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138 列传第二十六

类别:史部 作者:张廷玉(清) 书名:明史

    【原文】

    陈修(滕毅赵好德翟善李仁吴琳)杨思义(滕德懋范敏费震张琬)周祯(刘惟谦周浈端复初李质黎光刘敏)杨靖(凌汉严德珉单安仁硃守仁薛祥秦逵赵翥赵俊唐鐸沈溍开济

    陈修,字伯昂,上饶人。从太祖平浙东,授理官。援引律令,悉本宽厚,尽改元季弊政。擢兵部郎中,迁济南知府。时乱后,比户彫残,且多卫将练兵屯田其间。修抚治有方,兵民相安,流亡复业。帝嘉之。

    洪武四年拜吏部尚书。六部之设,始自洪武元年。镇江滕毅首长吏部,佐省台裁定铨除考课诸法略具。至是修与侍郎李仁详考旧典,参以时宜,按地冲僻,为设官烦简。凡庶司黜陟及课功核实之法,皆精心筹画,铨法秩然。未几,卒官。其后部制屡创。令入觐官各举所知,定内外封赠廕叙之典,自浮山李信始。天下朝正官各造事迹文册,图画土地人民以进,及拨用吏员法,自昆山余熂始。仿《唐六典》,自五府、六部、都察院以下诸司设官分职,编集为书曰《诸司职掌》;定吏役考满,给由法以为司、卫、府、县首领;选监生能文章者兼除州县官及学正、教谕,自泰兴翟善始。三年一朝,考核等第,自沂水杜泽始。此洪武时铨政大略也。

    六部初属中书省,权轻,多仰承丞相意指。毅、修及詹同、吴琳、赵好德辈,居吏部称贤,然亦无大建竖。至十三年,中书省革,部权乃专,而铨衡为尤要。顾帝用法严,熂以排宋讷诛,善贬,泽拜尚书。未数月罢。惟信历侍郎,拜尚书,几二载,卒于官云。

    滕毅,字仲弘。太祖征吴,以儒士见,留徐达幕下。寻除起居注。命与杨训文集古无道之君若桀、纣、秦始皇、隋炀帝行事以进。曰:“吾欲观丧乱之由,以为炯戒耳。”吴元年出为湖广按察使。寻召还,擢居吏部一月,改江西行省参政,卒。

    赵好德,字秉彝,汝阳人。由安庆知府入为户部侍郎。进尚书,改吏部。帝嘉其典铨平,尝召与四辅官入内殿。坐论治道,命画史图像禁中。终陕西参政。子毅,永乐中,官至工部侍郎。

    翟善,字敬夫,以贡举历官吏部文选司主事。二十六年,尚书詹徽、侍郎傅友文诛,命善署部事,再迁至尚书。明于经术,奏对合帝意。帝曰:“善虽年少,气宇恢廓,他人莫及也。”欲为营第于乡,善辞。又欲除其家戍籍,善曰:“戍卒宜增,岂可以臣破例。”帝益以为贤。二十八年坐事,降宣化知县以终。

    李仁,唐县人。初仕陈友谅。王师克武昌,来归。以常遇春荐,代陶安知黄州府。历官侍郎,进尚书。坐事谪青州,政最。擢户部侍郎,致仕。

    吴琳,黄岗人。太祖下武昌,以詹同荐,召为国子助教。经术逾于同。吴元年除浙江按察司佥事,复入为起居注。命赍币帛求书于四方。洪武六年,自兵部尚书改吏部,尝与同迭主部事。逾年,乞归。帝尝遣使察之。使者潜至旁舍,一农人坐小杌,起拔稻苗布田,貌甚端谨。使者前曰:“此有吴尚书者,在否?”农人敛手,对曰:“琳是也。”使者以状闻。帝为嘉叹。

    杨思义,不详其籍里。太祖称吴王,授起居注。初,钱谷隶中书省。吴元年始设司农卿,以思义为之。明年设六部,改为户部尚书。大乱之后,人多废业。思义请令民间皆植桑麻,四年始征其税。不种桑者输绢,不种麻者输布,如《周官》里布法。诏可。帝念水旱不时,缓急无所恃,命思义令天下立预备仓,以防水旱。思义首邦计,以农桑积贮为急。凡所兴设,虽本帝意,而经画详密,时称其能。调陕西行省参政,卒于官。

