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四诊正法 治法大要

类别:子部 作者:明 · 萧京 书名:轩岐救正论

    愚按张通一先生曰:治有逆从者以病有微甚。病有微甚者以证有真假也。寒热有真假。

    治法亦有真假。真者正治。治之无难。假者反治。乃为难耳。如寒热之有真假者。真寒则脉沉而细。或沉而迟。为厥逆。为呕吐。为腹痛。为餐泄下利。为小便清频。即有发热。必欲得衣此浮热在外而沉寒。在内也。真热则脉有力而数。滑大而实。为烦躁喘满。为音声壮厉。或大便秘结。或小利赤涩。或发热掀衣或胀疼热渴。此皆真病真寒者。宜温其寒真热者。直解其热是。皆正治者也。假寒者。阳证似阴火极似水也。外虽寒而内则热。脉数而有力。或沉而鼓击。或身寒恶衣。或便热秘结。或烦渴引饮。或肠垢臭秽。此则恶寒非寒明是热证所谓热极反兼寒化亦曰阳盛隔阴也。假热者阴证似阳水极似火也。外虽热而内则寒。脉微而弱。

    或数而虚。或浮大无根。或弦芤断续。身虽炽热而神则静。语虽谵妄而声则微。或虚狂起倒。

    而禁之即止。或蚊迹发斑。浅红细碎。或喜冷水而所用不多。或舌苔面赤。而衣被不撤。或小水多利。或大便不结。此则恶热非热明是寒证所谓寒极反兼热化亦曰阴盛隔阳也。此皆假病假寒者清其内热内清则浮热退舍矣。假热者温其真阳中温则虚火归原矣。是当从治也。又如虚实之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此不易之法也。然至虚有盛候则为假实矣。大实有羸状则为假虚矣。总之虚者正气虚也。为色惨神疲。为神衰气怯。或自汗不收。或二便失禁。或梦寐精滑。或呕吐隔塞。或病久攻多。或气短如喘。或劳伤过度。或暴困失志。虽外证似实。而脉弱无神者。皆虚证之。当补也。实者邪气实也。或外闭于经络。或内结于脏腑。或气壅而不行。或血流而凝滞。必脉病俱盛者。乃实证之当攻也。然而虚实之间最多疑似有不可不辨其真耳。如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此虚实之大法也。设有人焉正已夺而邪方盛者将顾其正而补之乎。抑先其邪而攻之乎。见有不的。生死系之。此所以宜慎也。夫正者本也。邪者标也。若正气既虚。则邪气虽盛。亦不可攻。盖恐邪未去。而正先脱呼吸虚生。则措手无及。故治虚邪者当先顾正气正气存则不致于害且补中自有攻意。盖补阴即所以攻热。补阳即所以攻寒。世未有正气复而邪不退者。亦未有正气竭而命不倾者。如必不得已。亦当酌量缓急。暂从权宜。从多从少。寓战于守。斯可矣。此治虚之道也。若正气无损者邪气虽微。自不宜补。盖补之则正无预而邪反盛。适足以藉寇兵而资盗粮。故治实证者当直去其邪。邪去则身安。但法贵专精。便臻速效。此治实之道也。要之能胜攻者方是实证。实者可攻。何虑之有。不能胜攻者便是虚证气去不返。可不寒心。此邪正之本末有不可不知也。惟是假虚之证不多见。而假实之证最多也。假寒之证不难治。而假热之治多。误也然实者多热。虚者多寒。如丹溪曰气有余便是火。故实能受寒。而余续之曰。气不足便是寒故虚能受热。世有不明真假标本。而曰知医者余则未敢许也。


如果你对轩岐救正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轩岐救正论》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