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談》嘗論杜甫詩“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世之說者,皆不解其義,“唯士人劉克按《夔州圖經》稱峽中人謂鸕鶿為烏鬼。蜀人臨水居者,皆養鸕鶿,繩系其頸,使之捕魚,則倒提出之,至今如此。予在蜀中,見人家養鸕鶿使捕魚,信然,但不知謂之烏鬼耳。”又按《東齋記事》雲︰“蜀之漁家養鸕鶿十數者,日得魚可數十斤。以繩約其吭,才通小魚,大魚則不可食,時呼而取出之,乃復遣去。甚馴狎,指顧皆如人意。有得魚而不以歸者,則押群者啄而使歸。比之放鷹鶻,無馳走之勞,得利又差厚。”所載此而已。然範蜀公亦不知鸕鶿乃老杜所謂烏鬼也。案《夷貊傳》雲︰“倭國水多陸少,以小 掛鸕鶿項,令入水捕魚,日得百余頭。”則此事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