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宰相:赵令、卢相、文潞公四十三登庸,寇莱公四十四,王沂公四十五,贾魏公四十八。
枢密副使:赵令三十九,寇莱公三十一,晏元献公三十五,韩魏公三十六。
参知政事:苏侍郎易简三十六,王沂公三十九。
知制诰:苏侍郎二十六,王沂公二十七,卢相、杨文公、晏元献公、宣献公、今宣徽使王公拱辰皆二十八,夏文庄三十。
学士:苏侍郎二十八,晏元献公、宣徽王公皆三十,宣献公三十五,王沂公、李邯郸皆三十六,杨文公、钱子飞皆三十七,卢相、今参政王禹玉皆三十八。
吴正肃言:律令有「丁推」,推字不通少壮之意,当是「丁稚」。唐以大帝讳避之,损其点画云。
真宗朝,岁时始赐饮于宰相第,大两省、待制以上赴,林尚书特以谏议大夫为三司副使亦预焉。既而并诸副使,遂以为常。王太尉主会,唯用太官之膳,少加堂餐。自丁晋公助以家馔,至今踵之。
天圣七年,玉清宫灾,遂罢辅臣为宫观使,而景灵、会灵、祥源三宫观以学士、舍人管勾。康定元年,李康靖公罢参知政事,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会灵观,自后学士皆为提举。至和初,晏元献公以旧相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而武臣今致政李少师端愿为观察使,止得管勾祥源观,自陈于枢府宗衮,宋元宪也。谢眺谓谢安为宗衮。乃加以都管勾,今朝官亦云提举,非故事也。
宗衮尝言:「律云『可从而违,堪供而阙』,亚六经之文也。」
宋景文言:「人之属文,自稳当字,第初思之未至也。」又曰:「为文是静中一业尔。」
本朝置枢密使、副,或置知枢密院、同知院,然使与知院不并置也。熙宁元年,文潞公、吕宣徽为使,而润州陈丞相自越州召为知院。前一岁,陈丞相为副使,位在吕公之上故也。
国初,范鲁公、王祁公、魏仆射三相罢,赵令独相,始置参知政事。自是一相或二相,至咸平中,始有吕文穆、李文靖、向文简三相。又至至和中,文潞公、刘丞相、富郑公三相。
太平兴国四年,石元懿始以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八年,张司空齐贤、王公沔并以谏议大夫同签书枢密院事。景德三年,马正惠以检校太傅、韩公崇训以检校太保并签书枢密院事。治平二年,今郭宣徽为同签书院事。
文臣为枢密使,皆带检校太尉、太傅兼本官。干兴元年,钱文僖以兵部尚书为枢密使,不带检校官,有司之失也。
赵德明归款,真宗赐以宗姓,然不附属籍。晁文元草制云:「奕世荷殿邦之德,举宗联命氏之荣。」宝元二年,元昊叛,诏削属籍,非也。
唐太宗自撰郑元成碑,德宗亦撰段秀实碑。
本朝太宗撰中令赵公碑。皇祐中,王侍郎子融守河中还,乃以唐明皇所题裴耀卿碑额上之,仁宗遂御篆赐沂公碑曰旌贤。其后踵之者,怀忠吕许公。显忠李忠武。旌忠寇莱公。全德元老王太尉。教忠积庆文潞公父洎。亲贤李侍中用和。襃亲齐国献穆公主。旌功曹襄悼。旧学晏元献。崇儒丁文简。旧德张邓公。显先积庆赵中令子承诏。旌忠怀德张侍中耆。儒贤高文庄。襃贤范文正。思贤刘丞相沆。清忠王武恭。旌忠元勋狄武襄。襃忠陈恭公。纯孝张文孝。英宗御篆忠规德范宋元宪。上御篆淳德守正吕文穆。大儒元老贾魏公。
国朝历三师、三公者,太祖即位,天雄节度符魏王彦卿,自守太尉为太师;定难节度、西平王李中令彝兴,自守太傅为太尉;荆南节度、南平王高中令保融,自守太保为太傅。