    终洪武朝,为户部尚书者四十余人,皆不久于职,绩用罕著。惟茹太素、杨靖、滕德懋、范敏、费震之属,差有声。太素、靖自有传。

    德懋,字思勉,吴人。由中书省掾历外任。洪武三年,召拜兵部尚书,寻改户部。为人有才辨,器量弘伟。长于奏疏,一时招徠诏谕之文,多出其手。以事免官,卒。

    范敏,阌乡人。洪武八年举秀才,擢户部郎中。十三年授试尚书。荐耆儒王本等,皆拜四辅官。帝以徭役不均,命编造黄册。敏议:百一十户为里,丁多者十人为里长,鸠一里之事以供岁役。十年一周。余百户为十甲。后遂仍其制不废。明年以不职罢。

    费震,鄱阳人。洪武初,以贤良征,为吉水知州,宽惠得民,擢知汉中。岁凶盗起,发仓粟十余万斛贷民,俾秋成还仓。盗闻,皆来归。令占宅自为保伍,得数千家。帝闻而嘉之。后坐事被逮,以有善政,特释为宝钞提举。十一年,帝谓吏部曰:“资格为常流设耳,有才能者当不次用之。”超擢者九十五人。而拜震户部侍郎,寻进尚书。奉命定丞相、御史大夫以下负禄之制。出为湖广布政使,以老致仕。

    洪武初,有张琬者,鄱阳人。以贡士试高等,授给事中,改户部主事。一日,帝问天下财赋、户口之数。口对无遗。帝悦,立擢左侍郎。谨身殿灾,上言时政。岁饥,请蠲民租百万余石。俱见嘉纳。琬才敏,有心计,年二十七,卒于官。时人惜之。

    周祯,字文典,江宁人。元末流寓湖南。太祖平武昌,用为江西行省佥事,历大理卿。太祖以唐、宋皆有成律断狱,惟元以一时行事为条格,胥吏易为奸,诏祯与李善长、刘基、陶安、滕毅等定律令。少卿刘惟谦、丞周浈与焉。书成,太祖称善。

    洪武元年设刑部,以祯为尚书。寻改治书侍御史。明年出为广东行省参政。时省治初开,正官多缺,吏治鲜劝惩。香山丞冲敬有治行,以劳卒官。祯为文祭之,闻者感动。一时郡邑良吏雷州同知余骐孙、惠州知府万迪、乳源知县张安仁、清流知县李鐸、揭阳县丞许德、廉州知府脱因、归善知县木寅,祯皆列其政绩以闻。寅,土司。脱因,蒙古人也。于是属吏益劝。三年九月召为御史中丞。寻引疾致仕。帝初即位,惩元宽纵,用法太严,奉行者重足立。律令既具,吏士始知循守。其后数有厘正,皆以祯书为权舆云。

    刘惟谦,不详何许人。吴元年以才学举。洪武初,历官刑部尚书。六年命详定新律,删繁损旧,轻重得宜。帝亲加裁定颁行焉。后坐事免。

    周浈,字伯宁,鄱阳人。江西十才子之一也,官亦至刑部尚书。

    终洪武世,为刑部者亦几四十人,杨靖最著,而端复初、李质、黎光、刘敏亦有名。

    复初,字以善,溧水人。子贡裔也,从省文,称端氏。元末为小吏。常遇春镇金华,召致幕下。未几,辞去。太祖知其名,召为徽州府经历。令民自实田,BZ为图籍,积弊尽刷。稍迁至磨勘司令。时官署新立,案牍填委,复初钩稽无遗。帝尝廷誉之。性严峭,人不敢干以私。僚属多贪败,复初独以清白免。洪武四年,超拜刑部尚书,用法平。杭州飞粮事觉,逮系百余人。诏复初往治,诚伪立辨,知府以下皆服罪。明年出为湖广参政。令民来归者,复其赋一年。流亡毕集。以治办闻。坐事召还,卒。子孝文,翰林待诏;孝思,翰林侍书。先后使朝鲜,并著清节,朝鲜人为立“双清馆”云。

