曽祖:元忠。妣:趙氏。
祖:信。妣:孫氏。
父:文洪。妣:沈氏。
公諱昱,字仲明。姓唐氏。世居雲間之海隅鄉。祖、父皆晦跡,為鄉里老成人。公幼有志氣,不與羣兒類。知有向上事業。不為同流合汙之行。及長,能卓然樹立,思有以顯其親。凡所趨向,皆勇於慕義進善。度量倜儻,表裏如一。善治生理。凡祖父産業,悉充廣之十倍舊制,然輕財,好予周貧賑急,奉上字下,惟視吾力,無少吝色。尤厚於宗族,敬愛無弛,禮事父母孝,待子弟嚴。於鄉黨之賢者、長者,皆推誠而親敬之,咸得其歡心。故逺近悉稱其賢,謂盡親仁善鄰之道焉。
至順元年,郡境大飢,公慨然捐廩粟二千五百石,以賑施貧民,一境賴以全活者甚衆。有司具其事聞於朝,朝臣奉詔議以八品恩例賞之,授進義副尉,浙西袁部場司丞。在任四年,有餘鹽課,每嵗報最公心,制事户不煩擾,視他塲為優,上司咸稱其能。元統元年,改授保義副尉江西蘆潭批驗所提領。到任益廉,謹稱職,無廢事。至元元年,以年滿七秩,乞致仕。長官以公筋力未衰,曲意稽留,不聽。而公意不敢違朝廷通例,懇辭切至長官,卒不能奪其志,翩然賦歸,營菟裘而老焉。有司復疏其事,以請朝廷頒恩例賜“七品秩、忠翊校尉、徽杭等處搉茶副提舉、朱衣象笏”以榮其老。公自以平生無仕進志,一旦被國恩若是,每拳拳思盡奉公之心,以稱報效。
既歸故園,悉以田園家事付諸子,益延名師教諸孫以禮義。暇日則為園池植花竹以自娛,肩輿往來田野間,置酒肴召朋友,親戚歡笑,殆無虛日,鄉里榮之,有餘力則營建橋道,凡若干所。平生事佛尤謹。嘗親詣四明補怛迦山,感大士現像。其於佛刹,力所創建者,若同郡澱山寺大雄殿寳塔經閣,及諸像設廡宇也。所施予者,若杭之靈隱寺,則粟百石。澱山則千石。吳之開元寺則錢二千五百緡。洪之上藍寺,則五千緡。又嘗為飲食以供萬僧,其他不可以數計者尤多也。至順庚午,發帑財,以施飢民。為饘粥以食老弱。凡閲數月乃已。此皆出於中心推恕,非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郡邑長官聞公之賢,咸願與之交,不以民曹視公。公亦樂與周旋不倦。自致仕歸,則杜門不出矣。及今子孫五世同居,平日嘗以自己少年勤苦訓之,故皆能克家幹蠱,以承公志也。
公生於宋景定甲子三月九日。顔貎粹然以和,老而彌健,至正癸巳,自春以來始羸瘦,不良於行,危坐終日,食飲言笑不廢也。至秋則氣息奄奄,澌盡弗任矣。八月十有七日,二子諸孫問起居,猶能呼其名,至夜分乃逝。壽考九十。娶臨安俞氏。繼澱湖邵氏。皆先公以殁。子:男四人。長,俊卿,娶上洋張氏,早殁。次,俊民,娶雲間金氏。次,俊賢,娶同邑張氏。次,俊良,娶澱湖陳氏,亦早殁。女五人。適邵聲甫、任宗逺、何士淵、俞忠、張子才。孫:男九人。世昌、世榮、世安、世忠、世能、世才、世華、世贇、世彰。女二人。適俞國才、凌居仁。曽孫:男十有三人。女十有二人。玄孫:男二人。俊民等卜是年九月二日丙寅,奉柩火葬於壽寧菴先塋。從治命也。
嗚呼!公生時能自異於衆,立身起家,以光前人。報國以忠,理家以法,處族以和,居鄉以慎,教子孫以禮義,老而康寧,殁乃委順,以壽考終其身,而子孫皆能承其志不墜。其業可謂鄉之善士時之全人也。襄奉日嚴。諸孤以行述為請庸摭其梗槩,以求當代立言君子,銘其不朽云。
謹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