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煚 赵芬 王韶 元岩 宇文弼 伊娄谦 李圆通 陈茂 郭荣 庞晃李安 杨尚希 张煚 苏孝慈 元寿
赵煚,字通贤,天水西人也。祖超宗,魏河东太守。父仲懿,尚书左丞。
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见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泪交集,惠达为之陨涕叹息者久之。及长,沈深有器局,略涉书记。周文帝引为相府参军事。从破洛阳。及班师,煚请留抚纳亡叛,从之。煚于是帅所领与齐人前后五战,斩获甚众,以功封平定县男。累转中书侍郎。
周闵帝受禅,迁硖州刺史。蛮酋向天王以兵攻信陵、秭归,煚袭击破之,二郡获全。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不从,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南乡所居,获其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亦遁。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与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再迁户部中大夫。周武帝欲收齐河南地,煚谏曰:“河南洛阳,四面受敌,纵得不可以守。请从河北直指太原,倾其巢穴,可一举以定。”帝不纳,师竟无功。寻从上柱国于翼自三鸦道伐陈,克十九城而还。以谗毁,功不见录。累迁御正上大夫。
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煚密奏曰:“徵自以罪重,惧死遁逃,若不北走匈奴,则南奔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免,煚卒不言。
隋文帝为丞相,加上开府,再迁大宗伯。及践阼,煚授玺绂。进位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拜相州刺史。朝廷以煚习故事,徵拜尚书右仆射。未几,以忤旨出为陕州刺史,转冀州刺史,甚有威惠。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人情如此。冀州市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尝有人盗煚田中蒿,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遣之,令人载蒿一车赐盗者,盗愧过于重刑。帝幸洛阳,煚来朝,帝劳之。卒于官。
子义臣嗣,位至太子洗马。后同杨谅反,诛。
赵芬,字士茂,天水西人也。父谅,周秦州刺史。芬少有辩智,颇涉经史。周引为相府铠曹参军。历记室,累迁开府仪同三司。性强济,所居之职,皆有声绩。周武帝亲总万机,拜内史下大夫,转小御正。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后为司会。及申国公李穆讨齐,引为行军长史,封淮安县男。再迁东京小宗伯,镇洛阳。隋文帝为丞相,尉迟迥与司马消难阴谋往来,芬察知之,密白帝。由是深见亲委,迁东京左仆射,进爵郡公。开皇初,罢东京官,拜尚书右仆射,与郢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甚见信任。未几,以老病出为蒲州刺史,加金紫光禄大夫,仍领关东运漕,赐钱百万、粟五千石而遣之。后数年,上表乞骸骨,征还京师。赐以三骥轺车,几杖被褥,归于家。皇太子又致巾帔。后数年,卒,帝遣使致祭,鸿胪监护丧事。
子元恪嗣,位扬州总管司马,左迁候卫长史。
少子元楷,与元恪皆明干世事。元楷,大业中为历阳郡丞,与庐江郡丞徐仲宗俱竭百姓之产,以贡于帝。仲宗迁南郡丞;元楷超拜江都丞,兼领江都宫监。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晋阳人也,世居京兆。祖谐,原州刺史。父谅,早卒。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复转军正。周武帝既拔晋州,意欲旋师,韶谏曰:“取乱侮亡,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臣愚深所未解。”帝大悦。及齐平,进位开府,封晋阳县公,赐口马杂畜万计。迁内史中大夫。宣帝即位,拜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
隋文帝受禅,进爵项城郡公,转灵州刺史,加位大将军。晋王广之镇并州,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敢违法度。韶尝奉使检行长城,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帝闻而嘉叹,赐金百两,并后宫四人。平陈之役,以本官为元帅府司马。及克金陵,韶即镇焉。晋王广班师,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岁余,征还。帝谓公卿曰:“晋王以幼出籓,遂能克平吴、越,王子相之力也。”于是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锦绢五千段。及上幸并州,以其称职,特加劳勉。后上谓曰:“自朕至此,公须鬓渐白,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上劳而遣之。
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仍为长史。岁余,驰驿入京,劳弊而卒。帝甚伤惜之,谓秦王使者曰:“语尔王,我前令子相缓来,如何乃遣驰驿?杀我子相,岂不由汝!”言甚冫妻怆。使有司为立宅,曰:“往者何用宅为?但以表我深心耳!”又曰:“子相受我委寄,十有余年,终始不易。宠章未极,舍我而死乎!”发言流涕。因命取子相封事数十纸,传示群臣曰:“其真言匡正,裨益甚多,吾每披寻,未尝释手。”炀帝即位,追赠司徒、尚书令、灵豳等十州刺史、魏公。子士隆嗣。
士隆略知书计,尤便弓马,慷慨有父风。大业世,颇见亲重,位备身将军,改封耿国公。越王侗称帝,士隆率数千兵自江淮而至。会王世充僭号,甚礼重之,署尚书右仆射。忧愤,疽发背卒。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也。父祯,魏敷州刺史。岩好读书,不守章名,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少与勃海高颎、太原王韶同志友善。仕周,为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而器之,以为中外记室。累迁内史中大夫,封昌国县伯。周宣帝嗣位,为政昏暴,京兆郡丞乐运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言甚切至。帝大怒,将戮之,朝臣莫有救者。岩谓人曰:“臧洪同日,尚可俱死,其况比干乎?若乐运不免,吾将与之俱毙。”诣閤请见,言于帝曰:“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落其术内。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运因获免。后帝将诛乌丸轨,岩不肯署诏。御正颜之仪切谏不入,岩进继之,脱巾顿颡,三拜三进。帝曰:“汝欲党乌丸轨耶?”岩曰:“臣非党轨,正恐滥诛,失天下望。”帝怒,使阉竖搏其面,遂废于家。
隋文帝为丞相,加开府、户部中大夫。及受禅,拜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岩性严重,明达世务,每有奏议,侃然正色,廷争面折,无所回避,上及公卿皆敬惮之。时帝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盘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二王年并幼,选贞良有重望者为之僚佐。时严与王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帝谓曰:“公宰相大器,今屈辅我兒,亦如曹参相齐之意。”及岩到官,法令明肃,吏人称焉。蜀王好奢,尝欲取獠口为阉人,又欲生剖死囚,取胆为乐。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王辄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蜀中狱讼,岩所裁断,莫不悦服。有得罪者,谓曰:“平昌公与罪,吾何怨焉?”上甚嘉之,赏赐优洽。卒于官,上悼惜久之。益州父老莫不陨涕,于今思之。
岩卒后,蜀王为非法,造浑天仪,又共妃出猎,以弹弹人,多捕山獠充宦者,僚佐无能谏止。及秀得罪,上曰:“元岩若在,吾兒岂有是乎!”
