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药性微蕴 黄

类别:子部 作者:明 · 萧京 书名:轩岐救正论

    黄 白术人参。此三者虽为补气之药。第主治之属。脏腑之殊。则迥然不同也。本草虽未详晰。而余请为备列之。盖 专主卫气。白术主脾胃中州之气。人参则益脾肾之元气。合三者兼用。又通益上中下。三焦表里脏腑诸气也。何以言 专主卫气乎。 质轻气薄。色白微黄。味淡略甘。乃肺脾上中二焦阳分之药。而主治则固自汗。治虚喘。解肌热。疗痈疽。只此数症。尚须佐以参术。方能着功。王节斋云: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乃阳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立斋云:当用补中益气汤治之。第此汤以为君。参术为臣。少佐升柴。则独疗沉陷发热之虚阳。与劳役过度及阳虚自汗者宜之。东垣曰:灵枢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毛。肥腠理而司开阖。黄 既补三焦实卫气。与桂同功。特比桂甘平不辛热为异耳。但桂则通血脉能破血而实卫气。 则益气也。又黄 与人参甘草三味。为除燥热肌热之圣药。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黄 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陈嘉谟曰:人参补中。黄 实表。凡内伤脾胃发热。恶寒吐泻。怠卧胀满痞塞。神短脉微者。当以人参为君。黄 为臣。若表虚自汗亡阳。溃疡痘疹阴疮者。当以黄 为君。人参为臣。不可执一也。丹溪曰:黄 补元气。肥白而多汗者为宜。若面黑形实而瘦者。服之令人胸满。宜以三拗汤泻之。张元素曰:黄 甘温纯阳。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以上诸说皆言 为益卫气之药。盖卫气之疏。总由于胃气元气之虚。必兼以参术而扶胃气元气以充卫气则相须为用耳。若舍 而用参术。独补中气犹可。是治其本也。舍参术而专用 。径塞汗孔。不令疏泄。从理其标。谓能实卫则不可也。丹溪谓黄 补元气。此非补元气。乃补卫气也。为卫气升由元气耳。大凡肥白多汗者元气便虚。元气既虚。未有卫气能独实者。谓曰。补元气亦可补元气即补卫气也。如面黑形瘦实者。非元气实乎。元气既实。卫气自然不虚。敢用此而犯实实乎。丹溪格致论言一病者妄自加黄 。致腹纹已隐胀满不堪。 固补物。误用且能为害。况他药乎。虽曰 能止汗。设元气暴绝。症主亡阳。亦能为力耶。丹溪又治一人无汗者。佐以葛根能令汗泄。则 又不专止汗耳。故善用者。有汗能止无汗能发。盖止汗不专一 。而病汗亦非专卫虚也。若夫白术则健中气而益脾胃者也。东垣曰:脾胃虚陈皮白术补之。脾胃实黄连枳实泻之。东垣虽以陈皮白术为补脾。乃施于不甚虚者。陈皮多用。尚能泄气其虚者。非参不能资益虚之甚者。非佐桂附骨脂勤培土母不能复转输生化之。常区区治子得乎。参为中和之品。味甘质重。膏润不濡。味甘协土。质重归肾。韩飞霞云人参炼膏服固元气于无何有之乡。此诚深知参者矣。故字从参者以其有参赞化育之妙。与天地相参伍。而其功不甚伟欤。参少用反能停膈作胀多。用有彻上彻下彻内彻外之功。佐以黄 防风肉桂。则补卫气。佐以白术归苓炙草。则补脾胃中气。佐以附子肉桂。则追复元气。佐以血药则补血。佐以气药则补气。故欲提下陷之阳气以上升则当以黄 为君参术为臣。纳上脱之真气以归源则当以人参为君桂附为佐一主上升一主下降。

    病气虽同治法则异毫厘不容混也。余犹有说焉。若上中焦阳气下陷。元气尚未伤也。枝叶萎而根本自坚。纵治少瘥。或亦无妨。故四君补中归脾之属。任即杂投。随试随效。至于元气上脱。根将离土虽用参术而不急佐以桂附安能纳气归宿命门乎。第参术仅只补中而命门为元气归宿之地。可缓桂附乎。桂附为命门土母之剂。土母者何真火也。真火即元气也。元气为人生命之本。人得气则生离气则死。气离原则脱未有元气脱而人不死者也。设若元气甫脱尚未遽绝。即需桂附而不君以人参。岂知桂附性窜奔突愈耗。真阳也。亦有惮桂附只用参术。徒使留连不降。终至于死。特少延旬日耳。然用桂附必君以参。盖性相制而功相须也。甚有气本上脱。复投以黄 升达之品。益令萦膺作胀。烦闷难支。且曰参 滋补。为功未到。是岂药之咎乎。噫若 若参若术若桂附。随宜运用。应缓则缓。应急则急。灵变从人。幸勿胶柱可也。内云 固补物。误用亦能为害者。非 之能害人也。 有黄 硕之称。与国老人甘草。参术之君子。皆为朝堂中正人仁人。主宰造化。生成万物。岂有害人之理。特人误用。自致于害耳。吾恐学人致疑。故复详及。


如果你对轩岐救正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轩岐救正论》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