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者器。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
2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3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平舆之渊,有二龙焉。」见许子政弱冠之时,叹曰:
「若许子政者,有干国之器。正色忠謇,则陈仲举之匹;伐恶退不肖,范孟博之风。」
4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5锺士季目王安丰:「阿戎了了解人意。」谓裴公之谈,经日不竭。吏部郎阙,文帝问
其人于锺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于是用裴。
6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锺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锺曰:「向二童何如?」锺
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7谚
曰:「后来领袖有裴秀。」
8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一曰:「如入宗庙,琅
琅但见礼乐器。见锺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见傅兰硕,江□(广啬)靡所不有。见山
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
9羊公还洛,郭奕为野王令。羊至界,遣人要之。郭便自往。既见,叹曰。「羊叔子何
必减郭太业!」复往羊许,小悉还,又叹曰:「羊叔子去人远矣!」羊既去,郭送之弥日,
一举数百里,遂以出境免官。复叹曰:「羊叔子何必减颜子!」
10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11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仕至车骑掾。早卒。长和兄弟五人,幼孤。祜来
哭,见长和哀容举止,宛若成人,乃叹曰:「从兄不亡矣!」
12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13王戎目阮文业:「清伦有鉴识,汉元以来未有此人。」
14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约,揩清通。」
15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石可)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
用。」
16王戎曰:「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17王汝南既除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
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精微。济
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
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
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
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
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
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于是显名,年二十八始宦。
18裴仆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
19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
尽,不意复见诸生。」陆曰:「公未睹不鸣不跃者耳!」
20有问秀才:「吴旧姓如何?」答曰:「吴府君圣王之老成,明时之俊(义无丶)。
朱永长理物之至德,清选之高望。严仲弼九皋之鸣鹤,空谷之白驹。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
色之龙章。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陆士衡、士龙鸿鹄之□(衮公换非)回,悬鼓
之待槌。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钅且)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默为稼穑,以义理为丰
年。以谈论为英华,以忠恕为珍宝。著文章为锦绣,蕴五经为缯帛。坐谦虚为席荐,张义让
为帷幕。行仁义为室宇,修道德为广宅。」
21人问王夷甫:「山巨源义理何如?是谁辈?」王曰:「此人初不肯以谈自
居,然不读老、庄,时闻其咏,往往与其旨合。」
22洛中雅雅有三嘏:刘粹字纯嘏,宏字终嘏,漠字冲嘏,是亲兄弟,王安丰甥,并是
王安丰女婿。宏,真长祖也。洛中铮铮冯惠卿,名荪,是播子。荪与邢乔俱司徒李胤外孙,
及胤子顺并知名。时称「冯才清,李才明,纯粹邢。」
23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
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
天。」
24王太尉曰。「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上,非凡识也。若死而可作,当与之同
归。」或云王戎语。
25王夷甫自叹:「我与乐令谈,未尝不觉我言为烦。」
26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庄,庾□(凯几换攵)尝称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庾子
嵩!」
27王平子目太尉:「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太尉答曰:「诚不如卿落落穆
穆。」
28太傅府有三才:刘庆孙长才,潘阳仲大才,裴景声清才。
29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藉子浑,器量弘旷;康子绍,清远雅正;涛子简,疏通高
素;咸子瞻,虚夷有远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遗;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戎子万子,
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唯伶子无闻。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
30庾子躬有废疾,甚知名,家在城西,号曰:「城西公府。」
31王夷甫语乐令:「名士无多人,故当容平子知。」
32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泄水,注而不竭。」
33司马太傅府多名士,一时俊异。庾文康云:「见子嵩在其中,常自神王。」
34太傅东海王镇许昌,以王安期为记事参军,雅相知重。敕世子毗曰:「夫学之所益
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王参军人伦之
表,汝其师之。」或曰:「王、赵、邓三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谓安期、邓伯道、
赵穆也。袁宏作名士传,直云王参军。或云赵家先犹有此本。
35庾太尉少为王眉子所知,庾过江,叹王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
36谢幼舆曰:「友人王眉子清通简畅,嵇延祖弘雅劭长,董仲道卓荦有致度。」
37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38庾太尉在洛下,问讯中郎,中郎留之云:「诸人当来。」寻温元甫、刘王乔、裴叔
