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无心,佛亦不有。
道本无心,无心名道。若了无心,无心即道。
【提要】
心悟可成佛,成佛即本心的显现。从真谛来说,一切皆空,故也无有佛。
心与无相契,即与道等同,因为“道”(真如,也指觉悟)无自性,是无心
的。
见闻知觉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如鸟空中只么飞,无敢无舍无憎爱。
若会应处本无心,始得名为观自在。
【注释】
“三昧”,定,禅定。“观自在”,在玄奘所译《般若心经》中把观世
音菩萨译为观自在菩萨,但这里当指一种观想自由自在的境界。
【提要】
对通过见闻觉知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无好无恶,无舍无取,那么身处外
界(声、香、味、触——可理解为外界现象)在任何时候皆如同进入禅定一
样。对一切皆放任自然,无思无念,这才是观想自在的精神境界。
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道性如虚空,虚空何所有。遍观修道者,拨
火觅浮沤。但看弄傀儡,线断一齐休。
【注释】
“浮沤”,水泡。“傀儡”,木偶。这是本净禅师所作的《无修无作偈》。
【提要】
本净反对勉强地立“佛”、“道”二名,认为心为虚无,佛与道也是无
实的“假名”。认为一切皆空,不要去修道,去做功德。对自称见到“道”
的人才有修道之事,对认识到道本虚无的人来说,何须修道呢?他讥笑世上
的修道者是如同在火中找水泡,又像被人用线牵着动作的木偶一样。
推真真无相,究妄妄无形。返观推穷心,知心亦假名。
【注释】
“假名”,东西的名称,为了方便称呼而给世上东西起的名字。相对于
东西本身,它是不实在的。
【提要】
既然一切虚无,真与妄同是虚幻的,连心本身也如同假名一样是不实在
的。
善既从心生,恶岂离心有。善恶是外缘,于心实不有。舍恶送何处,取
善令谁守。伤嗟二见人,攀缘两头走。若悟本无心,始悔从前咎。
【注释】
“外缘”,缘指可构成原因的一切事物,单相对于“因”来讲是辅助性
的条件(有“内因外缘”.之说)。这里指的是在心外的现象,也指因外在
现象而在心里引发的影像。
【提要】
心生善恶,善恶不离自心。心既然虚空无实,善恶也虚无。人不应因善
而“取善”,因恶而“舍恶”,而应无念无作,放任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