子弘嗣。历给事郎、司朝谒者、北平通守。
宇文弼,字公辅,河南洛阳人也,其先与周同出。祖直力勤,魏钜鹿太守。父珍,周宕州刺史。弼慷慨有大节,博学多通。仕周,尝奉使邓至国及黑水、龙涸诸羌,前后降附三十余部。及还,奉诏修定五礼,书成奏之,赐田二顷、粟百石。累迁小吏部,擢八人为县令,皆有异绩,世以为知人。转内史都上士。
武帝将谋出兵河阳以伐齐,弼进策曰:“齐氏建国,于今累世,虽曰无道,尚有其人。今若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用武之地也。”帝不纳,师竟无功。建德五年,大举伐齐,卒用弼策。于是募三辅豪侠少年数百人为别阳,从帝攻拔晋州,身被三疮,苦战不息,帝奇而壮之。因从平齐,以功拜上仪同,封武威县公。宣帝嗣位,为守庙大夫。时突厥寇甘州,帝令侯莫陈昶击之。弼为监军,谓昶曰:“宜选精骑,直趋祈连之西。贼若收军,必自蓼泉之北,此地险隘,兼下湿,度其人马,三日方度。彼劳我逸,破之必矣。若邀此路,真上策也。”昶不能用,西取合黎,大军行迟,虏已出塞。其年,弼又从梁士彦攻拔寿阳,改封安乐县公,除浍州刺史,转南司州刺史。司马消难之奔陈,弼追之不及。遇陈将樊毅,战于漳口,自旦及午,三战三捷。除黄州刺史,转南定州刺史。
开皇初,以前功封平昌县公。入为尚书右丞。时西羌内附,诏弼持节安集,置盐泽、蒲昌二郡而还。迁左丞,当官正色,为百僚所惮。三年,突厥寇甘州,以行军司马元帅窦荣定击破之。还除太仆少卿,转吏部侍郎。平陈之役。杨素出信州道,令弼持节为诸军节度,仍领行军总管。刘仁恩之破陈将吕仲肃也,弼有谋焉。加开府,擢拜刑部尚书,领太子虞候率。上尝亲临释奠。弼与博士论议,词致清远。上大悦,谓群臣曰:“朕今睹周公之制礼,见宣尼之论孝,实慰朕心。”时朝廷以晋阳为重镇,并州总管必属亲王,其长史、司马亦一时高选。前长史王韶卒,以弼有文武干用,出为并州长史。十八年,辽东之役,授元帅汉王府司马,仍领行军总管。军还,历朔、代、吴三州总管,皆有能名。炀帝即位,拜刑部尚书,仍持节,巡省河北。还除泉州刺史。复徵拜刑部尚书,转礼部尚书。
弼既以才能著称,历职显要,声望甚重,物议多见推许。帝颇忌之。时帝渐好声色,尤勤远略,弼谓高颎曰:“昔周天元好声色亡国,以今方之,不亦甚乎!”又言“长城之役,幸非急务”。有人奏之,坐诛,天下冤之。所著辞赋二十余万言,为《尚书》、《孝经注》行于世。有子俭瑗。
伊娄谦,字彦恭,本鲜卑人也。其先世为酋长,随魏南迁。祖信,中部太守。父灵,相隆二州刺史。谦性忠直,善辞令。仕周,累迁宣纳上士、使持节、骠骑大将军。武帝将伐齐,召入内殿,问以兵事。对曰:“伪齐僭擅,跋扈不恭,沉溺倡优,耽昏曲蘖。其折冲之将斛律明月已毙谗人之口,上下离心。若命六师齐进,臣之愿也。”帝大笑,因使谦与小司寇拓跋伟聘齐观衅。帝寻发兵。齐主知之,令其仆射阳休之责谦曰:“贵朝盛夏徵兵,马首何向?”答曰:“仆拭玉之始,未闻兴师。设复西增白帝之城,东益巴丘之戍,岂足怪哉!”谦参军高遵以情输齐,遂留谦不遣。帝既克并州,召谦劳之。乃执遵付谦,任令报复,谦顿首请赦之。帝曰:“卿可聚众唾面,令知愧也。”谦跪曰:“遵罪又非唾面之责。”帝善其言而止。谦竟待遵如初。寻赐爵济阳县伯,累迁前驱中大夫。大象中,进爵为侯,位开府。隋文帝作相,授亳州总管,俄征还京。耻与逆人王谦同名,因尔称字。文帝受禅,以彦恭为左武候将军,俄拜大将军,进爵为公。后出为泽州刺史,清约自处,甚得人和。以疾去职,吏人攀恋,行数百里不绝。卒于家。子杰嗣。
李圆通,京兆泾阳人也。少孤贱,给使隋文帝家。及帝为隋公,擢授参军事。初,帝少时,每宴客,恆令圆通监厨。圆通性严整,左右婢仆,咸所敬惮。唯世子乳母恃宠轻之,宾客未供,每有干请。圆通不许,或辄持去。圆通大怒,叱厨人挝之数十,叫声彻于阁内,僚吏左右,代其失色。宾去后,帝知之,召圆通命坐赐食,从此独善之,以为堪当大任。帝作相,赐爵怀昌男。授帅都督,进爵新安子,委以心膂。圆通多力劲捷,长于武用。周代诸王素惮帝,伺便图为不利,赖圆通保护,获免者数矣。帝深感之,由是参预政事,授相国外兵曹,仍领左亲信。寻授上仪同。帝受禅,拜内史侍郎,领左卫长史,进爵为伯。历左右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左丞,摄刑部尚书,深被任信。伐陈之役,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出信州道,以功进位大将军。改封万安县公,扬州总管长史。秦孝王仁柔自喜,少断决,府中事多决于圆通。入为司农卿,迁刑部尚书,后复为并州长史。孝王以奢得罪,圆通亦坐免。寻检校刑部尚书事。仁寿中,以勋旧进爵郡公。炀帝嗣位,拜兵部尚书。帝幸扬州,以圆通留守京师。判宇文述田还百姓,述诉其受赂。帝怒,坐是免官。圆通忧惧发病,卒。赠柱国,封爵悉如故。
子孝常,大业末,为华阴令。武德初,以应义旗功,封义安王。
又有陈茂者,河东猗氏人。家世寒微,质直恭谨,为州里所称。文帝为隋国公,引为僚佐,待遇与圆通等。每令典家事,常称旨。后从帝与齐师战于晋州,贼甚盛,帝将挑战,茂固止不得,因捉马鞚。帝怒,拔刀斫其额,流血被面,词气不挠。帝感而谢之,厚加礼敬。帝为丞相,委以心膂。及受禅,拜给事黄门侍郎,封魏城县男,每典机密。转益州总管司马,迁太府卿,进爵为伯。卒官。子政嗣。
政字弘道,倜傥有文武大略,善钟律,便弓马。少养宫中,年十七,为太子千牛备身。京都大侠刘居士重政才气,数从之游。圆通子孝常与政相善,并与居士交结。及居士伏诛,政及常从坐,上以功臣子,挞之二百而赦之。由是不得调。炀帝时,历位协律郎、通事谒者、兵曹承务郎。帝以其才,甚重之。宇文化及之乱,以为太常卿。后归大唐,为梁州总管,遇贼见杀。
郭荣,字长荣,自云太原人也。父徽,仕魏为同州司马。时武元皇帝为刺史,由是与隋文帝有旧。徽后位洵州刺史、安城县公。及帝受禅,拜太仆卿,卒官。荣容貌魁岸,外疏内密,与交者多爱之。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护察荣谨愿,擢为中外府水曹参军。齐寇屡侵,护令荣于汾州观城势,时汾州与姚襄镇相去悬远,荣以二城孤迥,势不相救,请于州镇间更筑城以相控摄,护从之。俄而齐将段孝先攻陷姚襄、汾州二城,唯荣所立者独能自守。护作浮桥出兵,孝先于上流纵大筏击浮桥,护令荣督便水者引取其筏。以功授大都督。护又以稽胡数为寇乱,使绥集之。荣于上郡、延安筑周昌、弘信、广安、招远、咸宁等五城以遏其要路,稽胡由是不能为寇。周武亲总万机,拜宣纳中士。后从平齐,以功封平阳县男。迁司水大夫。
荣少与隋文帝亲狎,帝尝与夜坐月下,谓荣曰:“吾仰观玄象,俯察人事,周历已尽,我其代之。”荣深自结纳。未几,周宣崩,文帝总百揆,召荣,抚其背笑曰:“吾言验未?”既拜相府乐曹参军。俄以本官复领籓部大夫。文帝受禅,引为内史舍人,以龙潜之旧,进爵蒲城郡公,位上仪同。累迁通州刺史。仁寿初,西南夷獠多叛,诏荣领八州诸军事、行军总管讨平之。
炀帝即位,入为武候骠骑大将军,以严正闻。后黔字首领田罗驹阻清江作乱,夷陵诸郡人夷多应者,诏荣击平之。迁左候卫将军。从帝西征吐谷浑,拜银青光禄大夫。辽东之役,以功进左光禄大夫。明年,帝复事辽东,荣以为中国疲弊,万乘不宜屡动,乃言于帝,请止行。帝不纳。复从军攻辽东城,荣亲蒙矢石,昼夜不释甲胄。帝知之大悦,每劳勉之。帝后以荣年老,欲出为郡。荣陈请不愿。哀之,拜右候卫大将军。后数日,帝谓百僚曰:“诚心纯至如郭荣者,固无比矣。”杨玄感之乱,帝令驰守太原。明年,从帝至柳城,卒于怀远镇。帝为废朝,赠兵部尚书,谥曰恭。子福善。