    李质,字文彬,德庆人。有材略。元末居何真麾下,尝募兵平德庆乱民,旁郡多赖其保障。名士客岭南者,茶陵刘三吾、江右伯颜子中、羊城孙蕡、建安张智等,皆礼之。洪武元年,从真降,授中书断事。明年改都督府断事,强力执法。五年擢刑部侍郎,进尚书,治狱平恕。遣振饥山东,御制诗饯之。寻出为浙江行省参政。居三年,惠绩著闻。帝念质老,召还。尝入见便殿,访时政。质直言无隐。拜靖江王右相。王罪废,质竟坐死。

    黎光,东莞人。以乡荐拜御史,巡苏州,请振水灾,全活甚众。巡凤阳,上封事悉切时弊,帝嘉之。洪武九年,擢刑部侍郎,执法不阿,为御史大夫陈宁所忌,坐事死贬所。

    刘敏,肃宁人。举孝廉,为中书省吏。尝暮市芦龙江,旦载于家,俾妻织蓆,鬻以奉母。而后,入治事。性廉介,或遗之瓷瓦器,亦不受。为楚相府录事,中书以没官女妇给文臣家,众劝其请给以事母。敏固辞曰:“事母,子妇事,何预他人。”及省臣败,吏多坐诛,敏独无所预。帝贤之,擢工部侍郎,改刑部。出为徽州府同知,有惠政,卒于官。

    杨靖,字仲宁,山阳人。洪武十八年进士,选吏科庶吉士。明年擢户部侍郎。时任诸司者,率进士及太学生,然时有不法者。帝制《大诰》,举通政使蔡瑄、左通政茹瑺、工部侍郎秦逵及靖以讽厉之曰:“此亦进士太学生也,能率职以称朕心。”其见称如此。

    二十二年进尚书。明年五月诏在京官三年皆迁调,著为令。乃以刑部尚书赵勉与靖换官。谕曰:“愚民犯法,如啖饮食。设法防之,犯者益众。推恕行仁,或能感化。自今惟犯十恶并杀人者死,余罪皆令输粟北边。”又曰:“在京狱囚,卿等覆奏,朕亲审决,犹恐有失。在外各官所拟,岂能尽当?卿等当详谳,然后遣官审决。”靖承旨研辨,多所平反。帝嘉纳之。尝鞫一武弁,门卒捡其身,得大珠,属僚惊异。靖徐曰:“伪也,安有珠大如此者乎。”碎之。帝闻,叹曰:“靖此举,有四善焉。不献朕求悦,一善也;不穷追投献,二善也;不奖门卒,杜小人侥幸,三善也;千金之珠卒然而至,略不动心,有过人之智,应变之才,四善也。”

    二十六年,兼太子宾客,并给二禄。已,坐事免。会征龙州赵宗寿,诏靖谕安南输粟饷师。以白衣往。安南相黎一元以陆运险艰,欲不奉诏。靖宣示反覆开谕,且许以水运。一元乃输粟二万,至沲海江别造浮桥以达龙州。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三十年七月,坐为乡人代改诉冤状草,为御史所劾。帝怒,遂赐死。时年三十八。

    时有凌汉,字斗南,原武人。以秀才举,献《乌鹊论》。授官,历任御史。巡按陕西,疏所部疾困数事。帝善之,召其子赐衣钞。汉鞫狱平允。及还京,有德汉者,邀置酒,欲厚赠以金。汉曰:“酒可饮,金不可受也。”帝闻之嘉叹,擢右都御史。时詹徽为左,论议不合,每面折徽,徽衔之。左迁刑部侍郎,改礼部。后为徽所劾,降左佥都御史。帝悯其衰,令归田里。汉以徽在,有后忧,不敢去。岁余徽诛,复擢右佥都御史。寻致仕归。汉出言不检,居官屡踬。然以廉直见知于帝,故终得保全。

    又吴人严德珉,由御史擢左佥都御史,以疾求归。帝怒,黥其面,谪戍南丹。遇赦放还。布衣徒步,自齿齐民。宣德中犹存。尝以事为御史所逮,德珉跪堂下,自言曾在台勾当公事,晓三尺法。御史问何官。答言:“洪武中台长,所谓严德珉是也。”御史大惊,揖起之。次日往谒,则担囊徙矣。有教授与饮,见其面黥,戴敝冠,问:“老人犯何法?”珉述前事,因言“先时国法甚严,仕者不保首领,此敝冠不易戴也。”乃北面拱手,称“圣恩,圣恩”云。