赵令以司徒、太保、侍中在中书,以太保、中书令留守西京,又以太师西京养疾。王文正以司空、司徒、太保在中书,以太尉罢为玉清昭应宫使。
范鲁公以司徒在中书,王祁公、薛文惠、吕文穆并以司空在中书,丁晋公、冯魏公、王冀公并以司空、司徒在中书,韩魏公以司空在中书、司徒为节度侍中,曹襄悼、文潞公并以司空为枢密使、侍中,吕文靖罢相,以司徒监修国史,曾鲁公以司空为节度、侍中。
吕许公以太尉致仕,张邓公、曾鲁公并以太傅致仕,陈恭公以司徒致仕,李相昉、张相齐贤、章郇公、宋郑公、富韩公并以司空致仕。
国朝宰相为仆射,魏公仁浦、赵令、薛文惠、沈恭惠、宋惠安、李文正、吕文穆、吕正惠、李文靖、张司空、王文正、向文简、王冀公、寇莱公、吕许公、王沂公、贾魏公、陈恭公、韩魏公、文潞公、富郑公、曾鲁公二十二人,枢相为仆射,陈文忠、曹襄悼、张荣僖、王康靖四人,枢密使为仆射,石元懿一人。
列圣神御殿,始咸平初,真宗令供奉僧元蔼写太宗圣容于启圣院,后玉清昭应宫范金祖宗像,余多塑像。其殿名,在京曰:庆基、奉先禅院,奉宣祖。开先、太平兴国寺奉太祖。二圣、玉清昭应宫,奉太祖,太宗同殿,见上。永隆、启圣院,奉太宗,见上。安圣、玉清昭应宫,以下并奉真宗。奉真、景灵宫。崇真、慈孝寺。延圣、万龄观。永崇、崇先观。孝严、景灵宫,奉仁宗。英德、景灵宫,奉英宗。在外曰:章武、杨州建隆寺,以下奉太祖。兴元、西京应天院。端命、滁州。帝华、西京应天院,以下奉太宗。统平、太原府。昭孝、西京应天院,以下奉真宗。信武、澶州。集真、华阴云台观。又凤翔太平宫有祖宗神御殿,南京鸿庆宫有三圣神御殿,西京永安县会圣宫有五圣神御殿,今京师定力院有太祖御像。国初待诏王蔼画。诸后影殿,曰重徽、奉先禅院,奉明德太后,章穆皇后同殿。彰德、慈孝寺,奉章献太后。广孝、景灵宫,奉章懿太后。广爱。万龄观,奉章惠太后。
开宝八年十一月,江南平留,汴水以待李国主舟行。盛寒,河流浅涸,诏所在为坝闸,潴水以过舟。官吏击冻督役稍稽,则皆何校,甚者劾■〈自上辛下〉,以次被罚,州县官降敕而杖之者,凡十余人。
旧制,将相食邑万户,即封国公。王太尉为相,过万户,而谦挹不封。庆历七年,南郊,中外将相唯夏郑公合万户,中书请封英国公。因诏使相未满万户皆得封,于是王康靖封遂国公,章文简封郇国公,王武恭封冀国公。其后遂以邑封合万户者彻国。
国朝以来,封国公者:范侍中、鲁。王文献、祁。向侍中拱、谯、秦。静难节度刘公重进、燕。保大节度赵公赞、衞。定国节度冯公继业、梁。张侍中永德、邓、衞。张尚书昭、舒、郑、陈。孟中令昶、秦。王中令彦超、邠。赵中令、梁、许、陈。吕文穆、蔡、徐、许。寇忠愍、莱。丁秘监、晋。冯文懿、魏。曹襄悼、韩、鲁、郓。王文穆、冀。张荣僖、岐、邓、徐。吕文靖、申、许。王文正、沂。张文懿、郢、邓。章文简、郇。夏文庄、英、郑。王康靖、遂、邓。王武恭、祁、冀、鲁。贾文元、安、许、魏。陈恭公、英、岐。文侍中、潞。杜正献、祁。宋元宪、莒、郑。庞庄敏、颖。韩侍中、仪、衞、魏。曾侍中、英、兖、鲁。富相。祁、郑、韩。
太子謚:昭成、许王元僖,初謚恭孝,改。悼献。周王元祐。
诸王謚:悼、魏王廷美。懿、魏王德昭。康惠、秦王德芳。恭宪、楚王元佐。恭靖、陈王元邠。文惠、安王元杰。恭懿、邓王元偓。恭惠、曹王元偁。恭肃、燕王元俨。怀靖、褒王昉。悼穆、豫王昕。悼懿。鄂王羲。