庞晃,字元显,榆林人也。父虬,周骠骑大将军。晃少以良家子召补州都督。周文帝署大都督,领亲信兵,常置左右。晃因徙居关中。后迁骠骑将军,袭爵比阳侯。卫王直出领襄州,晃以本官从。寻与长湖公元定击江南,孤军深入,没于陈。数年,卫王直遣晃弟车骑将军元俊赉绢八百匹赎焉,乃得归。拜上仪同,复事卫王。时隋文帝出为随州刺史,路经襄阳,卫王令晃诣文帝。晃知帝非常人,深自结纳。及帝去官归京师,晃迎见于襄邑。帝甚欢,与晃同饭,晃因曰:“公相貌非常,名在图箓,九五之日,幸愿不忘。”帝笑曰:“何妄言也!”顷之,有一雄雉鸣于庭,帝令晃射之,曰:“中则有赏。然富贵之日,持以为验。”文帝受禅,与晃言及之,晃再拜曰:“陛下君临宇内,犹忆曩时之言?”上笑曰:“公此言何得忘也!”寻加上开府,拜右卫将军。进爵为公。河间王弘之击突厥。晃性刚悍。时广平王雄当途用事,势倾朝廷,晁每陵侮之。尝于军中卧,见雄不起,雄甚衔之。复与高颎有隙。二人屡谮晃,由是宿卫十余年,官不得进。出为怀州刺史,迁原州总管,卒于官。帝为废朝,谥曰敬。
子长寿,颇知名,位骠骑将军。
李安,字玄德,陇西狄道人也。父蔚,仕周,为相燕恆三州刺史、襄武县公。安美姿容,善骑射。天和中,袭爵襄武公,授仪同、小司右上士。隋文帝作相,引之左右,迁职方中大夫。复拜安弟哲为仪同。安叔父梁州刺史璋时在京师,与周赵王谋害帝,诱哲为内应。哲谓安曰:“寝之则不忠,言之则不义,失忠与义,何以立身?”安曰:“丞相,父也,其可背乎!”遂阴白之。及赵王等伏诛,将加官赏,安顿首曰:“岂可将叔父之命以求官赏?”於是俯伏流涕,悲不自胜。帝为之改容曰:“我为汝特存璋子。”乃命有司罪止璋身,帝亦为安隐其事而不言。寻授安开府,进封赵郡公,哲上仪同、黄台县男。
文帝即位,历内史侍郎、尚书左丞、黄门侍郎。平陈之役为杨素司马,仍领行军总管,率蜀兵顺流东下。时陈人屯白沙,安谓诸将曰:“水战非北人所长。今陈人依险泊船,必轻我无备。夜袭之,贼可破也。”安率众先锋,大破陈师。诏书劳勉,进位上大将军、郢州刺史。转邓州刺史。求为内职,帝重违其意,除左领左右将军。迁右领军大将军。拜哲开府仪同三司、备身将军。兄弟俱典禁卫,恩信甚重。
十八年,突厥犯塞,以安为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安别出长川,会虏渡河,与战破之。仁寿元年,出安为宁州刺史,哲为卫州刺史。安子琼,哲子玮,始自襁褓,乳养宫中,至是年八九岁,始命归家。其亲顾如是。帝尝言及作相时事,因愍安兄弟灭亲奉国,乃下诏曰:“先王立教,以义断恩,割亲爱之情,尽事君之道,用能弘奖大节,体此至公。往者朕登庸惟始,王业初基,宁州刺史赵郡公李安,其叔璋潜结籓枝,包藏不逞。安与弟哲深知逆顺,披露丹心,凶谋既彰,罪人斯得。朕每念诚节,嘉之无已。但以事涉其亲,犹有疑惑,欲使安等名教之方,自处有地。朕常为思审,遂致淹年。今更详案圣典,求诸往事,父子天性,忠孝犹不并立,况复叔侄恩轻,情礼本有差降。忘私奉国,深得正理。宜录旧勋,重弘赏命。”于是拜安、哲俱为柱国,赐缣各五十匹、马百匹、羊千口。以哲为备身将军。进封顺阳郡公。安谓亲族曰:“虽家获全,而叔父遭祸,今奉此诏,悲愧交怀。”因歔欷悲感,不能自胜。先患水病,于是疾甚而卒。谥曰怀。子琼嗣。少子孝恭,最知名。
哲,炀帝时工部尚书,后坐事除名,配防岭南,道卒。
杨尚希,弘农人也。祖真,魏天水太守。父承宝,商直淅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范阳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服。周文帝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文帝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累转舍人上士。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赐爵高都侯,东京司宪中大夫。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宣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遁。及明,迥方觉,令数十骑追不及,遂归京师。隋文帝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领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文帝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岁余,出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以为“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材,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充!所谓人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帝览而嘉之,遂罢天下诸郡。后历位瀛州刺史、兵部、礼部二尚书,授上仪同。尚希性惇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以为“陛下宜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有足疾,谓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临之。”于是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人赖其利。卒官。谥曰平。
子旻嗣,后封丹水县公,位安定郡丞。
张煚,字士鸿,河间鄚人也。父羡,少好学,多所通涉,仕魏,为荡难将军。从武帝入关,累迁银青光禄大夫。周文引为从事中郎,赐姓叱罗氏。历司织大夫、雍州中从事、应州刺史、仪同三司,赐爵虞乡县公。复入为司成中大夫,典国史。周代公卿,类多武将,唯羡以素业自通,甚为当时所重。后以年老致仕。隋文帝受禅,钦其德望,以书征之。及谒见,敕令勿拜,扶杖升殿,上降榻执手,与之同坐,宴语久之,赐以几杖。会迁都龙首,羡上表劝以俭约,上优诏答之。卒,赠沧州刺史,谥曰定。所撰《老子》、《庄子》义,名《道言》,五十二篇。
煚好学,有父风。仕魏,位员外侍郎。周文引为外兵曹。明、武世,位冢宰司录,赐爵北平县子。宣帝时,加仪同,进爵为伯。隋文帝为丞相,煚深自推结。帝以其有干用,甚亲遇之。及受禅,拜为尚书右丞,进爵为侯。迁太府少卿,领营新都监丞。丁父忧去职,柴毁骨立。未期,授仪同三司,袭爵虞乡县公。历太府卿、户部尚书。晋王广为扬州总管,授煚司马,加银青光禄大夫。
煚性和厚有识度,甚有当时誉。后拜冀州刺史,晋王广频表请之,复为晋王长史,检校蒋州事。及晋王为皇太子,复为冀州刺史,位上开府,吏人悦服,称为良二千石。卒官。子慧宝,官至绛郡丞。
开皇中,有刘仁恩者,政绩为天下第一,擢拜刑部尚书。以行军总管从杨素伐陈,与素破陈将吕仲肃于荆门,仁恩计功居多,授上大将军,甚有当时誉。冯翊郭均、上党冯世期并明悟有干略,相继为兵部尚书。此三人俱显名于世,然事行阙落,史莫能知。
苏孝慈,扶风人也。父武,周兗州刺史。孝慈少沉谨,有器干,美容仪。仕周,位至工部中大夫,封临水县公。隋文帝受禅,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于时王业初基,征天下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孝慈总其事,世以为能。历位兵部尚书,待遇愈密。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拜孝慈太子右卫率,尚书如故。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以渭水多沙,乍深乍浅,乃决渭水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又领太子左卫率,仍判工部、户部二尚书,称为干理。进位大将军,转工部尚书,率如故。先是,以百僚供费不足,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孝慈以为官与百姓争利,非兴化之道,表请公卿已下给职田各有差,上并纳焉。及将废太子,惮其在东宫,出为淅州刺史。太子以孝慈去,形于言色。迁洪州总管,俱有惠政。后桂林山越相聚为乱,诏孝慈为行军总管,击平之。卒官。子会昌。
