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战,所谓奇者,攻其元备,出其不意也。交战之际,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知所备,如此则胜。法曰:敌虚则我必为奇。
三国,魏景元四年,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昭①指授节度使。邓艾与蜀将姜维②相缀连于雍州,刺史诸葛绪邀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洪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诣甘松。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退还。颀等蹑于山口,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里,闻绪军却还,从桥头过,绪趋截维,不及。维遂东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敌摧折,宜遂从阴平由邪径经汉阳亭趋涪,去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而甚艰难;粮运将匮,频至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艾遣子邓忠出其右,师綦出其左。忠、綦战不利。并退还,曰:“敌未可胜。”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綦等,将斩之。忠、綦驰还,更战奋勇,大破之,斩瞻,进军成都。刘禅③遣使请降,遂灭蜀。
【注释】
①司马昭:(211—265 年)字子上。三国魏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司马懿次子。继其兄司马师为大将军,总揽大权。景元四年(263 年)发兵灭蜀,称晋公。咸熙元年(264 年)为晋王,成为实质上的天子,次年死。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后,追尊为文帝。
②邓艾:(197—264 年)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桐柏东)人。三国末期魏国的名将。景光五年(264 年)魏元帝曹奂听信钟会等诬告,怀疑邓艾有反叛之心,将邓艾捕获问罪。在押解途中被杀害,终年67 岁。姜维:(202—264 年)字伯约。三国天水冀县(甘肃甘谷东)人。原为魏将,归蜀后为诸葛亮所重用,诸葛亮死后,总领蜀军。曾九次伐魏,了无建树。263 年,坚守剑阁,挡住伐蜀魏军主力钟会部,却在刘禅命令下降魏。欲借助钟会叛乱兴复蜀汉,事泄被杀。
③刘禅:(207—271 年)即蜀汉后主,三国蜀汉皇帝。223—263 年在位。小名阿斗,字公嗣。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刘备子。在位期间军政大事听凭诸葛亮处置。魏景元四年(263 年)曹魏三道伐蜀时出降,受封安乐县公,装傻自保,得终天年。
【译文】
凡是进攻,所谓奇,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两军交战时,在前面威逼敌人,从后面偷袭敌人;声东而击西,使敌人不知在何处设防,这样就能战无不胜。兵法说:敌人空虚,我就一定要用奇兵。
三国魏国景元四年(公元263 年),元帝曹矣诏令各军征代蜀国。大将军司马昭被任命为节度使。魏国将领邓艾与蜀汉将领姜维相对峙于雍州(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刺史诸葛绪拦截姜维后军,使其不能后退。邓艾又派遣天水(今甘肃天水、定西一带)太守王颀等人直接进攻姜维的营寨,派陇西(今甘肃陇西、临夏一带)太守牵洪拦截姜维的前方,派金城太守杨欣去甘松(今甘肃迭部县东南)把守。姜维得悉魏国将领钟会的军队已进入汉中,便领兵退还。王颀等追踪至山口,与姜维大战,姜维败退。他得知去雍州的道路已被堵绝,便屯兵桥头(桥头在今甘肃文县碧口),从孔函谷(今甘肃舟曲以东白龙江两岸)进入北道,想进入到雍州再后撤。诸葛绪听到这个消息,将军队后撤30 里。姜维进入北道30 里,得知诸葛绪军后撤,便又从桥头通过。诸葛绪出兵阻击姜维,未能赶上。姜维这才向东,退守剑阁(今四川剑阁以北)。钟会进攻姜维,未能攻克。邓艾向前进言说:“现在要摧败敌人,最好从阴平(今甘肃文县)出发,走斜路,经汉阳亭(今剑阁以西50 公里处)去涪县(今四川绵阳)。这一地方在剑阁以西百里,成都以北300里。以奇兵冲击敌人心腹之地,剑阁守军必然退回。如果敌军退到涪县,那么钟会可以很快前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退回去,那么援救涪县的兵就会寥寥无几。《军志》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现在我军偷袭敌空虚的地方,必能打败他。”于是邓艾取道阴平,在无人行走的地方跋涉七百余里。凿山开路,架梁为桥,一路上山高谷深,十分艰难;加上粮食供应不上,军兵几度面临绝境。邓艾曾用毛毡裹住自己,让人推滚至山下。将士们也都攀着树木,沿着岩石,鱼贯向前。军队到达江油(古县名)后,蜀守将马邈投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则由涪县退守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布列阵势,等待邓艾。邓艾派儿子邓忠出击诸葛瞻右军,师綦出击左军。邓忠、师綦作战失利,一起退回,说:“敌军不可战胜。”邓艾大怒说:“我军生死存亡全在此一举,还有什么不可办到的呢?”于是叱骂邓忠、师綦,并要杀掉他们。邓忠、师綦拨转马头,奋勇再战,大破蜀军,斩杀了诸葛瞻,进军成都。蜀后主刘禅派人求降,从此蜀汉灭亡。
当代企业家应当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应当从各方面大力激发创新精神,在企业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发扬新精神的气氛和条件,培养职工对新事物的强烈探求;在开发技术、研制产品方面的“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有独到的想法和见解,要敢于摆脱昨天的“枷锁”,扬弃已经陈旧的东西,乐于迎接新的挑战,不断捕捉新的机会;“经常用创新的皮鞭,去抽打容易僵硬的头脑”,“要把技术创新、产品革新迷当做春天的嫩芽倍加关心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