公主謚:恭懿、宣祖女,燕国大长公主,降高怀德。贤肃、太祖女,秦国大长公主,降王承衍。贤靖、太祖女,晋国大长公主,降石保吉。恭惠、太祖女,许国长公主,降魏咸信。初謚正惠,改。英惠、太宗女,燕国长公主,降吴元扆。和静、太宗女,晋国大长公主,降柴宗庆。懿顺、太宗女,郑国长公主,降王贻永。慈明、太宗女,申国大长公主,报慈正觉大师清裕。献穆、太宗女,齐国大长公主,降李遵勉。昭怀、真宗女,出俗为道士,号清虚灵昭大师。庄孝。仁宗女,楚国大长公主,降李玮。
宗室謚:恭裕、申王德文。康孝、南阳郡王惟吉。安懿、濮王。孝定、相王允弼。荣易、定王允良。恭肃、广平郡王德隆。思恪、永嘉郡王允迪。懿恭、平阳郡王允升。僖简、信安郡王允宁。康简、广陵郡王德雝循国公承庆。和懿、定安郡王承简。恭僖、舒国公承蕴。僖靖、同安郡王惟正。僖穆、丹阳郡王守节。安僖、荣王从式、楚国公从信。安简、信都郡王德彝。安恭、博平郡王允初。慈惠、申国公德恭。僖安、楚国公守巽。和惠、河东郡王承衍。惠恪、楚国公从古。僖温、遂宁郡王承范。良静、魏国公宗懿。恭简、韩国公宗礼。良、祁国公宗述、吉国公克绍。昭裕、遂国公宗颜。脩孝、南康郡王世永。恭静、乐平郡王承亮。康僖、光国公克广。荣僖、陈国公承锡。恭。昌国公世滋。
宰相謚:文献、王祁公溥,改文康。宣懿、魏仆射仁浦。忠献、赵中令普。文惠、薛相居正、陈相尧佐。恭惠、沈相伦。惠安、宋相琪。文贞、李司空昉、王太尉旦。贞惠、吕相端。文穆、吕许公蒙正、王冀公钦若。文定、张司空齐贤、李相迪。文靖、李相沆、吕许公夷简。文简、毕相士安、向相敏中。忠愍、寇莱公准。文懿、冯魏公拯、张邓公士逊。文正、王沂公曾。文节、张相知白。章惠、王相随,改文惠。文宪、章郇公得象,改文简。元献、晏公殊。正献、杜祁公衍。恭、陈相执中。文元、贾魏公昌朝。庄敏、庞颖公籍。元宪。宋郑公庠。
枢密使謚:元靖、李公崇矩。景襄、楚公昭辅。元懿、石仆射熙载。恭懿、王公继英。文庄、高公若讷。宣简、田公况。惠穆。吕公公弼。
枢密使、相謚:武惠、曹侍中彬。文忠、陈仆射尧叟。襄悼、曹侍中利用。荣僖、张侍中耆。文僖、钱公惟演思改。恭毅、杨公崇勋,恭密改。文康、王相晦叔。康靖、王侍中贻永。文庄、夏郑公竦。武恭。王公德用。
参知政事謚:文懿、郭尚书贽、孙少傅朴。文恭、李公穆。景肃、赵公昌言。康节、辛少傅仲甫。恭肃、温尚书仲舒。惠献、王尚书化基。文定、赵右丞安仁、石少师中立。文僖、陈公彭年。康懿、任尚书中正。肃简、鲁公宗道。简肃、薛公奎。宣献、先公。文忠、蔡公齐。文肃、盛少傅度、吴公奎。忠宪、韩少傅亿。忠穆、王公鬷。康靖、李少傅若谷。文庄、晁公宗慤。安简、王尚书举正。文正、范公仲淹。正肃、吴公育。文烈、明公镐。文简、丁右丞度。康穆、程公戡。文安、王公尧臣。质肃。唐公介。
枢密副使、知院、同知院謚:宣靖、钱邓州若水。恭质、宋公湜。景庄、王公嗣宗。贞惠、马公知节,安惠、周侍郎起、任少傅中师。武穆、曹公玮。忠献、范尚书雝。僖质、赵少师棋。宪成、李侍郎咨。文孝、张左丞观。文肃、郑公戬。恭惠、任少师布。威敏、孙公沔。孝肃、包公拯。文恭、胡少师宿。忠简。王侍郎畴。
使相謚:恭惠、安仲王审琦。元靖、王中令景。贞懿、高中令保融。武烈、石中令守信。庄烈、何中令福进。恭孝、孟中令昶。武穆、高公怀德。忠顺、陈公洪进。忠懿、钱中令俶。庄武、李侍中继勋、石公保吉。安僖、钱侍郎惟濬。庄惠、宋太师偓。恭惠、张侍中美。忠武、李公继隆。武惠、潘公美。忠肃、王公显。荣密、柴公宗庆。恭密、杨公崇勋。恭僖、李侍中用和。文简、程相琳。良僖。李公昭亮。
文臣謚:文安、宋尚书白。文庄、江陵杨公。忠定、张尚书咏。文恭、薛尚书映。忠肃、马少保亮。文、杨侍郎亿。恭惠、李中丞及。文元、晁少傅迥。宣、孙少傅奭。康肃、陈公尧咨。章靖、冯侍郎元。宣懿、杨侍郎察。恪、李右丞昭述。景文、宋尚书祁。襄、余尚书靖。恭安、张尚书存。庄、李尚书兑。修懿、钱左丞明逸。懿敏、王尚书素。懿靖。李少师柬之。