孝慈兄顺,周眉州刺史。
子沙罗,字子粹。仕周,以破尉迟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通泰县公。开皇中,历位资、邛二州刺史,检校利州总管。从史万岁击西爨,进位大将军。寻检校益州总管长史。及蜀王秀废,沙罗坐除名。卒于家。子康嗣。
元寿,字长寿,河南洛阳人也。祖敦,魏侍中、邵陵王。父宝,周凉州刺史。寿少孤,性仁孝,九岁丧父,哀毁骨立,宗族乡党咸异之。事母以孝闻。及长,方直,颇涉文史。周武成初,封隆城县侯。保定四年,封仪陇县侯,授仪同三司。隋开皇初,议伐陈,以寿有思理,使于淮浦监修船舰,以强济见称。累迁尚书左丞。文帝尝出苑观射,文武并从。开府萧摩诃妻患且死,奏请遣子向江南收其家产,御史见而不言。寿奏劾之曰:“御史之官,义存纠察,直绳莫举,宪典谁寄?今月五日,銮舆徙跸,亲临射苑,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安遇患,弥留有日,安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窃以人伦之义,伉俪为重,资爱之道,乌乌弗亏。摩诃远念资财,近忘匹好,一言才发,名教顿尽,而兼殿内侍御史臣韩徵之等亲所闻见,竟不弹纠。若知非不举,情涉阿纵;如不以为非,岂关理识?仪同三司、太子左庶子、检校书侍御史臣刘行本亏失宪体,何所逃愆?臣谬膺朝寄,忝居左辖,无容寝默,谨以状闻。”上嘉纳之。后授太常少卿,出为基州刺史,有公廉称。入为太府少卿,进位开府。炀帝嗣位,汉王谅反,左仆射杨素为行军元帅,寿为长史。事平,以功授大将军。迁太府卿。大业四年,拜内史令,从帝西讨吐谷浑,寿率众屯金山,东西连营三百余里以围浑主。还拜右光禄大夫。七年,兼左翊卫将军。从征辽东,在道卒。帝哭之甚恸,赠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谥曰景。
子敏,颇有才辩,而轻险多诈。寿卒,帝追思之,擢敏守内史舍人。交通博徒,数泄省中语。化及之反,敏创其谋,伪授内史侍郎,为沈光所杀。
论曰:二赵明习故事,当世咸推,及居端右,无闻殊绩。故知人之分器,各有量限,大小云异,不可相逾。晋蜀二王,帝之爱子,擅以权宠,莫拘宪法。王韶、元岩任当彼相,并见严惮,莫敢为非,謇谔之风有足称矣。宇文弼宇量宏远,声望攸归,斯言不密,以致倾殒,惜矣!伊娄谦志识弘深,不念旧恶,请赦高遵之罪,有君子风焉。李圆通、郭荣、庞晃等或陈力经纶之际,或自结龙潜之始,其所以高位厚秩,隆恩殊宠,岂徒然哉!李安虽则灭亲,而于义亦已疏矣。杨尚希誉望隆重,张煚、苏孝慈威称贞干,并擢自开皇之初,盖当时之选也。元寿之弹行本,有意存夫名教。然其计功称伐,盖不足云,端揆之赠,则为优矣。
译文:
赵哭,字通贤,天水西县人。祖父趟超宗,曾任魏国河东太守。父亲赵仲懿,曾任尚书左丞。
赵煲年少时父亲去世,奉养母亲极为孝顺。十四岁那年,有人盗伐他父亲墓旁的树木,赵更对着坟墓大哭起来,并将盗伐的人擒送官府。谒见魏国右仆射同惠达,拱手作揖而不下拜,陈述自己孤独寒苦,说话的时候竟然伤心地哭了起来,周惠达亦为他流涕叹息很久。长大以后,深沉有气度,对书牍奏记有所涉猎。周文帝召为相府参军事。跟从周文帝攻取洛阳。即将班师回朝,赵燹请求留下招抚逃亡在外的叛贼,周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赵燹于是率领所部同齐国人前后交战了五次,消灭和俘虏敌人很多,因功封为平定县男。多次改任后,任中书侍郎。
周闵帝受禅即位,调任碘州刺史。蛮人酋长向天王率兵进攻信陵、秭归,赵焚领兵进袭,大破蛮贼,保全了二郡。当时周国在长江南岸设置安蜀城以备御陈国,适逢连续几十天下大雨,城墙崩塌了一百多步。蛮人酋长郑南乡反叛,引陈国将领昊明彻想进攻安蜀。赵煲属下将吏都劝他加修城墙守卫,趟煲役有听从,而是派使者前去诱说长江南面未开化的蛮人酋长向武阳,叫他乘虚偷袭郑南乡的家乡,俘获了郑南乡的父母妻儿。郑南乡听到消息,他的党羽纷纷散去,陈国的军队亦逃走。第二年,昊明彻连续侵扰,赵雯同他前后交战了十六次,每次都挫败了他的锐气。因功授任开府仪同三司,又调任户部中大夫。周武帝想进占齐国黄河以南的地区,赵更进谏说:“黄河以南的洛阳,四面受敌,即使得到了亦不可能守住。请求从黄河以北径直进军太原,端掉他们的巢穴,就能一举平定。”周武帝没有采纳,致使出师无功而回。不久,跟从上柱国于翼从三鸦取道征伐陈国,攻陷陈国十九座城池便回师。因受到谗言诋毁,功劳没有上报。升任御正上大夫。
赵煲和宗伯斛斯征一向不和,斛斯征后来出任齐州刺史,因事坐罪下狱,他自知罪孽深重,于是便越狱逃跑了。武帝大为愤怒,急忙悬赏捉拿他。趟更秘密上奏说:“斛斯征自认为罪重,害怕被处死而逃跑,如果不北逃到匈奴,就南逃到了昊越。斛斯征虽然愚笨卑陋,但久居清颢职位,逃到敌国,对本朝不利。如今到处旱灾,可趁此大赦天下。”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斛斯征亦因此赖以免罪,趟煲始终不提此事。
隋文帝任丞相,趟煲被升授上开府,又升任大宗伯。隋文帝即位,趟煲亲授文帝玉玺。进升大将军,赐封金城郡公,授任相州刺史。朝廷鉴于赵炙熟悉旧有的典章制度,征授尚书右仆射。不久,因抵触皇帝的旨意出任陕州剌史,接着改任冀州刺史,很有声威和惠政。赵斐一次生病,百姓奔走争相为他祈祷,可见他是如此得民心。冀州市中多奸诈之人,赵漀制作了铜斗铁尺,将它们放在市场,百姓感到很方便。文帝听说后特予以赞赏,并作为常设制度颁行天下。一次有人偷了赵哭田中的莴,被官吏擒获了。赵更说:“这只不过是刺史没有做好教化工作的结果,他有什么罪呢?”并给予安慰告谕而后放了他,临走时还命人送给他一车蒿,偷盗的人见到如此,惭愧得胜过重刑的处罚。文帝到洛阳,赵煲前来朝见,文帝慰劳了他。后来在官所去世。
儿子赵义臣承袭父亲爵位,曾做到太子洗马。后来与杨谅谋反,被处死刑。
赵芬,字士茂,天水西县人。父亲趟谅,在北周曾任秦州刺史。赵芬年少时擅长辩论,阅览了很多经史典籍。周文召为相府镗曹参军,历任记室,多次升任为开府仪同三司。性格倔强,所任职位,都有声誉和政绩。周武帝孰掌朝政,授任他为内史下大夫,改任小御正。熟习先例,每次朝廷遇到疑议,大家不能决断时,趟芬常出来评判次断,役人不说好的。后来任司会。申国公李穆征讨齐国,招引他为行军长史,封为淮安县男。接着任东京小宗伯,镇守洛阳。隋文帝任丞相时,尉迟迥和司马消难往来密谋反叛,赵芬了解到后,秘密告诉文帝。从此深得文帝的宠爱信任,升任东京左仆射,进封郡公。开皇初年,东京官署取消,他被授任为尚书右仆射,同郢公王谊—起撰修法律。不久兼任内史令,极受文帝信任。不久,因为年老多病,出任蒲州刺史,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仍旧负责关东漕运,赏赐他钱一百万,粟五千石,然后派他就任。几年后,上表请求告老还乡,便被征召到京城,赏赐他三匹良马拉的韬车及几杖被褥等,于是回到家里。皇太子选送给他巾帔。几年后去世,文帝派使者前去吊祭,叫鸿胪去负责丧事的操办。
儿子赵元恪承袭父爵,曾位至扬州德管司马,降为候卫长史。
小儿子趟元楷,和赵元恪都很精明于世事。赵元楷,大业年间任历阳郡丞,和庐江郡丞徐仲宗都竭力搜刮百姓钱财来向炀帝朝贡。徐仲宗升任南郡丞:趟元楷破例授任为江都丞,兼领江都宫监。