则俱至,酬酢终日。庾公犹忆刘、裴之才俊,元甫之清中。
39蔡司徒在洛,见陆机兄弟在参佐廨中,三间瓦屋,士龙住东头,士衡住西头。士龙
为人文弱可爱,士衡长七尺余,声作锺声,言多慷慨。
40王长史是庾子躬之外孙,丞相目子躬云:「入理泓然,我已上人。」
41庾太尉目于中郎:「家从谈谈之许。」
42庾公目中郎:「神气融散,差如得上。」
43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曰:「少为王敦所叹。」
44时人目庾中郎:「善于托大,长于自藏。」
45王平子迈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闻卫□(王介)言,辄叹息绝倒。
46王大将军与元皇表云:「舒风概简正,允作雅人,自多于邃,最是臣少所知拔。中
间夷甫、澄见语:『卿知处明、茂弘。茂弘已有令名,真副卿清论;处明亲疏无知之者。吾
常以卿言为意,殊未有得,恐已悔之?』臣慨然曰:『君以此试。顷来始乃有称者。』展常
人正自患知之使过,不知使负实。」
47周侯于荆州败绩,还,未得用。王丞相与人书曰:「雅流宏器,何可得遗?」
48时人欲题目高坐而未能,桓廷尉以问周侯,周侯曰:「可谓卓朗。」桓公曰:「精
神渊著。」
49王大将军称其儿云:「其神候似欲可。」
50卞令目叔向:「朗朗如百间屋。」
51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卫□(王介)避乱,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
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当复绝倒。」
52王平子与人书,称其儿「风气日上,足散人怀」。
53胡毋彦国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
54王丞相云:「刁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峰距。」
55大将军语右军:「汝是我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56世目周侯「嶷如断山」。
57王丞相召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
是,似失眠。」公曰:「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
58王大将军与丞相书,称杨朗曰:「世彦识器理政,才隐明断。既为国器,且是杨侯
淮之子。位望殊为陵迟,卿亦足与之处。」
59何次道往丞相许,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曰:「来,来,此是君坐。」
60丞相治扬州廨舍,按行而言曰:「我正为次道治此尔!」何少为王公所重,故屡发
此叹。
61王丞相拜司徒而叹曰:「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
62王蓝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王丞相以其东海子,辟为掾。常集聚,王公每发
言,众人竞赞之;述于末坐曰:「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丞相甚
相叹赏。
63世目杨朗:「沈审经断。」蔡司徒云:「若使中朝不乱,杨氏作公方未已。」谢公
云:「朗是大才。」
64刘万安,即道真从子,庾公所谓「灼然玉举」。又云:「千人亦见,百人亦见。」
65庾公为护军,属桓廷尉觅一佳吏,乃经年。桓后遇见徐宁而知之,遂致于庾公,
曰:「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
66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67何次道尝送东人,瞻望见贾宁在后轮中,曰:「此人不死,终为诸侯上客。」
68杜弘治墓崩,哀容不称。庾公顾谓诸客曰:「弘治至羸,不可以致哀。」又曰:
「弘治哭不可哀。」
69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稚恭为荒年谷。」庾家论云是文康称「恭为荒年谷,庾长
仁为丰年玉。」
70世目「杜弘治标鲜,季野穆少。」
71有人目杜弘治「标鲜清令,盛德之风,可乐咏也。」
72庾公云:「逸少国举。」故庾倪为碑文云:「拔萃国举。」
73庾稚恭与桓温书称:「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义怀通乐,既佳,且足作友,
正实良器,推此与君,同济艰不者也。」
74王蓝田拜扬州,主簿请讳,教云:「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
于外。余无所讳。」
75萧中郎,孙承公妇父。刘尹在抚军坐,时拟为太常。刘尹云:「萧祖周不知便可作
三公不?自此以还,无所不堪。」
76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清言良久。去后,苟子问曰:「向客何如尊?」
长史曰:「向客□□(wei3wei3),为来逼人。」
77王右军语刘尹:「故当共推安石。」刘尹曰:「若安石东山志立,当与天下共推
之。」
78谢公称蓝田:「掇皮皆真。」
79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可儿!可儿!」
80殷中军道王右军云:「逸少清贵人,吾于之甚至,一时无所后。」
81王仲祖称殷渊源:「非以长胜人,处长亦胜人。」
82王司州与殷中军语,叹云:「己之府奥,早已倾泻而见;殷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
测。」
83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林公曰:「金玉满堂,复何为简选?」王
曰:「非为简选,直致言处自寡耳。」
84王长史道江道群:「人可应有,乃不必有;人可应无,己必无。」
85会稽孔沈、魏□(岂页)、虞球、虞存、谢奉并是四族之俊,于时之杰。孙兴公目
之曰:「沈为孔家金,□(岂页)为魏家玉,虞为长、琳宗,谢为弘道伏。」
86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
「卿故堕其云雾中。」
87刘尹每称王长史云:「性至通而自然有节。」
88王右军道谢万石「在风林中,为自遒上」,叹林公「器朗神俊」,道祖士少「风领
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
89简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谢仁祖云:「庾赤玉胸中无宿物。」
90庾中军道韩太常曰:「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发言遣辞,往往有情
致。」
91简文道王怀祖:「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
92林公谓王右军云:「长史作数百语,无非德音,如恨不苦。」王曰:「长史自不欲
苦物。」
93殷中军与人书,道谢万:「文理转遒,成殊不易。」
94王长史云:「江思悛思怀所通,不翅儒域。」
95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于所
闻。」
96阮光禄云:「王家有三年少:右军、安期、长豫。」
97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98王长史叹林公:「寻微之功,不减辅嗣。」
99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于时朝野以拟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兴亡。
100殷中军道右军:「清鉴贵要」。
101谢太傅为桓公司马。桓诣谢,值谢梳头,遽取衣帻。桓公云:「何烦此。」因下共
语至暝。既去,谓左右曰:「颇曾见如此人不?」
102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悦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
为用半。」赵俄而悉用之,曰:「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
违之邪?」
103桓宣武表云:「谢尚神怀挺率,少致民誉。」
104世目谢尚为「令达」。阮遥集云:「清畅似达。」或云:「尚自然令上。」