武臣謚:温肃、杜公审肇。恭僖、杜公审琼。恭惠、杜公审进。武毅、曹公翰、崔公翰。忠武、郭公守文。勤威、冯公守信。和惠、王公昭远。恭肃、王公承衍。忠惠、吴公元扆。元惠、周宣徽莹。武康、王公超。武懿、曹公璨。忠毅、彭公叡、周公美。恭庄、张公潜。宣惠、钱留后惟济。和文、李公遵勉。壮恪、夏公随、王公凯。安毅、郑公守忠。忠僖、夏宣徽守贇。忠隐、葛公怀敏。壮愍、刘公平、任公福。恭壮、高公化。壮定、杨留后景宗。忠恪、曹公琮。密、郭宣徽承祐。良惠、刘观察从广。荣毅、许公怀德。良定、李留后端懿。勤惠。张公孜。
外戚謚:武懿、刘公通。康怀、刘从德。安僖、曹公■〈王巳〉。恭怀、曹公传。景思。张尧封。
内臣謚:忠肃、刘承规。安简、王承勛。僖靖、蓝继宗。安恪、卢守懃。僖恭、王惟忠。安僖、岑守素。僖良、皇甫继明。良恪、张永和。荣恪、蓝元用。忠安、张惟吉。僖勤、史崇信、石全育。僖恪、刘从愿、邓保吉。威勤、麦允言。僖安。王守忠。
任恭惠与吕许公同年进士,而同为博士。恭惠登枢,年耆康彊。许公时尚为相,尝所叹羡,询其服饵之法,恭惠谢曰:「不晓养生之术,但中年因读文选有所悟尔,谓『石韫玉以山辉,水含珠而川媚』也。」许公深以为然。
父子掌诰,国初至熙宁元年,凡九家:李文贞、昌武。王兵部、文正。王惠献、安简。晁文元、文庄。钱希白、脩懿。梁翰林、庄肃。吕文靖、仲裕。宣献公、敏求。苏仪甫。子容。
咸平六年,并三部为三司使,官轻则为权使公事。庆历中,叶翰林道卿再总计,止云「权使」,盖中书误也。其后遂分权使与使公事为两等。
舍人院每知制诰上事,必设紫褥于庭,面北拜厅,阁长立褥之东北隅,谓之「压角」。宗衮作掖垣丛志而不解其事。按唐旧书亦无闻焉,惟裴廷裕正陵遗事云:「舍人上事,知印宰相当压角。」则其礼相传自唐也。予为舍人日,邵兴宗入院,不疑为阁长,压角,时议美之。
太平兴国中,始置译经院于太平兴国寺,延梵学僧翻译新经。始以光禄卿汤公悦、兵部员外郎张公洎润色之,后赵文定、杨文公、晁文庄、李尚书维,皆为译经润文官。天禧中,宰相丁晋公始为使。天圣三年,又以宰相王冀公为使,自后元宰继领之,然降麻不入衔。又以参政、枢密为润文,其事寝重。每岁诞节,必进新经,前两月,二府皆集,以观翻译,谓之「开堂」,亦唐之清流尽在也。前一月,译经使、润文官又集,以进新经,谓之「闭堂」。庆历三年,吕许公罢相,以司徒为译经润文使,明年致仕,章郇公代之,自后降麻入衔。
宗衮尝曰:「残人矜才,逆诈恃明,吾终身不为也。」亦繇唐相崔涣曰:「抑人以远谤,吾所不为。」
予治平初,同判尚书礼部,掌诸处纳到废印极多,率皆无用。按唐旧说,礼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谓之「南宫舍人」,百日内须知制诰。王元之与宋给事诗云:「须知百日掌丝纶。」又谓员外郎为「瑞锦窠」。员外郎厅前有大石,诸州府送到废印,皆于石上碎之。又图写祥瑞,亦员外郎厅所掌。令狐楚元和初任礼部员外郎,有诗曰:「移石几回敲废印,开箱何处送新图」是也。今之废印,宜准故事碎之。
唐内人墓,谓之「宫人斜」,四仲遣使者祭之。见唐人文集。
京师街衢置鼓于小楼之上,以警昏晓。太宗时命张公洎制坊名,列牌于楼上。按唐马周始建议置鼕鼕鼓,惟两京有之,后北都亦有鼕鼕鼓,是则京都之制也。二纪以来,不闻街鼓之声,金吾之职废矣。
