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八年,章子厚与予同领军器监,被旨讨论兵车制度。本监以《周礼•考工记》及《小戎》诗考定:车轮崇六尺,轵崇三尺三寸,(彀末至地也。轸轐为四尺)牙围一尺一寸,厚一尺三分寸之二,(车同也。)彀长三尺二寸,径一尺三分寸之二。轮之获三寸九分寸之五,(彀上札幅鉴眼是也。)大穿内径四寸五分寸之二,(记谓之“贤”,彀之里穿也。)小穿内径三寸十五分寸之四,(记谓之“轵”彀之外穿也。)辐九寸半,辐外一尺九寸,(并辐三寸半,共三尺二寸,乃彀之长。)金厚一寸,(大小穿其金皆一寸。)辐广三寸半,(深亦如之。)舆六尺六寸,车队四尺四寸,(队音遂,谓革之深,盖深四尺口才,广六尺四寸也。)式深一尺四寸三分寸之二,(七寸三分寸之一在轸内。)崇三尺三寸(半舆之广为之崇。)较崇二尺二寸,通高五尺五寸(较,两骑上出式者,并车高五尺五寸。)轸围一尺一寸,(车后横木。)贰围七寸三分之一,较围四寸九分寸之八,积围三寸二十六分寸之七(此轵乃輢木之植者,衡者与彀未同名)树围二寸八十一分寸之十四(此式之植者,衡者如较之植轵而各互异。)任正围一尺四寸五分寸之二(此舆下三面材持车正者。)辀深四尺七寸(此梁舡輈也。轵崇三尺三寸。此辀如桥梁,矫上四尺七寸,并衡颈为八尺七寸;国马高八尺,除衡颈则如马之高。)长一丈四尺四寸,(噢前十尺队四尺四才。)噢前一丈,荣长五尺,衡围一尺三寸五分寸之一,长六尺六寸;轴围一尺三寸五分寸之一,兔围一尺四寸五分寸之二;(舆前当辕者,与任正相为四面。)颈围九寸十五分寸之九;(颈,辀前持衡者。)踵围七寸七十五分寸之五。(踵,辀后承辕处。)轨广八尺(两辙之间。),阴如轨之长(侧子轨前。)。■二,前著骖辔,后属阴。(在骖之外,所以上出。)胁驱长一尺(皮为之,前系于衡,后属于轸内胁,所以止之。),服马颈当衡轭(两服齐首。),骖马齐衡(两骖雁行,谓小却也。)辔六(服马二辔,骖马一辔。)度皆以周尺。(一尺当今七寸三分少强。)以法付作坊制车,兼习五御法。是秋八月大阅,上御延和殿亲按。藏于武库,以备仪物而已。
熙宁八年,我与章子厚同时管理军器监,奉皇上之旨讨论兵车制度。本监以《周礼考工记》及《小戎》诗考定:车轮高六尺,车轴高三尺三寸,(车轴没有到地。轸轐为四尺)牙围一尺一寸,厚一尺三分寸之二(是车罔),车轴长三尺二寸,直径一尺三分寸之二。轮之薮三寸九分寸之五(轮子上札幅鉴眼的就是。)车辐长九寸半,辐外长一尺九寸。(并辐三寸半,共三尺二寸,就是轮子的长。)金厚一寸(大小穿其金全是一寸)。车辐宽三寸半(深也是如此。),舆有六尺六寸,车深四尺四寸。(队音遂,是说车深度,约深四尺四寸,广六尺六寸。)式深一尺四寸三分寸之二(其中七寸三分寸之一在轸内。)高三尺三寸(舆的一半为它的高),较高二尺二寸,全高五尺五寸(较,两骑上出式的,并车高五尺五寸。),轸围一尺一寸(车后横木)。贰围七寸三分之一,较围四寸九分寸之八,软围三寸二十七分寸之七(此轵是畸木之植者、横者与毅不同名。),■围二寸八十一分寸之十四(此式之植者,衡者如较之植轵而各不相同。)任止围一尺四寸五分寸之二(这是舆下三面材持车正者。)辀深四尺七寸(这是梁舡辀。)轵高三尺主寸,(此耕如桥梁,矫上四尺七寸,加上横颈为八尺七寸;国马高八尺,除去衡颈就如马的高度。)长一丈四尺四寸,(噢前十尺队四尺四寸)。噢前一丈,荣长五尺,衡围一尺三寸五分之一,长六尺六寸。轴围一尺三寸五分寸之一,兔围一尺四寸五分寸之二,(舆前当辕者,与任正相为四面。)颈围九寸十五分寸之九,(颈,是车辕前持衡的。)轨宽八尺(两车辙之间。),阴如软之长(在轨前侧)。二个■,前著骖辔,后属阴,(在骇之外,所以止出。)胁驱长一尺(皮做成,前面系在衡上,后面系在车后横木内胁,所以止之。)服马颈当横轭(两服齐首),骖马齐衡(两骖如雁行•称为小却。),六个马辔(服马二辔,骖马一辔。)都以周尺度量。(一尺相当今天七寸三分略多。)用此方法规矩交与作坊制作车,同时练习五御法。这年秋天八月大阅,皇上到延和殿亲自考察。这种车收藏在武库中。把它作礼仪用的东西罢了。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煎和之法,常欲湆在下,体在上,则易熟而不偏烂,及升鼎则浊滓皆归足中。《鼎卦.初六》:“鼎颠趾,利出否。”谓浊恶下,须先泻而虚之。九二阳爻,方为鼎实。今京师大屠善熟彘者,钩悬而煮,不使著釜底,亦古人遗意也。又古铜香炉,多楼其底,先人火于炉中,乃以灰覆其上,火盛则难灭而持久。又防炉热的席,则为盘荐水,以渐其趾,且以承灰灺之坠者。其他古器,率有曲意,而形制文画,大概多同。盖有所传授,各守师法,后人莫敢辄改。今之众学,人人皆出己意,奇邪浅陋,弃古自用,不止器械而已。
古代的鼎有三只脚,都是空心,中间可以装东西的,这就是“鬲”。煮肉的方法,常常是要汁在下面,肉在上面,就能使食物容易熟,而又不致熟得不均衡,使一部分糜烂。等到涌上鼎顶时,肉的渣滓全沉入到空足里去了,《易经》中的鼎卦“初六”交辞说:“将鼎翻倒过来,就容易使渣滓清除出去。”就是讲,煮肉的渣滓沉下去了,必须先把它倒空。“九二阳爻”系辞所说,才把肉放进鼎去。现在京都擅长煮猪的大师父,把猪肉用钩悬挂在锅里煮,不让猪肉沾着锅底,这也是从古人煮肉的方法学来的,另外有一种古铜熏炉,它的底部大多数是镂孔的,用的时候,先把火放进炉里去,然后用灰覆盖在它上面,这样,火大而不易熄灭,而且能维持很长时间。又为了防止避香炉热了烧杯席子,就用盘子盛上木以浸渍炉足减低热度,同时又用来承接漏落的灰烬。其他古器物,大都有这样曲折的含意。至于形式和刻画的文饰,大多是相同的。大概这都是前人的传授,各自都遵守前人的方法,后人没有人敢随意改动,现在后学的人,人人凭自己的意愿,作出的东西奇形怪状而浅陋,这种抛弃前人的方法的情况,不仅仅是在器物方面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