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雜錄》雲︰古之石刻,存于今者唯石鼓也。本露處于野,司馬池待制知鳳翔日,輦置于府學之門廡下,外以木欞護之。其石質堅頑,類今人為碓 者,古篆刻缺,可辨者幾希。歐陽論石鼓︰“元在岐陽,初不見稱于前世,至唐人始盛稱之。而韋應物以為周文王之鼓,至宣王刻詩爾。韓退之直以為宣王之 。在今鳳翔孔子廟中。鼓有十,先時散棄于野,鄭余慶置于廟,而亡其一。皇 四年,向傳師求于民間得之,十鼓乃足。其文可見者四百八十五,磨滅不可識者過半。余所集錄,文之古者,莫先于此,然其可疑者三四。今世所有漢桓靈時碑,往往尚見在,距今未及千歲,大書深刻而磨滅者,十猶八九。此 案太史公《年表》,自宣王共和元年至今嘉 八年,實千有九百一十四年,鼓文細而刻淺,理豈得存,此其可疑者一也。其字古而有法,其言與《雅》、《頌》同文,而《詩》《書》所傳之外,三代文章,真跡在者,唯此而已。然自漢以來,博古好奇之士,皆略而不道,此其可疑者二也。隋氏藏書最多,其志所錄,秦皇帝刻石,婆羅門外國書皆有,而獨無石鼓,遺近錄遠,不宜如此,此其可疑者三也。前世所傳,古遠奇怪之事,類多虛誕而難信。況傳記不載,不知韋、韓二君何據而知為文、宣之鼓也。隋、唐古今書籍粗備,豈當時猶有所見,而今不見之耶?然退之好古不妄者,余姑取以為信耳。至于字畫,亦非史 不能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