王韶,字子相,自己说是太原晋阳人,世代家居京兆。祖父王谐,曾任原州刺史。父亲王谅,早年去世。王韶小时候大方文雅,比较崇拜奇异节操,认识他的人都很惊异。在北周时,立有多次战功,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又改任军正。周武帝攻陷吾州以后,想回师,王韶进谏说:“攻取乱国侮辱亡主,正在今天。将要放弃这些而离去,我深为不解。”武帝听后极为高兴。齐国平定后,进升开府,赐封为晋阳县公,赏赐数以万计的牛马及各种牲畜。升任内史中大夫。周宣帝即位,拜任丰州刺史,改封为昌乐县公。
隋文帝受禅即位,进封为项城郡公,改任灵州刺史,加授大将军。晋王杨广镇守并州时,任行台右仆射,赏赐彩五百匹。王韶性格刚毅正直,晋王非常害怕他,每做一事都向他咨询,不敢违犯法令。王韶一次遵奉使命察看长城,走后晋王凿土为池,垒石建有三座山,王韶回来以后,给自己上了枷锁向晋王进谏,晋王在表示歉意后便把它们毁掉了。文帝听说后深表赞叹,赐给他黄金百两及官女四人。征讨陈国战役,以本官身份任元帅府司马。金陵攻克后,王韶就镇守在那里。晋王杨广班师回朝,留下王韶在石头布防戒备,并将那里的事务交付他处理。大约一年以后,被征召回来。文帝对公卿大臣说:“晋王年幼出镇藩国,所以能平定昊、趑,是王子相的功劳。”于是进授柱国,赏赐奴婢三百人和锦绢五千段。文帝巡视并州,认为他称职,特予慰劳和勉励。后来文帝对他说:“自朕到这里后,公须鬓渐渐变白了,是不是忧虑劳顿的结果?国家柱石般的重任,只寄托在公身上,希望公努力。”王韶表示谢意,文帝慰劳后便叫他回去了。
秦王杨俊任并州总管时,王韶仍旧任长史。一年后,急速乘驿马回京城,因劳累疲敝而去世。文帝为此极为悲伤和惋惜,他对秦王的使者说:“告诉你的大王,我先前叫子相慢慢来京城,为什么却叫他急速乘驿车赶来?杀了我的子相。难道不是你吗?”言语非常悲怆。派官吏为他修了一座住宅,说:“已死了的人,住宅对他有什么用呢?只不过以此来表达我的肉心而已。”又说:“子相为我效力十多年,始终不改变他对我的忠贞。对他的恩宠和彰扬都还没到头,就弃我而死啊!”说此话的时候都伤心得流出了眼泪。于是叫人把子相密封的奏章几十张纸传给群臣看,并说:“他直言对我的纠正,使我受益极多,我每次披览它们,还未曾放过手。”炀帝即位,追赠为司徒、尚书令及灵、豳等十州刺史,追封为魏公。儿子王士隆承袭爵位。
王士隆稍知文字与筹算,尤其熟习射箭骑马,为人慷慨大方,有父亲的遣风。大业时期,颇受炀帝亲近和器重,位至备身将军,改封为耿国公。越王杨侗称帝,王士隆率领几千兵马从江、淮地区赶赴而去。恰巧遇到王世充冒用皇帝称号,对他礼遇极重,任他为尚书右仆射。王士隆因为忧愤,背生毒疮而去世。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父亲元祯,曾任魏国敷州刺史。元岩喜好读书,但不拘泥前人的章节句读,为人刚直而有气量,以名誉和节操为抱负,年少时和勃海的高显、太原的王韶志向相同且友好。在北周做官,任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到后器重他,任用为中外记室。多次升任后任内史大夫,封为昌国县伯。周宣帝即位,政治昏庸暴虐,京兆郡丞乐运用车载棺到朝堂,陈述宣帝八方面失误,言辞极为深切严厉。宣帝大为愤怒,将要处斩他,朝中大臣没人敢去挽救。元岩对人说:“臧洪同日,尚且可以一起去死,何况是比十呢?如果乐运不能免死,我将与他一起去死。”并到殿上请求见宣帝,他对宣帝说:“乐运知道上奏一定会死,他之所以不顾性命,是想留取后世的名声。陛下如果杀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名声,落入了他的权术圈套。不如恩劳一番再放他回去,以光大陛下圣王的气度。”乐运因此得以免死。后来宣帝将要处斩乌丸轨,元岩不肯代签诏令。御正颜之仪恳切进谏,宣帝没采纳,元岩继续进谏,并脱掉头巾磕额在地,三拜三进。宣帝说:“你是想偏袒乌丸轨吗?”元岩说:“臣不是偏袒乌丸轨,我只担心陛下滥杀,而使天下人失望。”宣帝大怒,叫宦官打他的耳光,于是被免职回家。
隋文帝任丞相,加授开府和卢部中大夫。隋文帝受禅即位,授任为兵部尚书,进封为平昌郡公。元严生性严肃庄重,精明世务,每次奏议,都显得刚直严肃,无论是廷争还是面折,都没有回避,文帝和公卿大臣都很敬畏他。当时文帝鉴于周代诸侯王过于微弱,以致国家灭亡,于是将诸子分封为王,给予等同王室的权势,以此来构筑国家坚固的基石。派晋王杨广镇守并州,蜀王杨秀镇守益州。雨王年龄都还幼小,便选一些忠良且有较高声望的人充当他们的幕僚。当时元岩和王韶两人都以刚直出名,别人都说二人的才识与高颁相等同,所以授任元岩为益州总管长史,王韶被任命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文帝对元岩说:“公有宰相才能,如今屈身辅佐我儿,就像曹参任齐王的相国。”元岩到任后,法令严明,吏民对他赞美很多。蜀王喜好奢侈,一次想用僚人作宦官,又想活牛生的剖杀死囚,取人胆作药。元岩都不接受命令,到官署恳切进谏,蜀王往往会认错而放弃。蜀王害怕元岩的为人,常常都能遵循法度。蜀地的狱讼,凡经元岩裁决的,没人不心悦诚服。有一个犯法被治罪的人对别人说:“平昌公给的罪名,我还有什么可怨的呢?”文帝为此大加奖励,赏赐他丰厚的财物。后来在官位上去世,文帝为此悲伤惋惜很久。益州的百姓没有谁不落渡的,就是今天还思念他。
元岩死后,蜀王从事违法勾当,制造潭天仪,又和王妃一超出去打猎,用弹弓弹射路人,捕来很多山裹的僚人,把他们合了作宦官,他的属官没人能够劝止。到杨秀获罪时,文帝说:“元岩如果还在,我儿难道会有今天这一结果吗?”
儿子元弘承袭父亲爵禄。元弘历任给事郎、司朝谒者、北平通守。
宇文弼,字公辅,河南洛阳人,他的祖先和周室宇文氏同是一个宗族。祖父宇文直力勤,在魏国曾任巨鹿太守。父亲宇文珍,在北周曾任宕州刺史。宇文弼壕慨大方,有气节,博学多识。在北周供职,一次奉命出使邵至国和黑水、龙涸等羌地,前后使三十多部羌人归降。回来后,奉诏修定五礼,修定完成后上奏朝廷,赏赐十二顷公田、一百石粟。经多次升任为小吏部,提拔了八个人任县令,人人都有不凡的政绩,人们都认为他知人善用。改任内史都上士。
周武帝准备谋议出兵河阳以征讨齐国,宇文撖进献计策说:“齐氏建国至今,已历经数代,虽然说他没有德政,但还是大有能人。今天如果要用兵征伐,必须选择好出兵进击的地方。河阳地处要冲,精兵屯聚,全力围攻,恐怕难以如愿。他们在汾水转弯的地方,驻扎的兵力少,且山岭低平,进攻它很容易攻取,这才是用兵的好地方。”武帝没有采纳,出师居然没有任何收获。建德五年,大举讨伐齐国,终于采用了宇文弼的计策。于是募集三辅地区年轻豪勇的武士几百人单独组成一支队伍,跟从武帝攻陷晋州,在此战役中,宇文弼身受三处伤,仍苦战不止,武帝深感惊奇并夸他雄壮。因为跟从平定齐国,凭功劳拜授为上仪同,封为武威县公。周宣帝继位,宁文弼任守庙大夫。当时突厥劫掠甘州,宣帝叫侯莫陈昶率军攻击。宇文弼任监军,他对侯莫陈昶说:“应该选择一支精锐骑兵,直奔祈连山西部。突厥如果收兵,必定从蓼泉往北,这地方险耍,而且地表较湿,估计他们的人马,要三天才能越过。他们疲劳我们休息,大败他们是一定的。如果在此路邀击,才真正是上策。”侯莫陈昶役采用,率军向西攻取合黎,由于大军行动迟缓,突厥已经出了边塞。当年,宇文弼又随梁士彦攻占寿阳,改封为安乐县公,任沧州刺史,转任南司州刺史。司马消难奔陈,宇文弼未追上。遇陈将樊毅,战于漳口,从天亮至中午,三战三捷。任黄州刺史,转任南定州刺史。