    单安仁,字德夫,濠人。少为府吏。元末江淮兵乱,安仁集义兵保乡里,授枢密判官。从镇南王孛罗普化守扬州。时群雄四起,安仁叹曰:“此辈皆为人驱除耳。王者之兴,当自有别。”镇南王为长枪军所逐,安仁无所属,闻太祖定集庆,乃曰:“此诚是已。”率众归附。太祖悦,即命将其军守镇江。严饬军伍,敌不敢犯。移守常州。其子叛,降张士诚,太祖知安仁忠谨,弗疑也。久之,迁浙江副使。悍帅横敛民,名曰“寨粮”,安仁置于法。进按察使,征为中书左司郎中,佐李善长裁断。调瑞州守御千户,入为将作卿。

    洪武元年擢工部尚书,仍领将作事。安仁精敏多智计,诸所营造,大小中程,甚称帝意。逾年改兵部尚书。请老归,赐田三千亩,牛七十角,岁给尚书半俸。六年起山东参政。恳辞,许之。家居,尝奏请浚仪真南坝至朴树湾,以便官民输挽;疏转运河江都深港以防淤浅;移瓜州仓CC置扬子桥西,免大江风潮之患。帝善其言,再授兵部尚书,致仕。初,尚书阶正三品。十三年,中书省罢,始进为正二。而安仁致仕在前。帝念安仁勋旧,二十年特授资善大夫。其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五。

    徐州硃守仁者,字元夫。元末亦以保障功官枢密同知,守舒城。明兵下庐州,以城来归。历官工部侍郎。洪武四年进尚书,奉命察山东官吏,称旨。寻改北平行省参政,以馈饷不继,谪苍梧知县。初,守仁知袁州,抚安创残,民甚德之。至是连知容州、高唐州,皆有善政。十年进四川布政使,治尚简严。以年老致仕。坐事罚输作,特宥之。十五年,云南平,改威楚、开南等路宣抚司为楚雄府,遂命守仁知府事。招集流移,均徭役,建学校,境内大治。二十八年上计入朝,郡人垂涕送之。拜太仆卿。首请立牧马草场于江北滁州诸处。所辖十四监九十八群。马大蕃息。马政之修,自守仁始。久之,致仕。永乐初,入朝,遇疾卒。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从俞通海来归。渡江,为水寨管军镇抚。数从征有功。洪武元年转漕河南,夜半抵蔡河。贼骤至,祥不为动,好语谕散之。帝闻大喜。以方用兵,供亿艰,授京畿都漕运使,分司淮安。浚河筑堤,自扬达济数百里,徭役均平,民无怨言。有劳者立奏,授以官。元都下,官民南迁,道经淮安,祥多方存恤。山阳、海州民乱,驸马都尉黄琛捕治,诖误甚众。祥会鞫,无验者悉原之。治淮八年,民相劝为善。及考满还京,皆焚香,祝其再来,或肖像祀之。

    八年授工部尚书。时造凤阳宫殿。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太师李善长奏诸工匠用厌镇法,帝将尽杀之。祥为分别交替不在工者,并铁石匠皆不预,活者千数。营谨身殿,有司列中匠为上匠,帝怒其罔,命弃市。祥在侧,争曰:“奏对不实,竟杀人,恐非法。”得旨用腐刑。祥复徐奏曰:“腐,废人矣,莫若杖而使工。”帝可之。明年改天下行省为承宣布政司。以北平重地,特授祥,三年治行称第一。为胡惟庸所恶,坐营建扰民,谪知嘉兴府。惟庸诛,复召为工部尚书。帝曰:“谗臣害汝,何不言?”对曰:“臣不知也。”明年,坐累杖死,天下哀之。子四人,谪琼州,遂为琼山人。

