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论著之属二 汉中王即皇帝位论(司马光)

类别:集部 作者:曾国藩 书名:经史百家杂钞

    【原文】

    天生蒸民,其势不能自治,必相与戴君以治之。苟能禁暴除害以保全其主,赏善罚恶使不至于乱,斯可谓之君矣。是以三代之前,海内诸侯,何舍万国,有民人社翟者通谓之君。合万国而君之,立法度,班号令,而天下莫敢违者,乃谓之王。王德既衰,强大之国能帅诸侯以尊天子者,则谓之霸。故自古天下无道,诸侯力争,或旷世无王者,固亦多矣,秦焚书坑儒,汉兴,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及汉室颠覆,三国鼎峙;晋氏失驭,五胡云扰。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默,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朱氏代唐,四方幅裂,朱邪人汁,比之穷、新,运历年纪,皆弃而不数。此皆私己之偏辞,非大公之通论也。

    【译文】

    上天生下的众多人民,他们不能自己治理自己,只能是在一起推举国君来治理天下。只要是能禁绝暴力、清除祸害从而使得人民的生命得以保全,能够赏善罚恶、从而使天下不至于乱,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君。所以三代之前,海内的诸侯国尽管不止上万个,只要是有其统治下的人民及国家政权者,都算是君主。将万国合在一起并君临其上,同时建立法度、颁布号令,普天之下没有敢反对的,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王。王者的德运既己衰微,此时强大的国君能率领诸侯们尊重天子,这样的国君就被称为霸。自古以来,当普天之下没有一个有道德的最高统治者时,于是一个时代就没有王者,这样的时代固然也不少。秦焚书坑儒,汉朝兴起之后,学者根据五德相生、相胜的理论,认为秦只是居于“闰位”,在木与火之间,虽然堪称霸主,但算不上“王”,于是关于正闰之论从此就兴起了。待到汉室衰亡之后,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后来晋朝也失去了控制,五胡纷纷扰乱中原。刘宋和北魏以后,南北分治,各自都有自己的国史,于是就互相排斥和贬低对方:南方称北方是“索虏”,北方称南方是“岛夷”。朱氏取代唐朝,结果造成天下四分五裂,当后唐庄宗朱邪氏进入汁京之后,就将朱温比作有穷氏篡夏和新莽篡汉,以至于连朱梁的纪年也都废除而不作数,他们这样做都是以自私的偏激之辞来辩解,而不讲大公的通论。

    【原文】

    臣愚诚不足以识前代之正闰,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虽华夏仁暴、大小强弱或时不同,要皆与古之列国无异,岂得独尊奖一国谓之正统,而其余皆为潜伪哉,若以自上相授受者为正邪,则陈氏何所受?拓跋氏何所受?若以居中夏者为正邪,则刘、石、慕容、符、姚、赫连所得之土气皆五帝、三王之旧都也。若以有道德者为正邪,则墓尔之国,必有令主;三代之际岂无僻王?是以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确然使人不可移夺者也。

    【译文】

    为臣我愚笨,不足以认识前代历史上何为正、何为闰。我自以为只要是不能使九州合而为一统的统治者,都不过是徒有天子其名而无其实。他们之间虽然有时候或许会有华夷、仁暴、大小、强弱的不同,但从其主要方面来看都与古代的列国并没有什么两样。既然如此,怎么可以单独尊崇一国而以之作为正统并将其余的都视为潜伪呢?如果认为自上相授受就是正统,那么南朝陈氏的政权又是谁授给他们的呢?拓跋氏又是谁授给他们的呢?如果以为占据中夏就是正统,那么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匈奴刘氏、氏族石氏以及鲜卑慕容氏、揭族符氏、羌族姚氏以及匈奴赫连氏所占有的土地,都是五帝、三王原来建都的地方。如果以为有道德者就是正统,那么即使是墓尔小国也必然会有好的君主,三代末期也同样会有行为不正的国王。所以关于正闰之论,从古到今历来就没有人能将其道理说得通以至使人们都确信不移。

    【原文】

    臣今所述,止欲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非若春秋立褒贬之法,拨乱世反诸正也。正闰之际,非所敢知,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一九州,传柞于后,子孙虽微弱播迁,犹承祖宗之业,有绍复之望,四方与之争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子之制以临之。其余地丑德齐,莫能相一,名号不异,本非君臣者,皆以列国之制处之,彼此均敌,无所抑扬,庶几不诬事实,近于至公。然天下离析之际,不可无岁、时、月、日以识事之先后。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晋传于宋以至于陈而隋取之,唐传于梁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昭烈之于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宋高祖称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称吴王格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遗统也。

    【译文】

    为臣我现在所记述的只是有关国家的兴衰,著录与百姓休戚相关的大事,从而使读者自己能鉴别善恶得失,并对之起到劝戒作用,完全不同于《春秋》一书确立的褒贬之法,必欲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所以关于正闰的问题,实在不敢自认为通晓,只是在书中就有关统治者功业据实而言。周、秦、汉、晋、隋、唐都曾混一九州并将其政权传于后世,其子孙虽然后来变得微弱以至被驱赶得流离失所,但是仍然继承祖宗之业有恢复的希望。四方起而与之争衡的都是其往日的臣下,所以对这些众多的势力全都仍然以天子旧制君临其上。除了上述统一王朝之外的各种势力,土地广狭与道德高下都相似,谁也不能统一谁,名号也不一致,他们之间本来不是君臣关系,故一律做为列国对待,将其彼此视为对等的,绝不有意抬高一个贬低另一个,从而做到近似于公正。然而当天下分崩离析之际同样不可没有年、月、日、时用以表明记事的先后。汉传于魏而后天下为晋所得,晋传于刘宋以至于陈,后为隋取得,唐传于梁以至于周,最后为大宋所继承,根据上述历史事实,所以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来记载各国的事情,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尊崇这些王朝而贬低另一些,也不是有意要分别正闰。昭烈帝刘备对于汉朝来说,虽然据说是中山靖王之后,然而族属疏远,其家的世系以及祖先名号、官位都无记载,与宋高祖自称楚元王之后相类似,究竞如何,实难辨别,所以不敢以之与汉光武帝及晋元帝相比,以为他就是汉朝遗统的继承者。


如果你对经史百家杂钞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经史百家杂钞》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