开皇初年,因为前面的功劳被封为平昌县公,入朝任尚书右丞。当时西部羌人归附内地,下诏叫宇文弼持符节安抚,宇文弼在那里设置盐泽、蒲昌二郡后便回朝了。调任尚书左丞,宇文辙为官严肃,使百官都感到害怕。开皇三年,突厥进犯甘州,宇文辙以行军司马身份随从元帅窦荣定将突厥击败。回朝后任太仆少卿,后改任吏部侍郎。平定陈国的战役,杨素率军从信州道出击,叫宇文弼持节任诸军节度,仍旧任行军总管。刘仁恩大败陈国将领吕仲肃,有宇文弼参与的计谋。加授开府,提拔为刑部尚书,领太子虞候率。一次文帝亲自前来参加释奠礼,宇文弼与博士议论礼制,言辞清明广远。文帝大为高兴,对众位大臣说:“朕今天目睹了周公的制礼,亦看到了孔子的论孝,实在很令朕心里宽慰。”当时朝廷认为晋阳是重镇,并州总管一职必须由亲王担任,他的长史和司马亦必须经过严格挑选。前任长史王韶去世后,认为宇文撖有文武才干,便出任并州长史。开皇十八年,辽东战役,授任他为元帅汉王府司马,仍旧领行军总管。大军回来后,历任朔、代、昊三州总管,都以有才能而出名。隋炀帝即位,授任刑部尚书,仍持节巡视察看黄河以北。巡视回来,任泉州刺史。又征拜入任刑部尚书,改任礼部尚书。
宇文弼以有才能而著称,历任官职显要,声望非常高,人们谈论他时多半受到推崇赞许。炀帝颇为猜忌。当时炀帝渐渐喜好上声色,尤其勤于远巡,宇文撤对高颖说:“过去周天元喜好声色而七了国家,拿现在与他相比,不是更严重吗?”又说:“修长城的劳役工程,确实不是很急办的事情。”有人将这些话上奏给炀帝,获罪处死,天下人都感到冤屈。他撰有辞赋二十多万字,还有为《尚书》、《孝经》作的注流行在世上。儿子名叫宇文俭瑗。
伊娄谦,字彦恭,本来是鲜卑人。他的祖先世代都是酋长,跟随北魏南迁。祖父伊娄信,曾任中部太守。父亲伊娄灵,历任相、隆二州刺史。伊娄谦性格忠直,善辞令。在北周出仕,多次升任宣纳上士、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周武帝将要讨伐齐国,宣召他到内殿,询问有关出兵之事。伊娄谦回答说:“伪齐僭号擅立,跋扈不恭,沉溺歌舞杂技,嗜酒成瘾。他的折冲之将斛律明月已被谗言冤杀,上下离心。如果叫六师齐进,这是臣的心愿。”武帝听后大笑,便派伊娄谦和小司寇拓跋伟出使齐国伺隙而动。武帝随即微调兵力。齐国君主知道后,便叫他的仆射阳休之责问伊娄谦:“贵国盛夏微调兵马,是开进到哪里?”伊娄谦回答说:“我出使贵国的时候,役听说调发军队。大概又是向西增援白帝城,向东增强巴丘的守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伊娄谦的参军高遵将实情传送给齐国,于是齐国留着伊娄谦不遣送。武帝攻取并州后,召来伊娄谦给予慰劳。同时押着高遵交给伊娄谦,任凭伊娄谦去报复。伊娄谦叩首请求武帝赦免高遵。武帝说:“卿可当着众人的面唾他的脸,让他知道羞愧。”伊娄谦下跪说:“高遵的罪过又不当处以唾面的责罚。”武帝认为他的话有道理而作罢。此后,伊娄谦居然还像当初那样对待高遵。不久,赐封为济阳县伯,多次升任为前驱中大夫。大象年问,进封侯爵,授任开府。隋文帝任丞相,授任毫州总管,不久被征召回京城。因耻于与叛逆王谦同名,便只称字。文帝受禅即位,授任他为左武候将军,随即授任为大将军,进升公爵。后来出任泽州刺史,清廉简约,很得人心。园有病而离职,官民拽着他的马头,依依不舍地为他送行。送出了几百里也不停。最后在家中去世。儿子伊娄杰承袭父爵。
李圆通,京兆泾阳人。年少时孤苦卑贱,在隋文帝府中当差。文帝被封为隋公,提拔他为参军事。起初文帝年少时,每次宴会宾客,常叫圆通监理厨事。圆通生性严肃,在他身边的奴婢仆从,都很敬怕他。只有世子的乳母依仗受宠颇为轻视他,宾客漫送她东西,每次都要请托于人。圆通不答应,她却时不时自己去拿。圆通大为愤怒,呵叱厕师将她杖责了几十下,她凄叫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内室,圆通的身边属吏,都为他担心。宾客走后,文帝知道此事,召见圆通,并叫他一起就餐,从此对他特别友好,认为他能担当大任。文帝任丞相,赐封他为怀昌男。接着授任帅都督,进封为新安子,将他视作心腹。圆通力大敏捷,适应于武刀拼斗。周室诸王一向害怕文帝,便伺机图谋不轨。仰仗圆通的保护,多次得以免遭暗算。文帝为此对他深为感激,于是让他参预政事,授任他为相国外兵曹,仍旧领左亲信。不久授任他为上仪同。文帝受禅即位,拜任内史侍郎,领左卫长史,进封伯爵。历任左右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左丞,摄刑部尚书,深受文帝信任。隋征伐陈国,以行军总管身份跟从杨素从信州道出击,因功进升大将军,改封为万安县公,授任扬州总管长史。秦孝王仁厚柔弱,只顾自己喜好的事情,对政事很少决断,王府中的事情多半由圆通去处理。入任司农卿,升任刑部尚书,后来又出任并州长史。秦孝王因奢侈获罪,圆通亦因此受牵连被免职。不久,检校刑部尚书事。仁寿年问,凭功勋和故交世好进升为郡公。隋炀帝继承皇位,授任兵部尚书。炀帝巡枧扬州,留圆通镇守京都。判决将宇文述的田地归还百姓,宇文述向炀帝诉讼他受贿。炀帝大怒,因此获罪免官。圆通因忧愁害怕导致发病,去世。追赠为柱国,封爵仝部依旧。
儿子李孝常,大业末年,任华阴县令。武德初年,因接应义军有功,封为义安王。
又有陈茂,河东猗氏人。家世贫穷地位低下,为人朴实正直,恭敬谨慎,在家乡受到称赞。文帝为隋国公时,引进他充任属官,受到的礼遇与李圆通一样。每次都叫他典掌家中事务,常常很合乎文帝的旨意。跟从文帝与齐军大战于晋州,当时齐军士气很旺,文帝将要去挑战,陈茂在坚决劝说不奏效的情况下,趁机抓住文帝的马勒。文帝大怒,拔刀砍了他的额头,流血满面,但说话的口气还是没屈服。文帝深受感动,向他表示歉意,对他更是加倍地尊敬。文帝任丞相,委以他心腹之任。文帝受禅即位,授任为给事黄门侍郎,封为魏城县男,常常典掌机密事务。改任益州总管司马,调任太府卿,进升伯爵。后来在官任上去世。儿子陈政承袭父爵。
陈政,字弘道,在文武谋略上有超人的才干,而且风流潇洒,擅长音乐,熟习射箭骑马。小时候被养在宫中,十七岁时,任太子干牛备身。京都大侠刘居士看重陈政的才气,多次与他一起交游。李圆通的儿子李孝常同陈政友好,都与刘居士交往。刘居士伏法处死,陈政和李孝常亦因此受牵连而获罪,文帝鉴于他们是功臣的儿亦因此受牵连而获罪,文帝鉴于他们是功臣的儿用。炀帝时,陈政历任协律郎、通事谒者、兵曹承务郎。炀帝认为他有才,所以非常器重。宇文化及作乱时,他任太常卿。后来归顺大唐,任梁州总管,一次遭遇贼寇,被杀害。
郭荣,字长荣,自己说是太原人。父亲郭徽,在魏国任职,任同州司骂。当时武元皇帝任刺史,因此与隋文帝有故交。郭徽后来任洵州刺史,封为安城县公。文帝受禅即位,授任太仆卿,后在官位上去世。郭荣形貌魁伟,对人开朗大方,但内心隐密,同他交往的人大都很喜欢他。北周大冢宰宇文护视他为亲信。宇文护察知郭荣谨慎诚实,提拔他为中外府水曹参军。齐国频频侵犯边境,宇文护叫郭荣到汾州去观察城镇设置的情况。当时汾州离姚襄镇很远,郭荣认为两城既孤立又相距甚远,一旦有情况就必定不能相互救援,所以请求在州镇之间另外再筑一城,以相驾驭,宇文护采纳了。不久,齐国将领段孝先攻陷姚襄、汾州两城,祇有郭荣所筑的城池能够自守。宇文护架设浮桥出兵进击,段孝先从上游放漂大量木筱撞击浮桥,宇文护叫郭荣督促识水性的士兵下河截获木筏。因功授任大都督。宇文护又鉴于稽胡多次骚扰边境,便派郭荣前去安抚。郭荣在上郡和延安构筑了周昌、弘信、广安、招远和咸宁等五座城以阻断稽胡侵犯的主要道路,稽胡因此不能入境骚扰。周武帝执政,授任郭荣为宣纳中士。后来跟从平定齐国,因功封为平阳县男,调任司水大夫。
