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劉師培楊子法言 問神卷第五

类别:子部 作者:(西汉)杨雄 书名:法言义疏

    李注:“□能測乎天地之情。”案:嘉佑本缺處乃“心”字。

    天精天粹,万物作類。

    李注:“天以精粹覆万物,各成其類。”案:書鈔百四十九引注“類”下有“也”字。(“成”作“色”,誤。)

    龍蟠于泥,蚖其肆矣。

    案:玉燭寶典二云:“韋昭所注國語,一本云‘化為玄蚖'。昭解云:‘蜥蜴類'。楊子法言云‘龍蟠于泥,蚖其肆矣',即是此虫。李軌同。”今注無詁蚖之詞,疑挩。

    圣人以不手為圣人。

    李注:“手者,桎梏之屬。”案:“手”疑“□”誤,即古“□”字。荀子富國篇:“垂事養民。”楊注:“垂,下也。”是□為降抑之義。蓋或人以不受拘執為不制,楊子以志不降抑為不制也。說苑權謀篇“東郭垂”,韓詩外傳“垂”作“牙”,“手”即“□”誤,知古籍“垂”恒作“□”也。

    至書之不備過半矣,而習者不知。

    李注:“本百篇,今有五(世德堂本誤“四”。)十九,故曰過半。”案:李合偽古文數之,故曰“五十九”。若楊子所言,自指今文二十九篇,故曰“不備過半”。

    今亡夫。

    案:王觀國學林一引“夫”作“矣”。

    周書噩噩爾。

    李注:“不阿附(考异云:“宋刻作‘階'。”)也。案:御覽六百八引注“阿附”作“可名”,是也。

    下周者,其書譙(音義云:“俗本作‘誰',舊本皆作‘譙'。”)乎?

    李注:“下周者秦,言酷烈也。”案:御覽六百八引“譙”作“憔悴”,“悴”字疑衍。憔、譙古通。溫公從宋、吳本作“誰”,誤矣。

    大哉!天地之為万物郭,五經之為眾說郛。

    案:書鈔九十五引“郭”亦作“郛”。

    君子小人見矣。

    案:文心雕龍書記篇引“見”作“可見”。

    人病以多知為雜。

    案:“以”字疑衍,文選景福殿賦注引無。

    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烏乎!

    李注:“童烏,子云之子也。”案:王楙野客叢書八云:“童烏,舊說謂楊子云之子小名。有一老先生讀法言,謂‘吾家之童'為句,‘烏'連‘乎'字,作‘嗚呼'字讀,謂歎聲。似亦理長。仆觀后漢鄭固碑曰:‘大男有楊烏之才,年七歲而夭。'蘇順賦:‘童烏何壽之不將?'是時去子云未遠,所舉想不謬。于是知童烏為子云之子小名。”其說是也。童烏見御覽所引劉向書。

    九齡而与我玄文。

    李注:“童烏九齡而与楊子論玄。”案:音義云:“与音預。”白帖二十及八十七兩引并作“預”,預謂參預,義較李注為長。(如李說,必增字乃通。)

    或問經之艱易。

    案:文選連珠注引“艱”作“難”,下同。

    盍勢諸名卿,可几也。

    李注:“盍,何不也。勢,親也。名卿,親執政者也。言何不与之合勢而成名也。”案: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勢”作“執”。勢無親訓,疑李本舊作“執”字,執即“□”省。國語周語云:“居寢有□御之箴。”韋注:“□,近也。”□有近訓,故李注詁親,謂親近名卿也。(注文“親執政”,“親”字衍。)今本作“勢”,与韓非子有度篇“□在郎中”今作“勢在”例同。注文“言何”以下又以勢為合勢,与親訓殊,疑非李注。漢書顏注引韋昭說云:“言有勢之名卿,庶几可不朽。”与李异。

    不屈其志。

    案:文選顏延年侍游蒜山詩注引“屈”作“詘”,与漢書合。辨命論注引作“不詘其節”。

    而耕乎岩石之下。

    案:文選注兩引“乎”作“于”。御覽八百廿二引“岩”作“岩”,葉夢得避暑錄話上引作“岩”。

    名振于京師。

    案:文選侍游蒜山注引“振于”作“震乎”,避暑錄話亦引作“震”,(与漢書合。蓋据溫公本。)史容山谷詩外集注五引作“而名震于京師”。

    愆語,君子不出其口。

    李注:“欲聞其義。”案:此注應在“何謂德愆”下,今本誤移此文“愆”字下。此文“愆語”聯詞,猶云過失之語,非愆為或人所問之詞也。


如果你对法言义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法言义疏》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