105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桓公遥望,叹曰:「吾门中久不见如此
人!」
106简文目敬豫为「朗豫」。
107孙兴公为庾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孙曰:「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
能作文。」庾公曰:「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孙遂沐浴此言。
108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
109王长史云:「刘尹知我,胜我自知。」
110王、刘听林公讲,王语刘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复更听,王又曰「自是钵
□(钅于)后王、何人也。」
111许玄度言:「琴赋所谓『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刘尹其人;『非渊静者,不
能与之闲止』,简文其人。」
112魏隐兄弟少有学义,总角诣谢奉。奉与语,大说之,曰:「大宗虽衰,魏氏已复有
人。」
113简文云:「渊源语不超诣简至,然经纶思寻处,故有局陈。」
114初,法汰北来,未知名,王领军供养之。每与周旋,行来往名胜许,辄与俱。不得
汰,便停车不行。因此名遂重。
115王长史与大司马书,道渊源「识致安处,足副时谈。」
116谢公云:「刘尹语审细。」
117桓公语嘉宾:「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仪行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
118简文语嘉宾:「刘尹语末后亦小异,回复其言,亦乃无过。」
119孙兴公、许玄度共在白楼亭,共商略先往名达。林公既非所关,听讫,云:「二贤
故自有才情。」
120王右军道东阳。「我家阿林,章清太出。」
121王长史与刘尹书,道渊源「触事长易。」
122谢中郎云:「王修载乐托之性,出自门风。」
123林公云:「王敬仁是超悟人。」
124刘尹先推谢镇西,谢后雅重刘,曰:「昔尝北面。」
125谢太傅称王修龄曰:「司州可与林泽游。」
126谚曰:「扬州独步王文度,后来出人郗嘉宾。」
127人问王长史江□(彪几换林)兄弟群从。王答曰:「诸江皆复足自生活。」
128谢太傅道安北:「见之乃不使人厌,然出户去,不复使人思。」
129谢公云:「司州造胜遍决。」
130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酿。」
131谢太傅语真长:「阿龄于此事故欲太厉。」刘曰:「亦名士之高操者。」
132王子猷说:「世目士少为朗,我家亦以为彻朗。」
133谢公云:「长史语甚不多,可谓有令音。」
134谢镇西道敬仁:「文学镞镞,无能不新。」
135刘尹道江道群「不能言而能不言」。
136林公云:「见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137世称「苟子秀出,阿兴清和。」
138简文云:「刘尹茗柯有实理。」
139谢胡儿作著作郎,尝作王堪传,不谙堪是何似人,咨谢公。谢公答曰:「世胄亦被
遇。堪,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安仁诗所谓『子亲伊姑,我父唯舅』。是许
允婿。」
140谢太傅重邓仆射,常言:「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儿。」
141谢公与王右军书曰:「敬和栖托好佳。」
142吴四姓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
143谢公语王孝伯:「君家蓝田,举体无常人事。」
144许掾尝诣简文,尔时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襟情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
清婉,有逾平日。简文虽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觉造膝,共叉手语,达于将旦。既而曰:
「玄度才情,故未易多有许。」
145殷允出西,郗超与袁虎书云:「子思求良朋,托好足下,勿以开美求之。」世目袁
为「开美」,故子敬诗曰:「袁生开美度。」
146谢车骑问谢公:「真长至峭,何足乃重?」答曰:「是不见耳!阿见子敬,尚使人
不能已。」
147谢公领中书监,王东亭有事应同上省。王后至,坐促,王、谢虽不通,太傅犹敛膝
容之。王神意闲畅,谢公倾目。还谓刘夫人曰:「向见阿瓜,故自未易有。虽不相关,正是
使人不能已已。」
148王子敬语谢公:「公故萧洒。」谢曰:「身不萧洒,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
149谢车骑初见王文度,曰:「见文度,虽萧洒相遇,其复□(忄音)□(忄音)竟
夕。」
150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
甥?」
151子敬与子猷书,道「兄伯萧索寡会,遇酒则酣畅忘反,乃自可矜。」
152张天锡世雄凉州,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闻皇京多才,钦羡
弥至。犹在渚住,司马著作往诣之。言容鄙陋,无可观听。天锡心甚悔来,以遐外可以自
固。王弥有俊才美誉,当时闻而造焉。既至,天锡见其风神清令,言话如流,陈说古今,无
不贯悉。又谙人物氏族,中来皆有证据。天锡讶服。
153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至疑隙。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时恭
尝行散至京口射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154司马太傅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阿大罗罗清疏。」
155王恭有清辞简旨,能叙说而读书少,颇有重出。有人道孝伯常有新意,不觉为烦。
156殷仲堪丧后,桓玄问仲文:「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文曰:「虽不能休明一
世,足以映彻九泉。」
译文:
赏誉,指对人物的称赏、赞扬。包含品题、标榜在内。是那个时代
的特点。
一
陈仲举曾经赞叹说:“象周子居这样的人,真是治国的良器。用宝剑比
喻,便似世上的‘干将’。”
二
社会上品题李元礼是:“谡谡如劲松下凤。”(意思是:清峻得象是从
坚强而挺拔的松树下吹来的风。)
三
谢甄看见许励兄弟说:“平舆(按:平舆旧属汝南,许是汝南人。)深
渊里有两条龙。”谢见许虔二十岁时,赞叹说:“许子政具备了治国的器量。
他的正直和忠于国家的言论,可以与陈仲举相比;至于打击邪恶,斥退无能
之辈,作风象范滂。”
四
公孙度品题邴原,说他象云里的白鹤,不是捕取燕雀的罗网所能得到的。
五
钟士季品题王安丰说:“阿戎了了解人意。”(意思是:王戎很聪明;
善于理解他人的意向。)又说:“裴頠谈起话来,整天都不歇气。”朝廷缺
少一员吏部郎,晋文帝问钟会:“王戎与裴楷两人怎么样?”会说:”裴楷
清通,玉戎简要。(按:清通指头脑清楚,通达事理,简要即简单扼要,能
抓住事物的纲领。)都是最好的人选。”于是就任命了裴楷充当。
六
王戎与裴楷两人童年时去拜见钟会,不一会告辞而去。继他们之后的客
人问钟会说:“刚才这两个小孩怎么样?”钟说:“裴楷清通,王戎简要。
今后二十年,这两个有才能的人,必然会做吏部尚书。希望那时候社会上没
有受压抑的人才。”
七
有谚语说:“后来领袖有裴秀。”
八
裴楷品题夏侯太初说:“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意思
是别人见到他严肃的形状,好比到了宗庙或朝廷,不要求你致敬却自然而然
产生敬意。)
一说:见到裴楷,好象进入宗庙,听到琅琅声,只看见礼器和乐器;见
到钟会,好象参观武库,只见戈、戟之类的兵器:见到傅嘏,犹如汪洋万顷,
无所不有;见到山涛,似乎攀登高山,向下面望去,又深又远,看不到底。
九
羊祜回到洛阳,郭奕做河南野王县令。羊到达野王县界,派人去邀请郭
相见,郭奕第一次见到羊祜时。赞叹说:“羊叔子何必在郭太业之下!”第
二次又去羊处,过了片刻,又赞叹说:“羊叔子高出一般人太远了!”羊离
开时,郭去送他,整天依依不舍,不知不觉已走了儿百里路,竟因擅自离开
县境被上级免掉了县官。这时,他还在叹赏说:“羊叔子何必在颜回之下!”
