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其说见于昌黎《送高闲序》。孙过庭云:“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彫疏。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
【译文】
“艺术的最高境界,从来就是与作者的精神相通的。”这句话见于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孙过庭说:“在写字时,有时得势,有时不得势,书写者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环境的融洽有很大的关系。得势时写的字流丽多姿,不得势时写的字凌乱散漫。精神愉快,事务清闲,是第一种得势;报谢友情,酬答知己,是第二种得势;季节适宜,气候温和,是第三种得势;佳纸良墨,互相发挥,是第四种得势;偶然高兴,不受促迫,是第五种得势。身虽强留,心不在焉,是第一种不得势;迫于威势,勉强应命,是第二种不得势;风日干燥,天气炎热,是第三种不得势;新纸宿墨,两不称手,是第四种不得势;精神倦怠,手腕疲乏,是第五种不得势。作书时得势与不得势,书法好坏会有很大差别。”
【解读】
在古人的书论里,有很多关于草书抒情性的精彩论述,可以与姜夔所论相生发。如清代刘熙载认为:“张旭书悲喜双用,怀素书悲喜双遣。”所谓“悲喜双用”,就是充分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所谓“悲喜双遣”,就是排斥情感,但不是枯寂如死灰。怀素对于线条的提炼,更加纯净,几乎是纯中锋用笔,好像排斥了喜怒情感,一味地将线条一拓直下,其实僧人的空、静、虚、和也是一种情感;张旭则显得更狂放,在流畅的行笔中,时常伴有点画的翻折顿挫,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喜怒哀乐皆动于心。艺术创作中情感的抒发,需要外部环境与作者心境的综合作用。孙过庭《书谱》中所谓的“五合交臻”,就是创作过程中外部环境影响情感表现的典型实例,是创作的最好时机。孙过庭认为要达到“神融笔畅”,“五合交臻”是先决条件:“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与“五合”相反的则是“五乖”,也就是五种不能创作出好作品的条件:“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五合交臻”容易产生创作灵感;而“五乖并骤”则容易破坏书写情绪。姜夔在《续书谱》中引用了《书谱》的原文,说明他十分赞同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论述的观点。他以《续书谱》作为自己书论的名字,更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