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官联

类别:子部 作者:宋·程俱 书名:麟台故事

    宋集贤院大学士一人,以宰相充。学士无定员,以给谏卿监以上充;直学士不常置。掌同昭文。判院事一人,以两省五品以上充,或差二人。

    三馆通为崇文院,别置官吏。有:检讨,无定员,以京朝官充;校勘,无定员,以京朝幕府州县官充。掌聚三馆之图籍。监一人,内侍充,兼监秘阁图书。天禧五年,又置同勾当官一人。

    秘阁至端拱二年,于崇文院中堂建,择三馆书籍真本,并内出古画墨迹等藏之。淳化元年,诏次三馆、直阁以朝官充,校理以京朝官充。掌缮写秘藏供御典籍图书之事。判阁一人,旧常以丞、郎、学士兼秘书监领阁事,大中祥符九年后,以诸司三品、两省五品以上官判。国初又置秘阁校理,通掌阁事。咸平后者皆不领务。

    史馆旧寓集贤院,监修国史以宰相充。开宝中,薛居正以参知政事监修。自后参知政事亦有管勾修国史者,不常置。景德中,又有同修国史之名,史毕即停。修撰以朝官充,直馆以京朝官充。又有检阅、编修之名,不常置。掌修国史、日历及典图籍之事。判馆事一人,以两省五品以上充。后改官制,日历隶国史案,每修前朝国史、实录,则别置国史、实录院。国史院以首相提举,翰林学士以上为修国史,余侍从官为同修国史,庶官为编修官。实录院提举官如国史,从官为修撰,余官为检讨。

    咸平五年八月,以秘书丞直史馆判三司度支局院孙冕为左正言,度支判官仓部郎中直秘阁潘慎修为考功郎中,都官郎中直史馆刘蒙叟为职方郎中。先是,京朝官任中外职事受代者,考课引对,多获叙迁,而计司、三馆不预兹例,有久次者。内出姓名,故有是拜。

    咸平六年十月辛酉,翰林学士承旨宋白等言:「奉诏详定浴堂五院、宣徽、学士院、馆阁、客省、合门职授勒留及出官条制。馆阁孔目官、书直官、书库、表奏、守当官四年授勒留,遇恩二年授勒留。后守当官八年,书直、书库、表奏官七年,孔目官六年出职。其职次迁补者许通计年考,授料钱官者更留三年。典书、楷书五选赴集格。三馆入流,岁数已少,不得以诸色优劳减选。」

    大中祥符二年十一月,令史馆别置楷书二人,专掌抄写日历,月给钱一贯五百、米二石,春、冬赐衣。实理五选,候年满日授外官勒留,遇恩重与迁转,永不出外官。时朝旨以所修日历多涉机秘之事故也。

    《国史》、《会要》:昭文馆孔目官一人,书库官一人,守当官三人,楷书五人;史馆孔目官一人,四库书直官一人,表奏官一人,书库官四人,守当官三人、楷书十三人。大中祥符中又置写日历楷书二人,集贤院孔目官一人,表奏官一人,掌舍一人,秘阁典书三人,楷书七人,写御书十人,装裁匠十二人,秘书省书令史一人,楷书六人。

    熙宁八年,诏职司资序以上及带馆职人降差遣者,令每任取旨。旧制,馆职出补外官代还,径供职馆下,元佑时尚复举行。其后亦罢其贴职,任京师宫观及外任代还与外补未行者,惟车驾出端门,则赴省迎驾起居而已。

    元丰五年,官制行,即崇文院为秘书省,以寄禄官易监、少至正字,以秘书监、少监、承、郎、著作郎、佐郎、校书郎、正字为职事官。馆职不复试除,见带馆职人依旧如除职事官,校理以上转一官,校勘减磨勘三年,校书减二年,并罢所带职。

    元丰官制:秘书监、少监各一人,或少监二人,丞二人,秘书郎二人,通掌省事。著作郎、佐郎各二人,专修日历。校书郎四人,正字二人,校对书籍。政和末,无复定员,官冗且滥。至宣和三年,论事者屡以为言,上亦厌之,乃诏三省定员数,且清其选。于是仿元丰之制,止增著作佐郎、校书郎、正字各二员,监、少之外,定为十八员,以仿有唐登瀛之数,其溢员皆外补。