郭荣小时候与隋文帝亲近狎昵,一次文帝同他坐在月夜下,对郭荣说:“我观测天象,省察人事,周室的气敷已到了尽头,我要取而代之.”郭荣于是同文帝交往甚密。不久,周宣帝逝世,文帝总领百官,召来郭荣,拍着他的背笑着说:“我说的话应验了吗?”当即授任他为相府乐曹参军。不久以原官领藩部大夫。文帝受禅即位,引进为内史舍人,因是文帝的故交,进封蒲城郡公,授以上仪同大将军。多次升任后,为通州刺史。仁寿初年,西南夷僚多数叛乱,下诏授郭荣领八州诸军事、行军总管,率军讨击,终将夷僚平定。隋炀帝即位,入朝任武候骠骑将军,以严明公正而闻名。后来黔安首领田罗驹据守清江作乱,夷陵各郡的夷人很多都起来响应,朝廷诏令郭荣将他们讨平。调任左候卫将军。跟从炀帝西征吐谷浑,授任为银青光禄大夫。辽东战役,因功进升左光禄大夫。第二年,炀帝又准备出征辽东,郭荣认为中原已疲敝不堪,军队不应该频频动用,他把这话告诉炀帝,请求他停止此行。炀帝没有采纳。又跟从大军征讨辽东城,郭荣冒着箭石而亲自冲锋陷阵,昼夜不解甲胄。炀帝知道后非常高兴,每次都给予慰劳。炀帝后来认为郭荣年龄已老,想让他出任郡职。郭荣向炀帝陈述自己不愿如此。炀帝对他深表哀怜,授任他为右候卫大将军。几天后,炀帝对百官说:“心地的纯朴和忠诚能达到郭荣那样的,一定没有人可相比了。”杨玄感起兵叛乱,炀帝派饱立即赶赴太原驻守。第二年,跟从炀帝到柳城,在怀远镇去世。炀帝为此役去上朝,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号为恭。儿子名叫郭福善。
庞晃,字符颢,榆林人。父亲庞纠,在北周曾任骠骑大将军。庞晃年少时作为良家子弟被召补任州都督。周文帝代理大都督,统领亲信兵,常将他安置在身边,于是庞晃亦迁徙到了关中。后来升任骠骑将军,承袭比阳侯。卫王宇文直出领襄州,庞晃以原官随从。不久,与长湖公元定进击江南,由于孤军深入,被陈国俘虏。过了几年,卫王宇文直派遣庞晃的弟弟车骑将军元儁携带八百匹绢前去赎庞晃,于是得以回国。授任为上仪同,又奉事卫王。当时隋文帝出任随州刺史,路过襄阳,卫王派庞晃到文帝那里。庞晃知道文帝非同常人,便注意加深结交。文帝离随州回京城,庞晃在襄邑迎接。文帝非常欢快,和庞晃一起就餐,庞晃趁机对文帝说:“公相貌非同一般,图录有公的名字,登上帝王宝座那天,希望不要相忘。”文帝笑着说:“为什么乱说话呢?”不一会儿,有一雄鸡在庭院高鸣,文帝叫庞晃射它,说:“射中就有赏赐。等到我富贵那天,你就拿它来作为验证。”文帝受禅即位,跟庞晃说到此事,庞晃再拜说:“陛下统治天下,还记得过去说的话。”文帝笑着说:“公这话怎么能忘记呢?”不久,加授庞晃上开府,授任右卫将军,进升公爵。河间王杨弘进击突厥,庞晃任行军总管随军到马邑,绕道出贺兰山,进攻突厥,将其打败,斩杀首级千余。庞晃生性刚毅勇猛。当时广平王杨雄执掌大权,势倾朝廷,庞晃每次都侮辱他。一次庞晃在军中卧睡,看见杨雄来了不起来,杨雄极为憎恨他。庞晃又与高颓产生隅阂。两人多次诬陷庞晃,因此在宿卫干了十多年,官职没有进升。出任怀州刺史,调任原州总管。后来在官所去世。文帝为此停止上朝,谥号为敬。
儿子庞长寿,颇为出名,官至骠骑将军。
李安,字玄德,是陇西狄道人。父亲李蔚,在北周供职,历任相、燕、恒三州刺史,封为襄武县公。李安姿容美好,擅长骑射。天和年问,承袭襄武公,授任仪同、小司右上士。隋文帝任丞相,引用他为身边属官,升任职方中大夫。又授任李安的弟弟李哲为仪同。李安的叔父梁州刺史李璋当时在京城,同周室趟王谋害文帝,诱说李哲作内应。李哲对李安说:“隐而不告就是不忠,告发又显得不义,失去忠与义,拿什么去使自己立身处世?”李安说:“丞相,就如同父亲,怎么可以背叛呢?”于是私下告诉了文帝。趟王等人伏法处斩后,文帝将要给他加官赏赐,李安叩首说:“怎么可以用叔父的性命来求取官职和赏赐呢?”于是便伏身痛哭起来,好不悲伤。文帝看了不免起了怜悯之心,便说:“我替你特地保全李璋的儿子。”于是叫官吏在治李璋罪时只限他本人,文帝亦替李安隐瞒那事不说。不久,授任李安为开府,进封趟郡公,授任李哲为上仪同,赐封为黄台县男。
文帝即位后,历任内史侍郎、尚书左丞、黄门侍郎。平定陈国战役,任杨素的司马,仍旧领行军总管,率领蜀地兵马顺长江东下。当时陈国人在白沙屯守。李安对诸将说:“水战不是北方人的长处。如今陈国人据守险要地方停泊船舰,一定轻视我没有防备。如果趁夜进袭,贼军就可以打败。”李安率众先击,大破陈军。文帝下诏给予慰劳勉励,并进升为上大将军、郢州刺史。改任邓州刺史。李安请求在朝廷内任职,文帝难逮他的心意,授任他为右领左右将军。接着又调任右领军大将军。授任李哲为开府仪同三司、备身将军。兄弟两人都典掌禁卫,曼到的恩礼极重。
开皇十八年,突厥侵犯边境,任命李安为行军总管,跟从杨素进击。李安另率军从长川出击,恰巧遇上突厥渡黄河,李安率军攻击,大败突厥军。仁寿元年,李安出任宁州刺史,李哲任卫州刺史。李安的儿子李琼、李哲的儿子李璋,从婴儿期开始,一直在宫中乳养,到现在已有八九岁了,于是便叫他们回家。可见文帝对他们是如此的亲近和关心。文帝一次谈及他任丞相时的事,因哀怜李安兄弟灭亲报国,于是下诏说:“先王设立教化,强调用义断恩,割弃亲人情爱,尽心奉事人君,目的在于弘扬大节,设身处地为国家着想。过去朕登位之初,王业刚建立基础,宁州刺史赵郡公李安,他叔父李璋暗地结集党羽,包藏祸心。李安和弟弟李哲深知逆顺,显露赤丹忠心,使凶谋败露,罪人得惩。朕每次念及忠诚节操,对他们赞美不已。只是因事情涉及他的亲人,仍还有疑惑,想让李安等人正直的名声与教化,有自行安置的地方而不受非议。朕常常因此而审思,于是致使此事沉淹多年。如今重新详细考证圣典,追求往事,父子间的天性,忠孝尚且不能同时并立,何况又是叔侄问那种轻恩呢?情与礼本来就有差等。忘私为国,深得正理。应该记录旧勋,重新光大造一赏赐命令。”于是授任李安、李哲为柱国,赏赐缣每人五十匹、马一百匹、羊一千只。任命李哲为备身将军,进封为顺阳郡公。李安对他的亲族说:“虽然家族获得保全,但叔父遭到祸殃,如今奉持此诏,真是悲愧交集。”于是悲叹不已。因他本来患有水病,于是病情加重,不愈而终。谥号为怀。儿子李琼承袭父爵。小儿子李孝恭,最为知名。
李哲在炀帝时任工部尚书,后来因事获罪,被削除名籍,发配岭南,中途去世。
杨尚希,弘农人。祖父杨真,在魏国曾任天水太守。父亲杨承宝,历任商、直、淅三州刺史。尚希童年丧父,十一岁时,辞别母亲前去长安求学。范阳人卢辩看见尚希,认为他非同一般,叫他进入太学。在太学,尚希勤学不倦,同辈人都很推崇佩服他。周文帝一次亲临释奠礼,尚希当时已十八岁,周文帝叫他讲解《孝经》,词惠耐人寻味。文帝听后很惊奇,赐姓普六茹氏,提拔为国子博士,多次改任舍人上士。明帝、武帝时,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赐封为高都侯,任东京司宪中大夫。奉诏安抚存恤山东、河北,行至相州,宣帝逝世,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在宾馆为宣壶发丧。尚希出宾馆对自己的随从说:“蜀公哭声不悲哀,眼神不安,可能将有其它计谋。我们不离开,恐怕将有祸难及身。”于是当夜逃去。天一亮,尉迟迥才发觉,便叫几十个骑兵追赶,没追上,于是尚希一行回到京城。隋文帝认为尚希在宗室中有名望,又离开尉迟迥而来,所以待他甚厚。尉迟迥屯兵武陟时,文帝派尚希率领家丁亲兵三千人镇守潼关。不久,授任司会中大夫。隋文帝受禅即侍,授任度支尚书,进升公爵。一年后,出任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尚希看见当时天下州郡过多,上表认为“如今郡县比古代多几倍,有的方圆不到百里地,设置几县,有的户数不满一千,二郡分领。官员的数目多,资费一口比一日多,再加上吏卒又是官员的倍数,租调税收一年比一年减少。而清廉能干的好官吏,百人中没有一个,每次动用必须有数万之人,拿什么去充任呢?可谓是人少官多,十羊九牧。如今要保存重要的去掉闲置的,将小的合并成大的,那么国家就不会亏缺粟帛,选用将吏就容易得到贤才”。文帝看后很赞赏,于是便罢除天下诸郡。后来历任瀛州刺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授任上仪同。尚希敦厚纯朴,加上学业精通,拥有非常美好的声望,受到朝廷的重视。文帝当时每天早晨上朝,到下午还不退朝,尚希进谏认为:“陛下应该总领要点,责成宰相去负责,繁碎的事务,不是适合皇上所亲自去处理的。”文帝很高兴地说:“公是爱护我啊!”尚希脚有病,便对他说:“蒲州产美酒,足以让你好妤养病,委屈公到那里去。”于是授任尚希为蒲州刺史,仍旧领本州岛宗团骠骑。尚希在蒲州,有很好的政绩,重新引瀵水,修筑堤防,开垦稻田几千顷,当地百姓深受其益。后来在官位上去世,谥号为平。