    孙远,正统七年进士。景泰时,官户部郎中。天顺元年,擢本部右侍郎,改工部。奉诏塞开封决河。还,仍改户部。成化初,督两广军饷,位至南京兵部尚书,以忤汪直免官。

    其继祥为工部尚书有名者,有秦逵等。

    逵,字文用,宣城人。洪武十八年进士。历事都察院。奉檄清理囚徒,宽严得宜。帝嘉其能,擢工部侍郎。时营缮事繁,部中缺尚书,凡兴作事皆逵领之。初,议籍四方工匠,验其丁力,定三年为班,更番赴京,三月交代,名曰“输班匠”。未及行,至是逵议量地远近为班次,置籍,为勘合付之,至期赍至部,免其家徭役,著为令。帝念逵勤勚,诏有司复其家。二十二年进尚书。明年改兵部。未几,复改工部。帝以学校为国储材,而士子巾服无异胥吏,宜更易之。命逵制式以进。凡三易,其制始定。赐监生蓝衫、绦各一,以为天下先。明代士子衣冠,盖创自逵云。

    有赵翥者,永宁人。有志节,以学行闻。由训导举贤良,擢赞善大夫,拜工部尚书。奏定天下岁造军器之数,及议定籓王宫城制度。

    赵俊者,不知何许人。自工部侍郎进尚书。帝以国子监所藏书板,岁久残剥,命诸儒考补,工部督匠修治。俊奉诏监理,古籍始备。洪武十二年,翥改署刑部。寻致仕去。俊,十七年免。而逵于二十五年九月坐事自杀。

    唐鐸,字振之,虹人。太祖初起兵,即侍左右。守濠州,从定江州,授西安县丞。召为中书省管勾。洪武元年,汤和克延平,以鐸知府事,拊辑新附,士民安之。居三年,入为殿中侍御史,复出知绍兴府。六年十二月,召拜刑部尚书。明年改太常卿。丁母忧,特给半俸。十四年,服阕,起兵部尚书。

    明年,初置谏院,以为谏议大夫。帝尝与侍臣论历代兴废,曰:“使朕子孙如成、康,辅弼如周、召,则可祈天永命。”鐸因进曰:“豫教元良,选左右为辅导,宗社万年福也。”帝又谓鐸曰:“人有公私,故言有邪正。正言务规谏,邪言务谤谀。”鐸曰:“谤近忠,谀近爱。不为所眩,则谗佞自远。”未几,左迁监察御史。请选贤能京官遍历郡县,访求贤才,体察官吏。选历练老成、望隆名重者,居布政、按察之职。帝从之。既复擢为右副都御史,历刑、兵二部尚书。二十二年,置詹事院,命吏部曰:“辅导太子,必择端重之士。三代保傅,礼甚尊严。兵部尚书鐸,谨厚有德量,以为詹事。食尚书俸如故。”以鐸尝请豫教故也。其年,致仕。

    二十六年,起太子宾客,进太子少保。二十八年,龙州土官赵宗寿以奏郑国公常茂死事不实,被召,又不至。帝怒,命杨文统大军往讨。而命鐸招谕。鐸至,廉得茂实病死,宗寿亦伏罪来朝。乃诏文移兵征奉议诸州叛蛮,即以鐸参议军事。逾月,诸蛮平。鐸相度形势,请设奉议卫及向武、河池、怀集、武仙、贺县诸处守御千户所,镇以官军。皆报可。

    鐸为人长者,性慎密,不妄取予。帝以故旧遇之,尝曰:“鐸自友及臣至今三十余年,其与人交不至变色,绝亦不出恶声。”又曰:“都御史詹徽刚断嫉恶,胥吏不得肆其贪,谤讪满朝。唐鐸重厚,又谓懦而无为。人心不古,有若是耶!”后徽卒坐罪诛死,而鐸恩遇不替。三十年七月,卒于京师,年六十九。赙赠甚厚,命有司护其丧归葬。

    沈溍,字尚贤,钱塘人。与鐸同官兵部,以明敏称。帝尝以勋臣子弟多骫法,撰《大诰》二十二篇,谕天下武臣,皆令诵习,使知儆惕。已,又以谕戒八条,颁示将士。时溍以试兵部侍郎掌部事,一切训饬事宜,皆承旨行之。寻进尚书。广西都司建谯楼、青州卫造军器,皆擅科民财。溍请凡都司卫所营作,必都督府奏准。官给物料,毋擅役民。违者治罪。仍禁武臣预民事。时干戈甫息,武臣暴横,数扞文法,至是始戢,溍力也。帝尝谕致治之要在进贤、退不肖。溍因言:“君子常少,小人常多,在上风厉之耳,贤者举而不仁者远矣。”帝善其言。二十三年,以溍与工部尚书秦逵换官,赐诰奖谕。寻复旧任,后以事免。

