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清赏录》云:“昔人云,过名山如读异书,倦则数行,健则千里。言不论程途,以洞心快目而止。”读书者观此①。
【注释】
①读书者观此:卷五为屠本所作《演读书十六观》,屠氏原序也改附于后。《演读书十六观》每一则末,均有“读书者观此”一句作结。
【译文】
《清赏录》中说:“过去有句话说,过名山就像读异书,精神不好时读几行,精力旺盛时可以走千里。这是说过名山和读异书,都不论路途远近书页多少,总之以心里眼里得到满足为止。”读书人可以看一看(想一想)。
【原文】
李琰之曰:“吾好读书,非求后日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①也。”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七尺:七尺之躯,指自己。
【译文】
李琰之说:“我的爱读书,不是为了追求身后的好名声,不过是那些没见过没听说过的事,是心中愿意知道的,所以不倦地到书中寻找,要停也停不下来,难道会是为了名声而劳苦自己吗?”读书人可以看一看。
【原文】
颜之推曰:“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①。锄则带经②,牧则编简③,亦为勤笃④。”又曰:“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瞑目而无见也。”唐文宗《帝京篇序》云:“以万几之暇,游息艺文。追踪百王,驰心千载。慷慨怀古,想彼哲人。”又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尝召学士于内殿,校量文章。苏子瞻以《论语解》寄文潞公云:“就使无取,亦足以见其穷不忘道。”吴美子曰:“读书须养得心事静帖帖地安稳快乐,以我为主书为役,方有入处。不然,驰骛⑤于书与驰骛于声色、货利无差别。”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握锥、投斧、照雪、聚萤:均为古人勤学故事,与成语“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所说略同。②锄则带经:下田耕作还带经书勤读。历史上有记载的至少有汉倪宽,三国魏常林。晋皇甫谧。③牧则编简:牧羊时取蒲叶编以为书,抄写阅读。为汉路温舒勤学故事。后以编蒲或编简作勤学的典故。④勤笃:勤学。⑤驰骛:奔走。指热心从事。
【译文】
颜之推在《家训》中说:“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的,还有耕田而带书去,牧羊而编蒲成书自学的,都是勤于学习的榜样。”又说:“年少时就学习,犹如太阳升起时的光芒。到老才学习的,好比点了灯在夜里行走,比闭了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好。”唐文宗在《帝京篇》的序文中说:“用处理国家事务的空闲,在艺文中游弋作为休息。追踪历史上的诸王,畅想千年以来的史迹,慷慨怀古,追念先贤。”又说:“如果不是一天处理政务一天读书,怎么能做好皇帝呢。所以常召集学士们到内殿,一起讨论文章上的事。”苏轼把所作《论语解》寄给文彦博,附信说:“即使没有可取之处,至少也可见到我在困苦境遇下没有忘掉学术。”吴美子说,读书,要养得心事静帖,安稳快乐。以我为主去利用书本役使书本,这样才有入口处。如果不这样,那么醉心于读书也会和醉心声色财货没有多大区别。”读书人应当看一看。
【原文】
颜之推曰:“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①之。不可窃人之业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财,刑辟所加;窃人之美,鬼神所责。”张洎素与徐铉厚善,因议事不协,遂绝。然手写铉文章,访求其札,藏之笥箧,甚于珍玩。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显称:明白地称道。
【译文】