十
王戎品题山涛说:”山巨源好比未琢的玉,未锻炼的金,都知道它是宝
物,却叫不出它的名称。”(意思是说山涛质地淳朴。)
十一
羊长和的父亲名繇,与太傅羊祜同堂,彼此相好。后来做到车骑掾,不
幸早死。羊祜来哭吊时,见到长和(年纪虽小),但满脸悲容,一举一动,
都和成人一样。于是叹息说:“从兄(有这样的儿子),可算是虽死犹生了。”
十二
山涛推荐阮咸做吏部郎,品评上写着:“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意思是说他廉洁不贪财货,也没有非分之想,在任何情况下毫不动摇。)
十三
王戎品题阮文业说:“清伦有鉴识,汉元以来未有此人。”(意思是说
他能识别人物,从汉元以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十四
武元夏品题裴楷、王戎说:“王戎说话做事简约,裴楷清通。”
十五
庾子嵩品题和峤:“象浓密茂盛高千丈的松树,虽然高大雄伟,也有节
结,可是用来构筑大厦,可以作为栋梁。”
十六
王戎说:“太尉王衍天生形态风姿奇特爽朗,好似美玉雕琢而成的树林,
自然不是人世间可能见到的神物。”
十七
王湛在父亲去世后,居丧三年,丧期满,就居住在父墓的旁边。他的侄
子王济每次来祭扫祖坟,从不去看望叔父。叔父也不去见他。偶然王济来到,
也不过说几句客套话罢了。有一次,王济试探性地随便问了一些最近的事,
王湛回答时措辞、音调都适当,大出王济意料之外,不免大吃一惊。因此继
续和他谈下去,越来越精粹入微。在此之前,王济对王湛全没有一点子侄对
长辈应有的礼貌;自从听了他的言谈后,不觉心怀敬畏,外表也肃穆遵守礼
节。于是留下来日日夜夜地相互谈论。王济虽然才华出众,性格豪爽,但在
叔父面前,自己觉得大大不如。这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家里有名
士,三十年来却不知道!”
王济告辞时,叔父送出门。先是王济来的时候,随从中有一匹马,很不
容易骑,极少有人能够骑上去。王济向叔父顺便问了一句:“喜欢骑马吗?”
叔父答道:“也喜欢这个。”济就要他骑那匹难骑的马。叔父跨上马背的姿
势妙极了。马鞭往后一甩,卷了一个圆圈,即使著名的骑手,也不过如此。
王济看后,更加赞叹叔父真的是高深莫测,不仅仅是在某件事情上表现出色
而已。
回到家,父亲王浑问王济:“为什么去了这样久?”济回答说:“现在
才开始认识一位好叔父。”父亲问他缘故,他边说边赞赏,一五一十讲给父
亲听。父亲又问:“比我怎样?”儿子说:“是在我之上的人物。”
晋武帝每次见到王济,常常拿王湛来取笑,问他:“你家里那位傻子叔
父死了没有?”王济往往无辞以对。这一回,对叔父有了认识,当武帝又象
过去那样问起时,便说:“臣叔并不傻。”接着,就如实他讲了王湛的优点。
武帝问:“可以和谁相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
于是王湛的名声一天天地大起来,二十八岁时开始步入政界。
十八
仆射裴倾被当时的人称做清谈的森林与湖泽。(意思是形容他渊博,象
森林般茂密,象湖泽般汪洋。)
十九
张华见了褚陶后,写信给平原内史陆机说:“你兄弟两人象龙飞跃在银
河边,顾荣象凤凰迎着朝阳长鸣。我以为东南一带的宝物,已经完全出现了,
想不到又遇见褚季雅这位先生。”陆机回答说:“是啊,您未曾见过不鸣不
跃的人物啊!”
二十
有人请教一位秀才(按:据说是蔡洪):“吴国世家大族中有哪些人物?”
秀才答道:“(做过吴郡太守的)吴展,是圣王所谓阅历丰富、通达世故的
老成人物,也是太平盛世的杰出人才;朱诞具有善于治理事务的高尚品德,
又负有选拔人才的重望,还有严隐,简直是鸣叫九渊的鹤鸟,(驰骋于)空
谷的白驹;顾荣在众多乐器中相当于琴与瑟,在五彩斑烂中象具有龙纹的(云
锦);张畅犹如寒冬冰雪中的苍松,(受得起考验),又如茫茫黑夜的光芒,
(足以照彻四方);至于陆机、陆云兄弟,更好比大鹏鸟飞翔高空,也有如
雷鼓,等待槌击(将发出巨响)。以上这些人物,用笔杆当作锄头等农具,
用纸张当作田上,用玄墨(接:原文为“玄默”,可解释为清静无为。但《太
平广记》作玄墨,较可取。)当作耕种,把通达事理当作年成丰收,把谈论
当作花叶茂盛,把忠恕看作珍宝,撰写文章等于织成锦绣,饱读经书就是储
藏布帛。坐在‘谦虚’的席垫上,悬起‘义让’的帷帐,以行仁蹈义作为住
室,以道德修养作为大厦。”
二十一
有人问王夷甫:“山涛对于义理怎么样?可以比得上哪些人?”王回答
说:“(山涛)这人最初不愿意以清谈自居,可他不读《老子》、《庄子》
这些书,说起话来往往和老、庄的宗旨相吻合。”
二十二
“洛中雅雅有三嘏。”(指的是)刘粹、字纯嘏,刘宏,字终嘏,刘谟、
字仲嘏。三人是亲兄弟,是王戎的外甥,而且又都是王戎的女婿。刘宏、就
是刘惔的祖父。
(又有说)“洛中铮铮冯惠卿。”冯,名荪,字惠卿,是冯播的儿子。
冯荪和邢乔都是司徒李胤的外孙。荪、乔以及李胤的儿子李顺,同样都在社
会上有名气。当时的人称说:“冯才清,李才明,纯粹邢。”
二十三
卫伯玉做尚书令,见乐广与西晋名士清谈,感到惊奇,说:“自从从前
(何晏、王弼)这些人去世以来,常常担心微言将要断绝。想不到如今从你
这里重新听到这种妙论。”于是命自己的子弟前去拜访乐广,说:“(乐)
这人,是人中的水镜,可以把你照得清清楚楚。见了他,好似拨开云雾能够
见到青天。”
二十四
太尉王夷甫说:“看到裴楷那样精明开朗,笼罩在一切人之上,的确具
有非凡的见识。假若死者可以复生,应当和他常在一起。”有人说这是王戎
所说的话。
二十五
王夷甫自己叹息说:“我和尚书令乐广交谈时,没一次不感觉到我的话
过于啰嗦。”
二十六
郭象有才华,能谈《老》、《庄》。庾曾经称赞他,常常说:“郭子
玄为什么一定要在我庾子嵩下面!”