    明初,卫所世籍及军卒勾补之法,皆溍所定。然名目琐细,簿籍烦多,吏易为奸。终明之世颇为民患,而军卫亦日益耗减。语详《兵志》。潮州生陈质,父在戍籍。父没,质被勾补,请归卒业。帝命除其籍。溍以缺军伍,持不可。帝曰:“国家得一卒易,得一士难。”遂除之。然此皆特恩云。

    开济,字来学,洛阳人。元末为察罕帖木儿掌书记。洪武初,以明经举。授河南府训导,入为国子助教。以疾罢归。十五年七月,御史大夫安然荐济有吏治才,召试刑部尚书,逾年实授。

    济以综核为己任,请天下诸司设文簿,日书所行事,课得失。又各部勘合文移,立程限,定功罪。又言,军民以细故犯罪者,宜即决遣。数月间,滞牍一清。帝大以为能。会都御史赵仁言,曩者以“贤良方正”、“孝弟力田”诸科所取士列置郡县,多不举职。宜核其去留。济条议,以“经明行修”为一科、“工习文词”为一科、“通晓书义”为一科、“人品俊秀”为一科、“练达治理”为一科、“言有条理”为一科。六科备者为“上”;三科以上为“中”;不及三科者为“下”。从之。

    济敏慧有才辩。凡国家经制、田赋、狱讼、工役、河渠事,众莫能裁定,济一算画,即有条理品式,可为世守。以故帝甚信任,数备顾问,兼预他部事。人以是忌之,谤议滋起。然济亦深刻,好以法中伤人。尝奉命定诈伪律。济议法巧密。帝曰::“张密网以罗民,可乎?”又设籍曰“寅戌之书”,以程僚属出入。帝切责曰:“古人以卯酉为常。今使趋事者朝寅暮戌。奉父母,会妻子,几何时耶!”又为榜戒其僚属,请揭文华殿。帝曰:“告诫僚属之言,欲张殿廷,岂人臣礼?”济惭谢。

    寻令郎中仇衍脱囚死,为狱官所发。济与侍郎王希哲、主事王叔徵执狱官,毙之。其年十二月,御史陶垕仲等发其事,且言:“济奏事时,置奏答刂怀中,或隐而不言,觇伺上意,务为两端,奸狡莫测。役甥女为婢。妹早寡,逐其姑而略其家财。”帝怒,下济狱,并希哲、衍等皆弃市。

    赞曰:六部之制仿于《周官》,所以佐王理邦国,熙庶绩,任至重也。明兴,建官分职,立法秩然。又三途用人,求贤弥广。若陈修、滕毅之典铨法,杨思义、范敏之治赋役,周祯之定律令,单安仁之领将作,以至沈溍、开济辈之所经画,皆委曲详备,细大不遗。考其规模,固一代政治之权舆者欤。

    【译文】

    陈修,字伯昂,上饶人。

    跟从太祖平定浙束,授为理官,援引律令,全都以宽厚为本,完全改变元代未年的弊政。

    提升为兵部郎中,升任济南知府。

    当时战乱后家家户户凋零残破,而且很多卫将在其间练兵屯田,陈修安抚治理有方略,士兵平民和睦相处,安宁无事,流亡的人又回来恢复产业。

    皇帝赞赏他。

    洪武四年,拜任吏部尚书。

    六部的设立,开始于洪武元年。

    镇江滕毅首先掌管吏部,辅佐省台裁定考核任免官员的各种法律大致具备。

    到这时陈修与侍郎李仁详细地考定旧有典章,根据当时需要,按照地形的冲要或偏僻,确定其设立官员多少。

    凡是各官署官员的升降以及考核功绩核实治绩的方法,都精心筹划,选拔任用官吏的方法井井有绦。

    不久,死在任上。

    其后吏部制度多次创新。

    命令入京朝觐的官吏各自推举所了解的人,制定内外加封追赠荫叙的典制,从浮山李信开始。

    天下正月朝见天子的官员各自制作事迹文册,图画土地人民情况进献朝廷,以及调配使用官员的方法,从昆山余烷开始。

    仿照《唐六典》,从五府、六部、都察院以下各部门设立官员分担职务,编集成书叫《诸司职掌》,规定胥吏和差役考核期满升职时由主管长官将其履历资料报送吏部的给由法作为司、卫、府、县负责总务的首领官,选择监生中能写文章的人兼任州县官及学正、教谕,自泰兴翟善开蛤。