太常寺,国初以来,皆禁林之长主判,而礼院自有判院、同判院。大中祥符中,符瑞繁缛,别建礼仪院,辅臣主判,而两制为知院。天禧末,罢知院。天圣中,省礼仪院。而寺与礼院事旧不相兼。康定元年,置判寺、同判寺,并兼礼仪事。近有至六七人者。按唐太常置卿一员,少卿二员,博士四员。祥符中,置博士二员,后加至四员。今若置判寺一员,同判寺二员,则合唐之卿数矣。天圣元年,改同判院为同知院,即博士也。
太常寺旧在兴国坊,今三班院是也。景祐初,燕侍郎肃判寺,厅事画寒林屏风,时称绝笔。其后为判寺好事者窃取之。嘉祐八年,徙寺于福善坊,其地本开封府纳税所,英宗在藩邸,判宗正寺,建为廨舍。既成而已立为皇子,遂为太常所请焉。
端拱中,两掖六舍人,既而田锡罢职,知陈州;顷之,宋湜贬均州团练副使,王元之商州团练副使。熙宁二年,阁老钱君倚守江宁。明年,予自请出院,李才元、苏子容皆落职,惟吴冲卿权三司使,不供职,阁下无人草制,遂命二直院焉。
开宝二年,李文贞中书舍人、卢相以知制诰,并命直学士院。六年,知制诰张公澹直学士院。太平兴国元年,汤率更悦、徐骑省铉直学士院,王梓州克正、张侍郎洎直舍人院,四人公皆江南文士也。至熙宁二年,复置旧官。
唐制,宰相四人,首相为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次序。本朝置二相,昭文、修史,首相领焉;集贤,次相领焉。三馆职,惟修史有职事,而颇以昭文为重,自次相迁首相乃得之。赵令初拜,止独相,领集贤殿大学士,续兼修国史,久之,方迁昭文馆。薛文惠与沈恭惠并相,薛自参政领监修,拜相仍旧,而沈领集贤。毕文简与寇忠愍并相,而毕领监修,寇领集贤。王太尉独相,亦止领集贤。近时王章惠、庞庄敏初拜及独相,悉兼昭文、脩史二职,非旧制也。
文臣自使相除枢相,罢节而还旧官。景祐元年,王沂公自使相带检校官,复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庆历七年,夏郑公自使相入枢,仍带节度使,亦非旧制也。
太祖、太宗时,文臣为使相,惟赵令一人。真宗时,寇莱公、王冀公二人,节度使李南阳一人。干兴后,难遽数矣。
唐文武参用,袁滋自尚书右丞出华州刺史,召为左金吾衞大将军,如是者数人。本朝颇循其制,工部侍郎王公明兼黄州刺史,给事中乔公维岳换海州刺史,三司使、尚书左丞李公士衡换同州观察使,学士承旨、刑部尚书李公维换相州观察使,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陈公尧咨换宿州观察使。如钱邓州及庆历初韩、范、庞、王四公,皆换观察使,以用兵擢之也。龙图阁直学士马公季良换秦州防御使,非美迁也。
武臣换文资者,太宗时,白州刺史钱昱换祕书监,迁工部侍郎,复换观察使。
真宗优待王冀公,景德中,罢参知政事,始置资政殿学士以命之。宰相寇莱公颇抑之,令班翰林之下,乃命为大学士。冀公请铸印,不许,遂领尚书都省,以都省自有印也。
后唐明宗以枢密使安重诲不通文义,置端明殿学士,以翰林学士冯道、赵凤为之,班枢密使之后,食于其院。端明殿即西京正衙殿也。本朝程侍郎羽为之,后随殿名改为文明殿学士,李司空昉尝为之。庆历中,以同永定謚号,改为紫宸殿学士,丁文简罢参知政事为之,何右丞郯时为御史,言「紫宸」非人臣所称,又改为观文殿学士,未几贾魏公以使相换仆射,因置大学士处之。仍诏非历宰相不除。明道中,改承明殿为端明殿。会先公自南都召归,特置学士,班翰林、资政之下,与旧职名同,而立位异矣。