二十七
王平子品评王夷甫说:“阿兄外貌象是有道的贤人,可惜神明、机锋过
于奇特,”夷甫回答说:“确实不如你磊磊落落,冷冷穆穆。”
二十八
太傅司马越府中有三才,刘庆孙是长才,潘阳仲是大才,裴景声是清才。
(按:刘舆长于记忆,天下钱谷、兵马、乃至地形种种,无不瞭如指掌,潘
滔学识广博,裴邈为人清廉方正。)
二十九
竹林七贤,每人都有一两位才华出众的儿子:阮籍的儿子阮浑器量宽宏,
嵇康的儿子嵇绍清正文雅;山涛的儿子山简通达简洁;阮咸的儿子阮瞻不慕
荣利,志在千里,瞻弟阮孚开朗不问世务;向秀的儿子向纯、向悌,都有美
称,以清高自居;王戎的儿子王万子,具有成为大器的资质,可惜苗而不秀,
短命死了。唯独刘伶的儿子没有名声。以上这些人,阮瞻最著名,其次是嵇
绍,山简也为当时的人所推重。
三十
庾子躬是个残疾人,但是知名度很大。他家住在城西,人们称其为“城
西公府”。
三十一
王夷甫对尚书令乐广说:“名士不是很多的,所以本应当容许平子了解
他们。”
三十二
太尉王夷甫说:“郭子玄议论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不枯竭。”
三十三
太傅司马越府中名士很多,都是当代才华杰出的人。庾亮说:“见到庾
子嵩处在这些人中,精神常常旺盛。”
三十四
太傅、东海王司马越坐镇许昌时,用王承做记室参军,一直受到尊敬。
曾经下手谕给世子司马毗说:“大凡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东西比较肤浅,由自
己亲身体验的比较深刻。学习礼数,不如瞻仰仪型,讽诵遗言,不如亲自接
受音旨。王参军是人他的表率,你应当以他为师。”有人说:(他手谕中是
说)“王、赵、邓三位参军是人伦的表率,你应当以他们为师。”所谓王、
赵、邓三参军,即王承、赵穆、邓攸。袁宏撰写《名士传》时,在《传》中
只提到“王参军”。有人说:原先赵家还保存有这个原本。
三十五
太尉庾亮年轻时被王眉子所看重,庾公过江后,曾经赞叹王说:“托身
他的屋檐下,使人会忘掉世上有寒冷和炎热。”
三十六
谢幼舆说:“我的朋友王眉子清通简畅,嵇延祖广博、文雅,显得美好,
董仲道奇特超群而有风度。
三十七
王导品题王夷甫说:“太尉高高地远离尘秽屹立着,好似悬壁千仞。”
三十八
太尉庾亮在洛阳时,前往问候庾留住他说:“一些名士应当就会
来。”不久,温元甫、刘王乔、裴叔则先后来了。相互谈论,逗留一整天。
(过江后)庾亮还清楚地记得:刘与裴才华卓越,温则清婉持平。
三十九
蔡谟在洛阳时,看见陆机、陆云兄弟住在政府辅佐人员的公署中。三间
瓦屋,陆云住东头,陆机住西头。陆云为人文弱使人怜爱,防机身高七尺多,
说起后来,声如洪钟,言辞慷慨激昂。
四十
司徒长史王濛是庾子躬的外孙,丞相王导曾经称赞子躬说:“(他)研
求名理又深又清,象一泓秋水,远远地超出在我之上。”
四十一
太尉庾亮品题庾说:“中郎是我们庾家诵谈之祖。”(按:此条原文
为“家从谈谈之许”,无法确知其义,译文姑从刘注。)
四十二
庾亮品题庾说:“中郎精神气象融和萧散,很少有能够打动他的。”
四十三
刘琨用“朗诣”两字品评车骑将军祖逖。他说:“(祖)年轻时被王敦
所赞叹。”(按:朗,高明的意思,诣,指达到较高境界而言。)
四十四
当时的人品评庾:“善于托大(指不关心日常纲务),长于自藏(指
不好表现自己的才能)。”
四十五
王平子才华超出世人之上,极少有人能被他推重佩服。每次听卫玠清谈,
(听到微妙处)就赞叹不止,倾佩到了极点。
四十六
大将军王敦在写给晋元帝的奏表上说:“王舒风概正大,肯定是雅人,
胜过他的老弟王邃。臣早年最赏识他,加以提拔。中间,王夷甫和他老弟王
澄对臣说:‘你所赏识的处明(指王舒),茂弘(指王导)两人,茂弘已有
美名,与你所称述的一致;但是处明,不论是亲疏,都不知道他。我把你说
过的话谨记在心,可是却丝毫未发现他有德才,恐怕你已经后悔了吧!’臣
很有感慨地说:‘你不妨试试看。’近来已开始有人称赞处明。一般人只担
心称赏过高,不切合实际,殊不知不去赏拔人,才真是对不起现实呢!”
四十七
周伯仁在荆州失败后,回到建康,没有得到录用。丞相王导在写给别人
的信中说:“风雅之流,宏伟之器,哪可遗弃不用呢?”
四十八
一些名流想品题和尚尸黎密,却找不到适当的字眼。桓彝问周f ,周f
说:“可称为‘卓朗’(即奇特而高明)。”后来桓温说:“可称为‘精神
渊著’(即精神深沉而明朗)。”
四十九
大将军王敦称赞自己的儿子说:“他的神态似乎正朝向好的一面发展。”
五十
尚书令卞壶品题叔向说:“气宇恢宏高明,好似百间大屋。”(按:“叔
向”有两说:一为春秋时晋国大夫,似不合,一为卞壶的叔父卞向,但亦无
证明。姑且存疑。)
五十一
王敦做大将军,坐镇豫章。五胡之乱,卫玠从洛阳逃向南方,投奔王敦。
彼此相见,极为高兴。整整谈论了一天。其时,谢鲲在王敦手下做长史,敦
对鲲说:“不料在永嘉年间还能听到正始之音。阿平如果健在的话,那么必
然又会倾倒备至,卒致不能自持。”
五十二
王平子在写给别人的信中,称赞自己的儿子说:“风流气概,天天向上,
足够令人开心的了。”
五十三
胡毋彦国谈论时,口吐微言,犹如锯木屑不断地散出,(真不愧是)后
进中的领袖。”
五十四
(孔坦做侍中,劝成帝不要向王导夫人行礼。)丞相王导知道后说:“(只
怪我为人太窝囊了,如果)象刁玄亮的明察秋毫,锋芒毕露;象戴若思的高
峻无比;象卞望之的峰崿耸立,无人敢近,(谁敢这样对我呢!)”
