马错与张子争论于惠王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子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伦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者务广其地,欲强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以豺狼逐群羊也。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服焉。服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竭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幷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予楚,以地予魏;以鼎予楚,以地予魏,王不能止,此臣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秦。”惠王曰:“善。寡人请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王更号为诸侯,而使陈叔相蜀,蜀既属秦,秦日益强富厚而制诸侯,司马错之谋也。

    【 译文】

    秦惠王时蜀国发生内乱,蜀国人自己互相攻伐,到秦国告急。秦惠王想派兵攻蜀国,认为道路险峻狭窄,军队很难到达,而韩国又可能乘虚而入。秦惠王想先攻打韩国,怕蜀国内乱恶化;想先平定蜀国,又怕韩国利用秦国的疲困而来进攻,一直拿不定主意。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司马错要攻蜀国,张仪说:“不如攻韩国。”秦惠王说:“愿意听听你的理由。”张仪答道:“和魏国、楚国友好相处,派兵下三川,堵住什谷的孔道,挡住屯留的路;魏国封锁南阳,楚军开到南郑,秦国进攻新城、宜阳,在东周西周的郊外列阵,责问周王的罪过,进攻楚国、魏国的地盘。周王知道自己没救了,一定献出九鼎宝器。占有九鼎,按照周天子档案文件提供的情况,挟持周天子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天下没有谁敢不服从,这是统一天下的大事业啊。现在蜀国不过是西方的僻远小国,跟戎狄蛮族没什么两样,兵员伤损,民夫劳累,并不能增强秦国的声威,占领了那块地盘,并不能让秦国得到什么好处。臣下听说要争名就要在朝廷上去争,要夺利就要到市场上去夺。那三川的周王朝,就是天下的朝廷和市场,而大王不到那儿去争,反而到戎狄之邦去争,这距离统一天下也太遥远了。”司马错说:“不是这么回事。臣下听说,想让国家富裕的人致力于开拓疆土,想让国家强大的人致力于使百姓富足,想完成帝王事业的人致力于广施仁惠,有了这三方面的基础,帝王的地位就会随之而来了。现在大王土地狭小,人民贫穷,因此臣下希望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蜀国是西边偏远地区的国家,是戎狄蛮族的首领,他们的君主象果、封一样,因而弄出乱子,拿秦国的兵力去攻打它,就比如让豺狼去追逐一群绵羊。占有那一方土地足以扩大地盘,夺得它的资财足以使百姓丰衣足食,使部队改善装备,不消耗什么兵力就可以使它降服。征服一个国家而天下不认为我们凶横,收尽西方的利益而诸侯不认为我们贪婪,这样我们就一举两得,既得到蜀国的财富,又得到除暴安良、平定祸乱的美名。假如进攻韩国劫持周天子,那就是恶名了,但又未必有什么实惠。背着不仁不义的恶名,攻打天下人都不想攻打的对象,那太危险了。臣下希望把理由说透:周国是天下王室所在的地方,是齐国、韩国的盟友。周天子自料要失去九鼎,韩国自料要丢掉三川,两国将会齐心合力,共商对策,而依靠齐国、赵国的力量,取得楚国、魏国的援助,来解除自己的灾祸。周天子会把九鼎给楚国,韩国会把土地给魏国。把九鼎送给楚国,割土地给魏国,这些事大王是无法阻止的,这正是臣下所说的危险了,不如进攻蜀国万无一失。”秦惠王说:“好,寡人就照您的意见办。”终于派兵进攻蜀国,到十月份就拿下了蜀国,平定了祸乱,把蜀王的名号降格为侯,而派陈叔为相国。蜀地并入秦国版图以后,秦国日益强大富足,从而控制了天下诸侯,这都是司马错的谋略啊。


如果你对新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新序》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