颜之推说,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从他人处取得的,都要明白地称道他,不可以剽窃他人的成果算是自己的,不论怎样轻怎样贱,也应当这样做。盗窃别人的钱财,是要受到法律惩处的。剽窃他人的好文章等,是要受到鬼神责备的。张洎原来和徐铉是好朋友,后来因议事意见不一,就断绝了交往。但是张洎还是手抄徐铉的文章,收集徐铉的手迹,都珍藏在书箱中,比珍贵的古玩更看重。读书人可以看一看。
【原文】
颜之推曰:校定书籍,亦不容易。“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①。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徐锴处集贤②,朱黄③不去手,非暮不出。尝诣其家曰:“吾直寄此耳!”少精小学,故所雠书尤审谛。朱晦庵答杨元范书曰:“字书音韵,是经中一事,先儒多不留意。然不知此处不理会,却枉费了无限乱说,牵补而卒不得其意,甚害事也。但恨早衰,无精力整顿耳。”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雌黄:改正书上错字所用颜料,妄下雌黄是说随便动手乱改,乱批评。②集贤:集贤殿,掌管刊辑经籍搜求佚书等。徐锴为南唐秘书省正字。③朱黄:批点校正图书用的颜料。
【译文】
颜之推说:校定书籍,也不是容易的事。“没有把天下书都看过,不可以随便胡说人家不对。有时是这本书认为不对,另一本认为是对;有时是大同小异,有时是两处都有缺失,所以不可以偏信一本书的说法。”徐锴在集贤殿供职时,砂和雌黄总在手边,不到夜晚不离开。到自己家里常说:“我就像是寄住在这儿的(工作地方才是真正的家)。”徐锴年轻时就精于文字学(又加如此认真),所以他校订的书特别严谨周到。朱熹答杨元范信中讲到:“字书音韵,是经学中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多不注意。殊不知这上面不注意,会枉费许多乱说乱解释,而得不到经文的真意,是很坏事的。我只恨自己早衰,没有精力去整顿这方面的事了。”读书人应当看一看。
【原文】
颜之推云:“《书》云‘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私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又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于书。”又曰:“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也。”皇甫子循曰:“世之肤浅不学则曰何必读书。鄙朴无闻,乃言耻为小技,是嫫母①毁黛,丐儿销金也。”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嫫母:借指丑妇。嫫母毁黛,是说丑妇人诽谤美女。
【译文】
颜之推说:“《书》中说‘好问则裕’,《礼》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这都是说人的为学,须要相互切磋,互相启发才行。现在有闭门读书,自以为很不错而到了人群中就显出许多谬误差失的,这种人是很多的了。”又说:“积许多许多钱,也比不上有一些薄技在身上。这技中最容易习得而可贵的,最好就是书了。”又说:“人在中年坎坷蹉跎未能有成,还应在晚年努力学习,不可自弃的啊。”皇甫子循说:“世上那些肤浅不学的人,却说何必读书,那些鄙朴无闻见的人,却说耻为小技,这简直是嫫母诽谤美女,乞丐讥笑金钱了。”读书人可以看一看。
【原文】
《解颐新语》曰:“元微之每公私感愤,道义激扬,朋友切磨①,古今成败,日月迁逝,光景舒惨,山川胜概,风云气色,当花对酒,乐罢哀余,通滞屈伸,悲欢合散,至于疾患其心,悼怀昔游,凡所遇异于常者,则欲赋诗。”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切磨:切磋。互相讨论请益。
【译文】
《解颐新语》说:“元微之每逢遇到不同寻常的环境和心情,诸如感慨于公私事情,激扬于道义,朋友之间切磋,有感于古今人物事业的成败,日月的过去,光景的好坏,游名山大川,见风云气色,对花对酒,遇乐事遇悲事,遇顺境遇逆境,悲欢离合,以至心中不痛快,悼念追思昔日同游的人,遇到这些情形,他就要赋诗了。”读书人可以看一看。
【原文】