五十五
大将军王敦对王羲之说:“你是我们家的好子弟,应当不比阮裕差。”
五十六
社会上品评周f :象一座劈断的山,巍然屹立。
五十七
丞相王导邀请祖约来家谈话,从夜间一直谈到黎明还没睡。第二天早晨
有客人来,王公尚未梳洗,而且感到疲乏。客人说:“您好象夜里失眠。”
王说:“因为昨夜与祖士少共谈,竟使人忘记了疲劳。”
五十八
大将军王敦写信给王导,称赞杨朗说:“杨世彦见识、器量、风度、名
理都很好,才干也不错,对事物能作出英明的决断,可以号称国士。而且是
冀州刺史杨淮的儿子,官位迁升未免过迟,希望你能好好照顾。”
五十九
何充到王丞相那里,丞相用麈尾指着座位,让何充和他坐在一起,说:
“来,来,这是你的座位。”
六十
王丞相修整杨州官署,亲自到各处察看。边走边说:“我正是在为何充
修整这里啊!”何年轻时就被丞相所看重,所以屡次发出这种赞叹。
六十一
导官拜司徒时,叹息说:“刘王乔如果过江来,任命做三公的就不仅仅
是我一人。”
六十二
王述为人沉静,成名比较迟,当时的人就说他有点傻。王导因为他是东
海太守王安期的儿子,就用他做司徒掾。在集会时,王导每次发言,大家争
相赞美。王述坐在末尾,说:“主公并不是尧舜,怎么会件件事都是对的?”
王导听后非常赞赏他的话。
六十三
社会上品评杨朗:沉着、精明,而又阅历多,有果断。司徒蔡谟说:“如
果两晋不发生祸乱,杨家位登三公的会继续不断。”谢安也说过:“杨朗是
大才。”
六十四
刘绥是刘道真的侄儿,庾子躬称赞他象玉一样光泽鲜明。因此曾被举为
“贤才灼然”科。庾公又说他:“在一千个人中能一眼望见他,在一百个人
中也能一眼看出他。”
六十五
庾亮做护军将军时,托付廷尉桓彝代为物色一位好的属吏。一年过去了,
还没有消息。后来,桓遇见徐宁并赏识他。于是推荐给庾,说:“别人所应
具备的(长处),他不一定有;别人所应没有的(缺点),他不一定没有。
真是东海与泰山之间一位清廉贤士。”
六十六
桓彝说:“褚季野(口里虽不说别人的好坏,但肚子里自有褒贬,可说
是一部)皮里阳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胸中有裁决。
六十七
何充有一次送客人往浙东,抬头偶然看见贾宁坐在后舱。便说:“这人
不死,终究会成为诸侯的上宾。”(按:“后舱”原文为“后轮”,字讹。)
六十八
杜弘治祖坟崩塌,他脸上并不显得特别悲哀。庾亮对座上的客人说:“弘
治身体衰弱已极,不可过于悲哀。”又说:“弘治哭时不可过哀。”
六十九
社会上称赞庾亮是“丰年玉”,庾翼是“荒年谷”。庾家的人说:庾亮
称庾翼是“荒年谷”,庾统是“丰年玉”。(按:“丰年玉”是太平日子的
宝物,“荒年谷”是饥荒年成老百姓迫切需要的。)
七十
社会上品评杜弘治风标鲜美,褚季野清穆寡言。
七十一
有人品评杜弘治风度鲜美,他那廉洁的名声和高尚的品德,可以谱成歌
曲来唱。
七十二
庾亮说:“(别人是乡举、郡举)王逸少是国举。”因此,庾倩后来撰
碑文说:“拔萃国举。”(意思是:在国举中是出类拔萃的。)
七十三
庾翼与信给桓温,称赞刘恢说:“道生日日夜夜忙于公务,大事小事处
理得当,使人感到舒畅。对于名理也能通达。不但可以做朋友,而且是国家
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推荐他与你共济艰难。”
七十四
王述受任为扬州刺史,手下主簿请示他应当避讳一些什么?他教导说:
“我去世的祖父、父亲,名字传播全国,到处皆知(须如何避讳)。至于祖
妣、母亲等名讳,限于家内,不必传之于外。其余一概不避。”
七十五
萧轮,是孙统的岳父。刘惔在简文帝处,其时正值商议萧轮做太常的事。
刘说:“萧祖周不知道可不可以做三公?除此以外,任何官位都能担任。”
七十六
谢安未满二十岁,初次从会稽到建康,走访司徒长史王濛,和他清谈许
久。告辞后,王苟子问他父亲说:“刚才这位客人,比起大人来怎么样?”