儿子杨曼承袭父爵,后来被封为丹水县公,官至安定郡丞。
张哭,字士鸿,河间郑县人。父亲张羡,年少时好学习,在许多方面都通晓涉猎,在魏国供职,被授任荡难将军。跟从周武帝进入关中,多次升任后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周文引进授任从事中郎,赐姓叱罗氏。历任司织大夫、雍州中从事、应州刺史、仪同三司,赐封虞乡县公。再次入任司成中大夫,典掌国史。周代公卿,多是武将,只有张羡凭借清白之业得以通达,极受当时人们的器重。后来因年老退休。隋文帝受禅即位,钦佩他的声望,派人持书征召。当见到文帝时,文帝叫他不要跪拜,扶着手杖上朝,文帝走下御座拉着他的手,和他同坐宴饮,两人边饮边谈了很久,文帝还赐给他几杖。正逢迁都到龙首,张羡上表规劝文帝节俭,文帝特意下诏答复他。死后,追赠为沧州刺史,谥号为定。他所撰述的对《老子》、《庄子》的解说,取名为《道言》,共五十二篇。
张煲勤奋好学,有父亲的遣风。在魏国供职,任员外侍郎。周文引进授任外兵曹。明帝、武帝时,仟冢宰司录,赐封为北平县子。周宣帝时,加授仪同,进升伯爵。隋文帝任丞相时,张炙与他结交甚密。文帝认为他有才干,对他很亲近。文帝受禅即位,拜任尚书右丞,进升侯爵。接着又调任太府少卿,领营新都监丞。父亲去世,离职回家,由于哀毁过度,致使骨瘦如柴。丧期还没结东,授任为仪同三司,承袭虞乡县公。历任太府卿、户部尚书。晋王杨广任扬州总管,授任张煲为司马,加授银青光禄大夫。
张煲性格温和仁厚,有才识气度,在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后来拜任冀州刺史,晋王杨广多次上表请他,重任普王府的长史,检校蒋州事。晋王立为皇太子,又任冀州刺史,位至上开府,吏民很诚服他,称他为良二千石。后在官位上去世。儿子张慧宝,做到绛郡丞。
开皇年间,有一个叫刘仁恩的人,政绩名列天下第一,提拔为刑部尚书。以行军总管身份跟从杨素征伐陈国,和杨素在剂门大破陈将吕仲肃,在计议功劳中,刘仁恩功多,授任上大将军,在当时有极高声誉。冯翊人郭均和上党人冯世期都很聪明且有才干,相继任兵部尚书。这三个人在当世都有显赫的名声,然而他们的具体事迹阙失,历史不能知道。
苏孝慈,扶风人。父亲苏武,在北周曾任充州刺史。孝慈少年时深沉谨慎,有气度有才干,仪容美好。在周国供职,做到工部中大夫,封为临水县公。隋文帝受禅即位,进升为安平郡公,拜任太府卿。当时国家初刽,征调天下工匠,按技艺分工十分精细的各类工匠全部聚集在一起。孝慈总领此事,当时都认为他很有才能。历任兵部尚书,受到愈来愈亲近的待遇。当时皇太子杨勇颇为知晓时政,文帝想提高东宫属官的声望,叫很多大臣到东宫兼职,授任孝慈为太子右卫率,兵部尚书一职不变。朝廷在陕州设置调节粮价的粮仓,为京城转输粮食,因为渭水多沙,河道有的深有的浅,于是从渭水开凿水渠连接黄河,叫孝慈督促这一下程。渠道修成,文帝很赞赏,又叫他领太子左卫率,还代理工部、户部二部尚书,当时人都称赞他精干能办事。进升为大将军,改任工部尚书,其它职位如故。在此之前,因为供给百官俸禄的资费不足,台省府寺都设置放债收息的官钱,靠收取利息来补给不足。孝慈认为官吏与百姓争利,不利于教化的兴起,上表请求给公卿以下的官员等差不一的职田,文帝一一采纳。文帝将要废黜太子,害怕孝慈留在东宫,便让他出任淅州刺史。太子因为孝慈离去,在言辞和脸色上都有表露。调任洪州总管,都有好的政绩。后来桂林的山越人相聚作乱,朝廷诏令孝慈为行军总管,率兵将他们平定。后在官位上去世。儿子是苏会昌。
孝慈的兄长苏顺,在北周曾任眉州刺史。
儿子苏沙罗,字子粹。在北周供职,因打败尉迟迥有功,授任开府仪同三司,封为通泰县公。开皇年问,历任资、邛二州刺史,检校利州总管。跟从史万岁进击西爨,进升大将军。不久,检校益州总管长史。蜀王杨秀被废黜时,沙罗受牵连获罪被削除名籍。后在家裹去世。儿子苏康承袭父爵。
元寿,字长寿,河南洛阳人。祖父元敦,在魏国曾任侍中,封为邵陵王。父亲元宝,北周时任凉州刺史。元寿年少丧父,生性仁孝,九岁父亲死时,因哀伤遇度,毁损得骨瘦如柴,宗族乡邻都感到惊异。奉事母亲,以孝道而闻名。长大以后,为人大方正直,对文史典籍颇有涉猎。北周武成初年,封为隆城县侯。保定四年,封为仪陇县侯,授任仪同三司。隋开皇初年,朝廷商议征伐陈国,因为元寿有思辩能力,被派到淮浦监督建造船舰,以精明强干而被人赞美。多次升任后,官至尚书左丞。文帝一次到园林观看射箭,文武百官一齐随从。开府萧摩诃妻子病重将死,上奏请求派儿子到江南去收受他的家产,御史看见却没有告发。元寿上奏弹劾御史说:“御史的职责在于负责纠举检察,正当的惩处不提出,谁还寄望法令?本月五日,陛下亲临射苑,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参与朝拜行列,观看盛礼,上奏说请求派他儿子世略暂且前往江南重新收受家产。他的妻子安氏病重,弥留已有几日,安氏如果去世,世略此行就不合乎常道。我私下认为,人伦之中,夫妻情义较重,追求情爱的道理,连乌乌都知道不要欠缺。摩诃只想着远方的资财,忘却了自己妻子的情谊,一语说出,名教立即丧尽。然而兼殿内侍御史韩征之等人亲自听见,竟然不加弹劾纠举。如果知道违礼而不纠举,那就涉及偏袒放纵;如果不认为违礼,难道不是涉及到他们的法理修养吗?仪同三司、太子左庶子、检校书侍御史刘行本,损害法体,怎么能逃脱罪责呢?臣错误地接受朝廷的委托,愧居左丞,容不得沉默,恭敬地把这事情土奏。”文帝对他深表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提议。后来授任太常少卿,出任基州刺史,有公正廉明的美称。入朝任太府少卿,进升开府。隋炀帝即位,汉王杨谅谋反,任命左仆射杨素为行军元帅,元寿为长史,率兵征讨。杨谅谋反平定后,因功授以大将军,调任太府卿。大业四年,授任内史令,跟从炀帝西讨吐谷浑,元寿率军屯驻金山,将军队布防在东西三百多里的范围内来围困吐谷浑的君主。回朝后,授任右光禄大夫。大业七年,兼任左翊卫将军。跟从大军征讨辽东,在中途去世。炀帝哭得很伤心,追赠为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谥号为景。
儿子元敏,颇有才干,擅长辩说,但为人轻浮多诈。元寿死后,炀帝出于对他的思念,提拔元敏留任内史舍人职事。交结博戏之徒,多次泄露官署秘密。宇文化及谋反,元敏率先参与阴谋,接受伪职任内史侍郎,被沈光所杀。
论曰:二赵明习前朝典章,为当世人们一致推崇,但自居任尚书以后,便再役听到有什么特殊政绩了。所以可知人的才识,各有一定的限度,大小有别,不可相越。晋、蜀二王,是文帝宠爱的儿子,独揽权威,不遵法度。王韶、元岩在任他们的相国时,都以严正令二王恐惧,不敢胡作非为,正直之风,足可值得赞美。宇文撒气量宏远,声望所归,然而说话不缜密,以致家毁人亡,可惜啊!伊娄谦志向才识弘深,不念及旧恶,请求赦免高遵的罪过,有君子风度。李圆通、郭荣、庞晃等人,有的是在筹治国家中施展才力,有的是在文帝未即位时开始与文帝绪交,他们之所以高官厚禄,恩宠隆厚,难道是枉然的?李安虽然灭亲,但在道义上已有疏失了。杨尚希声望隆重,张焚和苏孝慈都可称是国家贤才,一同在开皇初年被提拔重用,大概亦是当时的人选。元寿弹劾刘行本,有意保存名教。然而评定他的功劳和伐阅,就不足说及,死后追赠尚书,确实是很优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