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最新章節

作者︰戴德、戴聖等  返回本書首頁  TXT全文下載  加入書架  給本書投票  更新慢了/錯誤舉報
正文 ...曲禮上第一曲禮下第二檀弓上第三檀弓下第四王制第五月令第六曾子問第七文王世子第八禮運第九禮器第十效特牲第十一內則第十二玉藻第十三明堂位第十四喪服小記第十五大傳第十六少儀第十七學記第十八樂記第十九雜記上第二十雜記下第二十一喪大記第二十二祭法第二十三祭義第二十四祭統第二十五經解第二十六哀公問第二十七仲尼燕居第二十八孔子閑居第二十九坊記第三十中庸第三十一表記第三十二緇衣第三十三奔喪第三十四問喪第三十五服問第三十六間傳第三十七三年問第三十八深衣第三十九投壺第四十儒行第四十一大學第四十二冠義第四十三昏義第四十四鄉飲酒義第四十五射義第四十六燕義第四十七聘義第四十八喪服四制第四十九精選章節鑒析 ...第一篇 敖不可長①——做人治學的準則第二篇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1)——生命與孝道之間的選擇第三篇 魯莊公及宋人戰于乘丘(1)——引咎自責的敬業精神第四篇 曾子寢疾(1)——事于小處見精神第五篇 子夏其子而喪其明(1)——勸誡忠告是愛心的體現第六篇  子柳之母死(1)——君子不取不義之財第七篇 成子高寢疾(1)——生死都要對人有益第八篇 晉獻公之喪(1)——非禮不听是君子第九篇 吳侵陳(1)——師出必須有名目第十篇 知悼子卒(1)——進諫規勸的藝術第十一篇 陳子車死于衛(1) ——制止殉葬的“黑色幽默”第十二篇 衛獻公出奔(1) ——一碗水難以端平第十三篇 戰于郎(1) ——規則也有靈活用時第十四篇 孔子過泰山側(1) ——從鏡子中照見人類的丑惡第十五篇 魯人有周豐也者(1) ——身教重于言教第十六篇 齊大饑(1) ——做人不食嗟來之食第十七篇  晉獻文之成室(1) ——以子之矛,陷子以盾第十八篇 季孫之母死(1) ——借外包裝通行天下第十九篇 陽門之介夫死(1) ——最難對付是同仇敵愾第二十篇 趙文子與叔譽觀平九原①——為官清廉者有幾多第二十一篇 昔者仲尼與于蠟賓①——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第二十二篇 昔者先王未有宮室①——聖人的能耐有多大第二十三篇 發慮憲①——使人們變聰明的利弊第二十四篇 玉不琢 不成器①——學習是為了開發潛能第二十五篇 雖有嘉肴①——實踐出真知第二十六篇 古之教者①——用制度確保教育的是實施第二十七篇 大學始教(1)——做官從上學開始第二十八篇 大學之教也(1)——學習貴在持之以恆第二十九篇 今之教者(1)——對癥下藥治弊端第三十篇 大學之法①——方法是成功的保證第三十一篇 學者有四失(1)——心理狀態是過失的根源第三十二篇 善歌者(1)——鼓動性來自魅力第三十三篇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1)——選擇師長必須慎重第三十四篇 凡學之道(1)——師道何日再尊嚴第三年十五篇 善學者①——響鼓不用重捶第三十六篇 記問之學(1)——讀死書者不配為師第三十七篇 良冶之子(1)——循序漸進才匝得下根第三十八篇 古之學者(1)——于平易中見深刻第三十九篇 大德不官(1)——立足根本才可隨心所欲第四十篇 凡音之起(1)——音樂以情感為中心第四十一篇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1)——音樂表現情感而不是形象第四十二篇 禮以道其志(1)——音樂是治國安邦的工具第四十三篇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1)——音樂可以察知世事人心第四十四篇 樂者,通倫理者也(1)——文藝是一種工具第四十五篇 樂由中出(1)——以禮約取代兵刑第四十六篇 樂者,異文合愛者也(1)——禮樂當隨時代而變化第四十七篇 樂者,天地之和也(1)——以禮樂維護秩序與和諧第四十八篇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1)——樂是論功行賞的獎品第四十九篇 天地之道(1)——教化如同春風化雨第五十篇 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 (1)  ——音樂能淨化人的心靈第五十一篇 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1)——音樂隨情感的變化而變化第五十二篇 土敝則草木不長(1)——淫樂如洪水猛獸第五十三篇 德者,性之端也(1)——不可盡信“樂為心聲”第五十四篇 鐘聲鏗,鏗以立號①——君子听音與眾不同第五十五篇 禮樂不可斯須去身①——君子以禮樂安身立命第五十六篇 夫樂者樂也(1)——中正和諧是樂的準則閱讀《禮記》最新章節,請來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