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①,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②。’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③,丧亦不可久也④,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⑤!”
以告舅犯⑥。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⑦。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⑧,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⑨,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⑩,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⑾,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⑿,哭而起,起而不私⒀。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⒁。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注释:
①秦穆公:秦国国君,名任好。春秋五霸之一。吊:慰问死者的家属。公子重耳:晋献公的儿子,即后来的晋文公,进重耳在狄避难,穆公使人致吊,有劝他回国即位的意思。
②恒:常。斯:此、这。
③俨然:庄重,恭敬的样子。
④丧:指失去国内地位逃亡在外。下面“丧人”“身丧”的“丧”都是这个意思。
⑤孺子:指年幼者。这里是指嫡长子后面的儿子。晋献公的几个儿子中,除世子申生外,重耳为最长,当嗣君位,所以秦穆公这样称呼他。图:图谋,考虑。
⑥舅犯:即狐偃,字子犯。重耳的舅父。
⑦仁亲:仁爱和怀念亲人。
⑧利:指父死时回国即位。
⑨亡臣:出亡在外之臣。
⑩与(yù):参加。这里是指不能亲自回国参加丧礼。
⑾他志:指回国即位的野心。
⑿稽颡:古人守丧时拜客的一种礼节。拜时以额触地。颡(sǒng):额。
⒀私:私谈。
⒁子显:即公子絷,秦穆会派去吊重耳的使者。致命:回报。
译文:
晋献公死了,秦穆公派人慰问晋公子重耳,并且对他说:“寡人听说过这样的话:‘失去君位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君位也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您还处于为父王服丧的悲痛之中,但是丧失地位,逃亡在外也不要太久了,这个时机不要轻易丢掉,孺子您可要好好考虑考虑。”重耳把这话对舅舅狐偃说了。舅舅狐偃说:“孺子您还是辞谢秦君的好意吧。逃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宝物,仁慈的父母才是宝贵的。父亲的死何等重大?却想乘机谋取利益,那普天之下还有谁能够替您辩白呢?孺子您还是辞谢秦君的好意吧。”
公子重耳对秦穆公派来的使者说:“蒙君王惠爱,来慰问逃亡之臣重耳,我自己逃亡在外,又遭遇父亲死去的厄运,无法参与为父亲哭泣的哀悼之礼,而成为君王您忧心的事。父亲死去何等重大?我怎么敢另有所图,以辱没君王您的高义?”说完,对使者只行了稽颡之礼而不行拜礼。哭着站起来,起来后对使者也不再私下说话。
秦国使者子显向穆公复命。穆公说:“仁厚啊公子重耳!这光稽颡而不拜的礼节,表示自己还不是继承人,所以不成拜礼;哭着站起来,表示爱父亲;起来而不再私下交谈,表示他远避私利。”
赏析:
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以舅舅狐偃为首的几位老臣时时给以辅佐、匡正,使他日渐成熟。晋献公死时秦穆公劝重耳借此机会回国继位,但狐偃认为时机不成熟,所以让重耳谢绝了秦穆公的好意。此后重耳在外又过了十几年的流亡生活,最终在秦穆公的有力支持下返回国内登上君位,并在日后成为一代霸主。
本文写作重点是突出重耳的“孝”,但实际上秦穆公、狐偃、重耳等人都是在利用晋献公的死这件事做文章,居父丧不过是重耳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文章通过对话,写出了秦穆公的试探与狡诈、狐偃的老谋深算以及重耳“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的有义、有利、有节,人物形象在对话中鲜明突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