    祖宗时,馆职到馆一年理通判资序,三年理知州,已系通判者二年理知州,关升不用举主。及元丰肇新官制,改崇文院为秘书省,诏书虽称「凡厥恩数,悉如旧章」,然理资序法无复昔时。至元佑间复置馆职,因再举行,绍圣旋罢。至重和元年十二月,诏参酌旧法立为定制:应著作郎到任及一年,承务郎以上任校书郎;及二年,与通判资序,著作佐郎以上满三年,与理知州资序,即已系通判资序及二年、校书郎已系通判资序及三年者准此。行之逾年,御史以谓均为职事官,而秘书省官所理资序特异,非是,遂格不行。

    崇宁中,以元丰法参立孔目官等品、从条:昭文馆孔目官、书库官、头名守当官、史馆孔目官、四库书直官、表奏官、上二名书库官,集贤院孔目官、书库官,为流外从九品。

    政和四年,点检措置秘书省官以旧条参定吏领及迁补法:投名人旧以三百五十人为额,遇守阙系名有阙,即试补;至是,以不系迁与请给,遂不限人数。守阙系名五十人,遇正系名有阙,即补填,更不试。正系名五十人,遇守阙有阙,即试补。并试补、迁补,并依旧法;守阙旧以二十五人为额,三馆各五人,秘阁十人,省五人为二十人,试中守阙人分探归三馆、秘阁。

    昭文馆守阙五人,遇本馆正名楷书或守当官有阙,即迁补。据所见阙,分两头项迁补出职:一项补正名楷书,以五人为额,至头名及四年出选人,自补正名楷书至头名共及二十年出官;一项守当官三人递迁书库官,书库官一名递迁孔目官,孔目官一名旧法四年半出选人,自补守当官递迁至孔目官出职共及二十二年半,至是人减半年,为四年出选人,自补守当官至孔目官年满出职共二十年。

    史馆守阙五人,遇本馆正名楷书或守当官有阙,即迁阙。据所见阙,分两头项迁补出职:一项补正名楷书,以十三人为额,至头名及一年半出选人,自补正名楷书至头名出官共及十九年半;一项补守当官,递迁转补,守当官三人递迁书库官,书库官四人递迁表奏官,表奏官一名递迁四库书直官,四库书直官一人递迁孔目官,孔目官一名旧法二年满出选人,自补守当官迁迁至孔目官出职共二十二年,今减作一年一十个月出选人,自补守当官至孔目官年满出职共二十年零两个月。

    集贤院守阙五人,遇本院正名楷书或守当官有阙,即迁补。据所见阙,分两项迁补出职:一项补正名楷书,以七人为额,至头名及二年十个月出选人,自补正名楷书至头名出官共及十九年零十个月;一项补守当官,递迁转补,守当官二人递迁书库官,书库官一名递迁孔目官,孔目官旧法五年半出选人,自补守当官递迁至孔目官出职共及二十二年,今减作五年出选人,自补守当官至孔目官年满出职共二十年。

    秘阁守阙旧以十人为额,今减作五人为额,遇本阁正名楷书或典书有阙,即迁补。据所见阙,分两项迁补出职:一项补正名楷书,旧法以七人为额,至头名及三年,今减作二年九个月山选人,自补正名楷书至头名年满出职共十九年零三个月;一项补典书,旧法以三人为额,至头名及七年出选人,自补典书至头名出官共二十一年,今添作五人为额,内迁一名充孔目官,递迁出职,典书四人递迁孔目官,孔目官一名今三年十个月出选人,自补典书至孔目官年满出职共十九年零两个月。

    投名人并本省职掌楷书以上保引,保二人、引一人。非游手工作及犯刑、责、刺札三路及凶恶之人,三馆、秘阁官试验书读《孟子》,书三百字不误十字、读三百字不差十字为合格。长、贰、丞、郎试覆,注籍收系,即宣降抽差,充禁中诸殿阁位手分管干文字。掌笺奏之类者,须入仕及一年以上,无过犯,仍长、贰、丞、郎再试验读《毛诗》、《老子》各三百字,不差十字,及书札真楷,乃遣。即试不合格,许执奏,虽奉特旨,亦奏知不行。若不再试及试不如格辄发遣者,官吏及被差人并徒二年,许人告,每名赏钱二百贯。其投名不如令者,以违御笔论,不知情减二等,许人告,每名赏钱二百贯。

    政和七年,始置提举秘书省道录院,以大学士至使相、三孤充职,置管勾文字官二员,视殿中丞。

    宣和二年,以中贵人提点三馆秘阁,亦以节度使至使相为之,皆以恩幸选,非故事也。旧有监书库官内臣一员,至是又下吏部差使臣一员;监门使臣一员,则本省奏辟。


如果你对麟台故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麟台故事》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