王濛回答说:“这位客人说话娓娓动听,但来势咄咄逼人。”
七十七
王羲之对刘惔说:“(我们)应该共同推重谢安。”刘说:“如果安石
立志隐居东山,应当和天下的名士一道推崇他。”
七十八
射安称赞兰田侯王述说:“掇下皮,(所见)皆真率。”
七十九
桓温从王敦墓边经过,望着墓说:“可儿!可儿!”(意思是说这是一
位令人满意的人。)
八十
殷浩评论王羲之说:”逸少是个清贵的人,与我相交很厚,一时无人赶
得上他。”
八十一
王濛称赏殷浩不但长处胜过别人,而且在如何对待自己的长处方面也胜
过别人。
八十一
王胡之与殷浩清谈,叹息说:“自己藏在内心的话,都已倾泻完毕;殷
治却摆开浩浩荡荡的阵势,简直预测不到它是从何而来。”
八十三
王濛对支道林说:“刘真长可以说是‘金玉满堂’。”(按:语出《老
子》。意思是说处处都可宝贵。)支说:“既然金玉满堂,那么又如何选择
呢?”王说:“莫说选择,简直不知说什么好。”
八十四
王濛评论江灌说:“别人应有的(长处),他不一定有;他人应没有的
(短处),他肯定没有。”
八十五
会稽孔沈、魏f 、虞球、虞存、谢奉,是这四姓中杰出的人才,为当时
的人所称赞。孙绰对他们品题说:“沈是孔家的金子,f 是魏家的玉石,长
(存)、琳(球)受虞家的崇敬,弘道(奉)被谢家所钦佩。”
八十六
王濛、刘惔同往殷浩处清谈,谈毕。两人共车回来。刘对王说:“殷浩
真可以。”王说:“你已经陷入到他的迷雾中(被困惑了)。”
八十七
刘惔时常称赞王濛说:“生性通悟已极,但自然有所节制。”
八十八
王羲之说谢万石在丛林深泽中,能劲直向上。又赞叹支道林器量高明,
神情聪悟。又说祖约从头发到骨骼都显得别有风格,恐怕这一辈子不可能再
见到这样的人。还说刘惔象参天大树,但枝叶并不繁茂散乱。
八十九
简文帝品题庾统:“简约真率,不蔓不枝。”谢尚也说:“庾赤玉胸中
没有陈腐的东西。”
九十
殷浩称赏韩康伯说:“康伯年少时就自己有所树立,居然成为杰出的大
器。他发言时,措辞往往有情韵、风致。”
九十一
简文帝说:“王述才华既不出众,对于荣利又不淡薄,只凭真率这一点,
就足够抵得他人许许多多。”
九十二
支道林对王羲之说:“司徒长史王濛讲了几百句话,句句都讲得很好,
只可惜从来不把别人弄得很因窘。”羲之说:“长史并不想为难别人。”
九十三
殷浩给别人写信说:“谢万的文理转向遒劲方面发展,这种成就很不容
易达到。”
九十四
司徒长史王濛说:“江恩俊所通晓的(学问),不仅仅限于儒家范围。”
九十五
讲询因送母亲,开始来到建康。有人问刘惔:“玄度与外间所传说的名
声相称否?”刘说:“他的才情超过外间所传说的。”
九十六
阮裕说:“王家有三个出色的少年,即王羲之、王应、王悦。”
九十七
谢安称谢鲲:“假如遇到竹林七贤,一定手拉手地一同走进竹林中去。”
九十八
王濛赞叹支道林说:“他寻求真理所达到的精微之处,不亚于王弼。”
九十九
殷浩居住在先人墓庐,将近十年。当时全国上下,把他比做管仲、诸葛
亮,看他是否出山,用来预测晋朝的兴亡。
一○○
殷浩称王羲之清鉴贵要。
一○一
谢安做桓温的司马,有一次桓走访谢,正值谢在梳头。(见桓来)匆忙
去取衣冠,桓说:“为什么还要这些?”边说边坐下,和谢共谈,一直谈到
夕阳西下。在归途中,桓对随从说:“(你们)曾经见过象这样的人吗?”
一○二
谢安就任桓温司马时,把门下几十人交给田曹中郎赵悦子,请他录用。
悦子把这件事请示桓温。温说:“暂且用一半。”赵不久完全录用了,说:
“以往安石隐居东山,朝中官员苦苦劝他出来,唯恐他置世事于不顾;现在
他自己推荐一些人来做事,反而能不答应吗?”
一○三
桓温说:“谢尚胸怀坦率而有骨气,年轻时就受到社会上的称赞。”
一○四
社会上品题谢尚为人通达而有美誉,阮孚说:“清自晓畅近似通达。”
有人说:“谢尚自然善良上进。”
一○五
桓温患病,谢安前往探望,从东门进去。桓温远远的望着他,说:“我
这个门里,很久没有见到象这样的人了。”
一○六
简文帝品题王恬见识高明而安静和悦。
一○七
孙绰做庾亮的参军,同游白石山。当时卫永也在游伴中。孙说:“这个
人的神态情感全不关心山水,却能写文章。”庾说:“卫永风流文雅虽然不
及你们,但他所崇尚的也不是一些凡俗的事物。”孙听后于是反复寻味这些
话。
一○八
王羲之品题陈泰胸中多的是不平之气,但有正骨。
一○九
王濛说:“丹阳尹刘惔了解我,胜过我了解自己。”
一一○
王濛、刘惔共往听支道林讲名理,王对刘惔说:“高高地坐在那儿的,
是一个厉害角色。”再听下去,王又说:“(这个人)是僧侣中的王弼、何
晏一流人物。”
许询说:“嵇康在《琴赋》中所讲的‘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不是
最精通的人,不可同他剖析名理),正是指刘惔这样的人;‘非渊静者不能
与之闲止’(不是渊博沉静的人,不可同他相处),正是指简文帝这样的人。”
魏隐兄弟少年时期就懂得名理之学。十几岁时去拜访谢奉,谢奉和他们
谈论,大为高兴。说:“强大的门族虽然衰落,但是魏家仍然还有人在。”
筒文帝说:“殷浩清谈虽未达到高超境界,语言也不简洁、精到;可是
安排得条理清楚,阵营整齐。”
一一四
最初,法汰从北方来,人们还不知道他。由中领军王洽供养着。每次王
洽出门应酬,或游览名胜,都和法汰同行。法汰不来,王就停车等候。因此,
法汰的名气就一天一天地增进了。
一一五
王濛写信给大司马桓温,称赞殷浩见识风度,从容适当,与时人所议论
的完全相称。
一一六
谢安说:“刘惔的言谈精审细致。”
一一七
桓温对郗超说:“阿源(即殷浩)有修养,并长于谈论,如果以往让他
做尚书今、仆射,足足可以作为百官的典范。可是朝廷用他带兵,与他的才
能相违背。”
一一八
简文帝对郗超说:“刘惔的谈论,到了末尾,与前面所说稍有不同。重
复一遍他的话,却也没有什么错误。”
一一九
孙绰、许询同在白楼亭谈论一些以往的著名人物。支道林和这些毫无关
系。听了他们的话,说:“两位贤者本来富于才情。”
一二○