王微之曰:“读书每得一义,如获一真珠船①。”陈仲醇②曰:“吾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又曰:“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又曰:“读书要耐讹字,如登山耐仄路,踏雪耐危桥,闲居耐俗汉。”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真珠船:即珍珠船,比喻极宝贵的东西。②陈仲醇:即《读书十六观》之作者,所引“吾读未见书”句,也见前卷四。③净土:佛教名词。这里指没有干扰的好地方。④讹字:错字。
【译文】
王微之说:“读书每得到一新收获,好比得到一艘珍珠船。”陈仲醇说:“我读未读过的书,就像得一良友,读已读过的书,就像故友重逢。”又说:“关起门就像在深山,读起书什么地方都像净土。”又说:“读书不要怕书中错字,就像登山不能怕山上小路,踏雪不能怕雪下危桥,闲居不能怕有俗汉为邻一样。”读书人可以看一看。
【原文】
严沧浪①曰:“诗有别材②,非关理也。诗有别趣③,非关学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④也。”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严沧浪:严羽号沧浪逋客。有《沧浪诗话》之作。②别材:别才,特殊才能。③别趣:特殊的趣味。④言筌:在言词上留下痕迹。词出于《庄子》“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译文】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讲到,诗有别材,不是靠义理,诗有别趣,不是靠的学。但不多读书,多研究理,那么写诗也不能写得极好。(写的好诗应当是)所谓不涉及理路,不留下言词的痕迹(而有别材别趣)。读书人可以看一看。
【原文】
陆游《上执政书》曰:“每考观文词之变,见其雅正,如缨冠肃衽①,如对王侯大人:得其奇怪,则脱帽大叫,如鱼龙②之陈前,袅庐③之方胜也。”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缨冠肃衽:衣冠整齐严肃。②鱼龙:鱼龙百戏,是杂技表演。③袅庐:一种赌博游戏。玩这种游戏时常有脱帽大叫等行动。
【译文】
陆游《上执政书》中写到:“每考看文词的不同,看到雅正的文章,就像穿着整齐严肃的衣帽,就像在参见王侯大人;看到奇怪的文章,则像脱帽大叫,像在看杂技表演或者在赌袅庐刚得胜利时一样。”读书人可以看一看。
【原文】
晏元献公平居书简及公家文牍,未尝费一纸,皆积以待书,虽封皮亦十百为沓。暇时,自持熨斗,贮火,如傍灸香匙亲熨之,以铁界尺镇案上。每读书得一事①,则书一封皮,后批门类,授吏传录。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得一事:指有需记录或写出的事。
【译文】
晏元献公平常看过的书信和公文等,每张纸都不会随便扔掉,都积在那儿等待书写用。即使是封皮,也是十张一百张地叠放在那儿。空下来时,亲自拿一熨斗,点起火,亲自把它们熨平了,用铁界尺压在桌子上。当读书每有需记述的时候,就拿一张封皮来写,写过后再分门类批明,让手下人抄录。读书人可以看一看。
【原文】
黄鲁直曰:“尺璧之阴①,当以三分之一治公家,以其一读书,一为棋酒。公私皆办矣。”《梁漫志》曰:“老者更事②既熟,见理自明。开卷之际,如行旧路而逢故人也。”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尺璧之阴:用直径一尺的玉璧来比喻光阴的宝贵。②更事:经历事情。
【译文】
黄鲁直说:“宝贵的光阴,可以用三分之一来处理公务,用一份来读书,另一份作下棋饮酒之用。这样公私都顾到了。”《梁漫志》中说:“老年人经历事情多了,见到事理自会明白。打开书本时就像在熟悉的路上行走,时时遇到旧时朋友一样。”读书人可以看一看。
【原文】
苏子容闻人说故事①,必令检出处。司马君实闻人言新事②,便抄录,且必记所言之人。故当时谓“古事莫语子容,新事莫告君实。”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故事:书上记载的前人的事。②新事:与故事相对,现在发生的事。
【译文】
苏子容听人讲故事,一定要讲的人找出这故事记载在什么书上。司马光听见人讲新事,就要记录下来,而且一定同时记下是谁讲的。所以当时有种说法“古事莫语子容,新事莫告君实。”读书人可以看一看。