唐姚南仲不历尚书、侍郎,而入省便为仆射。近世郑文肃、刘丞相、张尚书方平、王宣徽拱辰、滕侍读甫,皆不历郎中、员外,而便为谏议大夫,吕给事惠卿、邓中丞润甫亦然。
尚书省二十四司,唐世以事简者兼学士、舍人。本朝唯重左曹。馆职、提点刑狱例得名曹,省府判官、转运使得名曹,又迁左曹。学士、舍人、待制迁二资,带史撰,更得优迁。如苏仪甫自刑部员外郎迁礼部郎中,王原叔自工部郎中迁吏部郎中是也。朝官带史撰亦得优迁,李邯郸自博士为礼部员外郎,贾魏公自司封员外郎为礼部郎中是也。景祐中,宋景文修乐书成,迁工部员外郎。庆历中,吕仲裕、王原叔修崇文总目成,并为工部员外郎。予预修唐书,亦忝此官。又朝选久不磨勘者,郭谏议申锡迁右司员外郎、祖择之工部员外郎、张修撰问礼部郎中。
迩英阁,讲讽之所也。阁后有隆儒殿,在丛竹中,制度特小。王原叔久在讲筵而身品短,同列戏之曰:「宜为隆儒殿学士。」
孙之翰言:太祖一日召对赵中令,出取幽州图以示之。赵令详观,称叹曰:「是必曹翰所为也。」帝曰:「何以知之?」普对:「方今将帅材谋无出于翰,此图非翰,他人不可为也。翰往,必可得幽州。然既得幽州,陛下遣何人代翰?」帝默然,持图归内。
杨庶几孜言:胡祕监旦退居襄阳,鑱大砚以着汉春秋。书成,瘗其砚。每闻大臣名士薨卒,必作传以纪其善恶,然世不传。庶几亦自有所述。
杜甫终于耒阳,槀葬之。至元和中,其孙始改葬于巩县。元微之为志。而郑刑部文宝谪官衡州,有经耒阳杜子美墓诗。岂但为志而不克迁,或已迁而故冢尚存耶。
唐官有定员,阙则补之。后唐长兴二年,诏诸州得替节度、防御、团练使、刺史,并令随常朝官逐日立班。二年,敕免常朝,令五日赴起居。国初尚多前资官,今閤门仪制尚有见任、前任节度、防御、团练使。
太宗时,始置磨勘差遣院,后改为审官。真宗时,京朝官四年乃得迁。天圣中方有三年之制,而在外任者不得迁,须至京引对,乃得改秩。明道中,始许外任岁满亦迁。时恭谢天地覃恩,不隔磨勘,有并迁者,于是朝士始多。皇祐明堂覃恩,隔磨勘,人情苦其不均。英宗与上即位,故复用恭谢之例。
建隆至天禧,每朝廷大礼,二府必进官。天圣二年南郊,吕许公恳言之乃止。自是加恩而已。
每大礼,两府加恩,功臣、阶勋、食邑、实封,内得三种;学士至待制、大两省,得阶勋而下二种;大卿监至少卿监一种,得加食邑;郎中而下至朝、京官一种,阶勋而已。
凡加食邑,宰相千户,实封四百户;余降麻官,食邑七百户,实封三百户;直学士以上,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舍人、待制、散尚书至少卿监以上,食邑三百户,实封一百户。
凡食邑三百户,封县开国男,五百户封子,七百户封伯,千户封郡侯,二千户封公,千五百户以上始加实封。
唐大帝时,始有同中书门下三品,时中书令、侍中皆正三品,大历中并升为二品。晋天福五年,升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二品。国初,枢密使吴廷祚以父讳璋,加同中书门下二品,用升品也。
每南郊大礼,循唐制命五使,宰相为大礼使,学士为礼仪使、卤簿使,御史中丞为仪仗使,知开封府为桥道顿递使。而礼仪使本太常卿事。尚书兵部主字图,卤簿使是其职也。仪仗使排列之,而卤簿使督摄之,其职事颇相通。真宗时,东封西祀,奉祀皆辅臣为五使,南郊则用学士而下。仁宗耤田,恭谢大飨明堂,祫飨、上大飨,并循真庙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