王羲之称赞王临之说:“我家阿临,表彰清廉十分突出。”王濛写信给
刘惔,称赞殷洁与事物接触时,常常以简易相对待。
谢万说:“王修载落拓的性格,与他这个家族的门风有关。”支道林说:
“王苟子是超脱的聪明人。”
一二四
刘惔早年推重谢尚,后来谢尚常常推重刘惔,说:“在他面前,过去我
以弟子自居。”
一二五
谢安称赞王胡之说:“司州(具有高情逸致),可与他作山水之游。”
一二六
时谚说:“扬州独步王文度,后来出人郗嘉宾。”(意思是舆论认为王
坦之和郗超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二七
有人问王濛:“江彬兄弟以及江家那一群人怎么样?”王濛回答说:“姓
江的那一群人,都可以自立于社会。”
一二八
谢安说:“安北将军王坦之的为人,见到面时并不使人讨厌,可是他离
开之后,也不使人再去想念他。”
一二九
谢安说:“王胡之清谈名理,达到了无所不探究的程度。”
一三○
刘惔说:“看到何充饮酒,恨不得把家里酿制的好酒统统搬出来(让他
喝个够)。”
谢安对刘惔说:“阿龄(即王胡之)对清言这件事想得过于严厉。”刘
回答说:“他也是名士中具有高尚节操的人。”王子猷说:“社会上品题祖
约高明,我们家的人也认为他高明已极。”
谢安说:“王惔话虽说得极少,但可以算是音、辞俱妙。”
一三四
镇西将军谢尚称赞王修说:“文章犀利,皆有新意。”
一三五
刘惔说:“江灌不善于说话,却能够做到不说话。”
一三六
支道林说:“看到王胡之的机警、彻悟,使人无法忍住不继续清谈下去,
但是即使谈一整天,也并不感到疲劳。”
一三七
社会上称王苟子才华杰出,(苟子的弟弟)阿兴为人清廉温和。
一三八
简文帝说:“丹阳尹刘惔茗艼有实理,”(按:“茗艼”原文为“茗柯”。
今从各注家所说,定为茗艼。茗艼同酪酊,即喝酒已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刘惔虽在醉中然而不胡言乱语。)
一三九
谢朗做著作郎时,曾撰写《王堪传》,不懂得王堪是怎样的人,请教谢
安。谢安回答说:“(堪字世胄,)也曾经受到过恩遇,是王烈的儿子,阮
千里的姨表兄弟,潘岳的中表。潘岳诗中所谓‘子亲伊姑,我父唯舅。’(按,
此诗现存潘岳集,题为《北芒送别王世胄》。)又是许允的女婿。”
一四○
谢安敬重仆射邓攸的为人,常常说:“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儿。”(按:
邓攸事迹见《德行》第28 条)
一四一
谢安写给王羲之的信中说:“(王)敬和栖托好佳。”(按:栖息得所,
意有寄托,谓之栖托。)
一四二
东吴四大姓,过去有人品题说:“张文、朱武、陆忠、顾厚。”(意思
是:张姓出文臣如张昭,朱姓出武将如朱然,陆姓出忠良如陆逊,顾姓出长
者如顾雍。)
一四三
谢安对王孝伯说:“你们家的蓝田侯(即王述),一身所作所为,都不
是平常的人所能做的。”
一四四
许询有一次去拜访简文帝,当天夜里,风静月明,于是共在曲房中清谈,
把胸怀中所有要说的话尽情吐露。这正是许的长处。因此辞意清婉,远远超
过平日。简文对许虽相知之日久,但这次也特别赞赏。不知不觉两人就膝盖
碰膝盖地靠近在一起,两手叉腰,一直谈到黎明。事后简文说:“玄度的才
情本来不容易达到这般程度!”
一四五
殷允向西行,郗超写信给袁宏说:“殷子思寻求良友,希望结交于你。
不要用‘开美’来要求他。”(按:“开美”含有开朗,并具备美才之意。
允性谦退,所以郗信中这样说。)
当时社会上品题袁宏为“开美”,所以王子敬诗中说:“袁生开美度。”
一四六
谢玄问谢安:“刘惔性格孤峭,为什么受到敬重?”安回答说:“这是
你没见到他罢了!你见到了王子敬,尚且能使人不能自己。”
一四七
谢安在朝廷兼管中书监,有公事必须与王濛同到中书省去(商办)。王
来得稍为迟一点,车上座位窄狭,王濛与谢安彼此之间虽然不说话,但这时
谢还是把双膝收拢来,腾出空间,让玉坐下。王神情态度,安闲自在。谢在
旁一直看他。回来后,对刘夫人说:“适才见到阿瓜,的确是少有的。虽然
我和他互不相涉,但是仍然使人无法控制对他的倾慕。”
一四八
王子敬对谢安说:“您很潇洒。”谢说:“我不潇洒,不过你说得很对,
我正在自己调护。’
一四九
谢玄第一次见到王坦之,说:“见文度,虽潇洒相逢,但是却安静和悦
地相处终夜。”
一五○
豫章太守范宁对荆州刺史王忱说:“你风流有才名,真是后起之秀。”
王忱说:“如果没有这样的母舅,哪里会有这样的外甥?”
一五一
王子敬写信给子猷说:“老兄寂寞,很少交往,遇到酒就喝个痛快,是
值得同情的。”
一五二
张天锡世世代代坐镇在凉州,后因势力衰弱,来投建康。虽是生长偏远
地区,与中原文化不同,但也可算是边陲杰出人物。他听说江左不少人才,
敬佩和羡慕已久。当他初来停泊在长江岸边时,有一位姓司马的著作郎前去
拜会他,这人言语容貌,都鄙陋不堪入人耳目。天锡心中不觉暗暗懊悔不该
南来,因为置身荒远,还勉强能够自保。
王僧弥向来有才华,名声也不坏,这时听说天锡来到建康,特往走访。
见面后,对王的风度美好,神情清爽,加以言语畅达,谈今说古,头头是道,
又熟悉著名人物的氏族来由,说得有凭有据,天锡不觉惊服。
一五三
王恭开始与同族王忱很友好,后来因为袁悦从中挑拨离间,致发生嫌隙。
然而,每当兴会淋漓时,彼此还时常思念。有一次,王恭眼散后曾步行到京
口射堂,其时正值清晨,露珠滚动,新桐发芽,王恭双目注视着周围的景物,
自言自语地说:“王大本来就光泽新鲜洁净。”
一五四
太傅司马道子品题两王说:“孝伯亭亭向上,阿大罗罗清疏。”(意思
是说王恭抗直,王忱疏放。)
一五五
王恭辞令清通而有要旨,能叙说;可是由于读书不多,稍有重复处。又
有人说:孝伯谈吐时常有新意,并不使人感到厌烦。
一五六
殷仲堪去世后,桓玄问殷仲文说:“你们家仲堪这人,究竟象什么人?”
仲文说:“虽不能美好一世,也足以照耀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