【原文】
孙莘老喜读书。晚年病目,乃择卒伍①中识字稍解事者二人,使其子端取两汉、左氏诸书,授以句读②,瞑目危坐,命二人更读于旁。终一策③则易一人,饮之酒使退。卒亦自喜,不为难。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卒伍:军队。②授以句读:旧籍没有标点断句,孙莘老让军队里识字稍解事的人读书,必先告诉他怎样断句,到哪里是一句。授以句读就是先教给他怎样读。③终一策:读完一段。
【译文】
孙莘老喜欢读书,到了晚年因眼睛不好自己不能读书,于是在兵卒中选了两个识字又比较懂事的,让儿子孙端拿《汉书》《后汉书》《左传》等书,先教一下那两人怎么读,孙莘老闭着眼睛坐好,让这两人在旁轮流读书,读完一段换一人,给一些酒喝,再打发他们去。这两个士兵也很高兴,不认为是难事。读书人可以看一看。
【原文】
《太平清话》云:“书画为柔翰①,故开卷张册,从容为上。陶弘景借人书,随误治定。米襄阳借书画,亲为临摹,题跋、印记、装潢往往乱真,后并以真伪本同送归之。”陈仲醇曰:“虽游戏翰墨,雅有隐德。”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柔翰:这里是指柔软脆弱的东西。
【译文】
《太平清话》中说:“书画这东西是很脆弱易损的,所以打开观看时要很留心细致才好。陶弘景借人的书,有错的就加以改正。米襄阳借了他人书画,常常亲自临摹,他摹写的书画,上面的题跋、印记和装潢,都能十分相似,往往使人看不出真假,然后就把真本和摹本一起送还原主。”陈仲醇说:“虽然是一些笔墨游戏,但这里也隐藏着道德。”读书人可以看一看。
【原文】
抱朴子曰:“积学如拾薪,见一芥①焉,则掇之。”包彦平曰:“余惟杜门,一编自命。床上之书既尽,则借之族属亲知。凡有会心,欣然执笔。要之韵人墨客,林壑衡门②,为政在是。闲录豪华谐谑之事,亦堪吾党击节也。书不云乎:‘日抄古书,饥以当肉,寒以当衣,孤寂以当朋友,殷忧以当琴瑟③。’予有合焉。”陈眉公曰:“幽居之中,修竹名香,清福已具。如无福者,定生他想;更有福者,佐以读书。”江保若曰:“心无机事,案有好书,饱食晏眠,时清体健,此是上界真人。所以,法当知足。”读书者观此。
【注释】
①一芥:喻其小。②衡门:简陋的门,代指简陋的居室房屋。③琴瑟:比喻夫妇和好或朋友之间融洽一心。
【译文】
抱朴子说:“积累学问好比拾柴火,见到一点点,就把它收拾起来。”包彦平说:“我只是关住大门,用一本书自己娱乐。家中的书都读过了,就向亲戚朋友借。遇到有会心之处,就很高兴地写下来。总之对于诗人来说,住在林泉山谷间的陋室,‘为政’就是这样的内容。偶而记下一些豪华的幽默讽刺的事,也足以为我们欣赏的。书上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吗:每天抄抄旧书,饿时当饭,冷时当衣,孤独寂寞时当朋友,患难忧伤时当琴瑟,我就有些这样。”陈眉公说:“在幽静的居处,有挺拔的竹子和名贵的香,可以说已经很有清福了。如果是没福份的人,那一定还会想其他东西。如果是很有福份的人,那他会再加上一个读书。”江保若说:“心里没有计算名利的事,桌上有好书,吃得饱,睡得稳,时世好,身体健,这已是天上仙人的境界,应当可以知足了。”读书人可以看一看。
【原文】
陈仲醇读书①,准释氏《十六观经》,读书者喜观焉。善乎黄太史之言曰:“夫书患不能观耳,观则万卷非多,只字非寡。口耳尽丧,书于何有。”不佞②读书者,今老矣。其何能观。徒弄柔翰③于糠秕,味古人之糟粕已夫。观仲醇之所以观,而观吾之所为观,是故谓之《演读书十六观》,甬上屠本识。贵池吴应箕书。时戊午腊月二十五日立春。
【注释】
①陈仲醇读书:这是指陈氏所写《读书十六观》,本节是屠本为其所作《演读书十六观》所写序言。吴应箕抄录在书后的。②不佞:我的谦称。③柔翰:这里指笔。弄柔翰指写文章。
【译文】
陈继儒先生读书,仿照佛家的《十六观经》写了《读书十六观》,读书人都很爱看,黄太史说得真好:书就怕不能读。读了那么一万卷不算多,一个字不算少。如果口耳都没作用,书又有何用?我也算一个读书人,现在老了,怎么还能读呢,只是在糠秕中找文字,品尝古人的糟粕而已。看陈先生的所以观,而作我的所以观,所以叫做《演读书十六观》。甬上屠本识。贵池吴应箕抄录,时当戊午年腊月二十五日。立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