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篇 太阳救逆法第四 懊烦满证治六条

类别:子部 作者:清·尤在泾 书名:伤寒贯珠集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发汗吐下后,正气既虚。邪气亦衰,乃虚烦不得眠。甚则反复颠倒。心中懊者,未尽之邪。方入里而未集。已虚之气。欲胜邪而不能,则烦乱不宁。甚则心中懊郁闷,而不能自已也。栀子体轻。味苦微寒。豉经蒸,可升可降。二味相合,能彻散胸中邪气,为除烦止躁之良剂。少气者,呼吸少气。不足以息也。甘草之甘,可以益气。呕者,气逆而不降也。生姜之辛,可以散逆。得吐则邪气散而当愈,不可更吐以伤其气,故止后服。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内加入甘草二两。余依前法。

    栀子生姜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内,加入生姜五两。余依前法。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烦热者,心烦而身热也。胸中窒者,邪入胸间而气窒不行也。盖亦汗下后,正虚邪入,而犹未集之证,故亦宜栀子豉汤散邪彻热为主也。心中结痛者,邪结心间而为痛也。然虽结痛而身热不去,则其邪亦未尽入,与结胸之心下痛而身不热者不同,此栀子豉汤之散邪彻热,所以轻于小陷胸之荡实除热也。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浓朴汤主之。

    下后心烦。证与上同,而加腹满,则邪入较深矣。成氏所谓邪气壅于心腹之间者是也,故去香豉之升散,而加枳、朴之降泄。若但满而不烦,则邪入更深。又当去栀子之轻清,而加大黄之沉下矣,此栀子浓朴汤所以重于栀豉而轻于承气也。

    栀子浓朴汤方

    栀子(十四枚擘) 浓朴(四两姜汁炒) 枳实(四枚水浸去穰炒)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大下后身热不去。证与前同,乃中无结痛,而烦又微而不甚。知正气虚,不能与邪争。虽争而亦不能胜之也,故以栀子彻胸中陷入之邪。干姜复下药损伤之气。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十四枚)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病患旧微溏者,未病之先。大便本自微溏,为里虚而寒在下也。栀子汤本涌泄胸中客热之剂。

    旧微溏者,中气不固,与之,恐药气乘虚下泄,而不能上达,则膈热反因之而深入也,故曰不可与服之。  


如果你对伤寒贯珠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伤寒贯珠集》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