    三年一次朝拜,考核等次,从沂水杜泽开始。

    这是洪武时期选拔、任用、考核官员政务的大略情况。

    六部最初属于中书省,权势较轻,多仰承丞相的旨意。

    滕毅、陈修及詹同、昊琳、赵好德等人,位居吏部,人称贤臣,然而也无大的建树。

    到洪武十三年,废除中书省,六部的权力纔得以专任,而选拔人才的吏部尚书更为重要。

    只是皇帝执法严厉,余忾因为排斥宋讷被诛杀,翟善被贬官,杜泽拜焉尚书,不过数月又被罢免。

    只有李信历任侍郎,拜为尚书,将近二年,死在任上。

    滕毅,字仲弘。

    太祖征伐昊,他以儒士身份拜谒,留在徐达幕下。

    不久授任起居注,命他与杨训文收集古代无道之君像桀、纣、秦始皇、隋炀帝所做的事来进献,说:“我想观察丧乱的绿由,作为明显的警戒而已。”昊元年,出任湖广按察使。

    不久召回,提拔在吏部任职一个月,改任江西行省参政,去世。

    赵好德,字秉彝,汝阳人。

    由安庆知府入京任户部侍郎。

    升任尚书,改任吏部尚书。

    皇帝赞赏他主持选用官吏处事公平,曾经召他与四辅官入内殿,赐坐,议论治国之道,命他于宫禁中画历史图像。

    最后任陕西参政。

    其子趟毅,永乐年间,官至工部侍郎。

    翟善,字敬夫,以贡举历任吏部文选司主事。

    洪武二十六年,尚书詹徽、侍郎傅友文被诛杀.命翟善代掌吏部事务,升迁两次任尚书。

    精通经术,上奏回答皇帝的问题合皇帝心意。

    皇帝说:“翟善虽然年少,胸襟宽阔,别人赶不上。”想在他家乡为他营造府第,翟善拒绝。

    又想免除他家的戍边户籍,翟善说:“戍边士卒应增加,岂能因为我而破例?”皇帝更认为他贤良。

    洪武二十八年,因事获罪降宣化知县,死于任上。

    李仁,唐县人。

    最初在陈友谅手下任官。

    明军攻克武昌,前来归顺。

    因常遇春推荐,代陶安任黄州府知府。

    历任侍郎,升任尚书。

    因事获罪贬谪青州,政绩考核最好,升任户部侍郎,退休。

    昊琳,黄岗人。

    太祖攻下武昌,因为詹同的推荐,召任国子助教,经术超过詹同。

    昊元年任浙江按察司愈事,又入京任起居注,命他带着钱币玉帛到四方寻求书籍。

    洪武六年,从兵部尚书改任吏部尚书,曾经与詹同迭相主持吏部事务。

    遇了一年,请求返乡。

    皇帝曾派使者暗中窥察他。

    使者秘密地到旁边房舍,一个农人坐在小凳上,拔起稻苗栽种,容貌端庄谨慎。

    使者上前说:“此处有个昊尚书,在不在?”农人敛手说:“昊琳就是我。”使者将此情况报告皇帝,皇帝赞赏他,并对此感叹。

    杨思义,不能详知他的籍贯。

    太祖称昊王时,授官起居注。

    当初,钱与谷物隶属中书省管。

    昊元年开始设司农卿,使杨思义担任。

    第二年设立六部,改任户部尚书。

    大乱之后,人多废弃产业。

    杨思义请求让民间都种植桑麻,洪武四年,纔征收赋税,不种桑的交绢,不种麻的交布,如同《周官》的里布法。

    皇帝下诏许可。

    皇帝想到水旱之灾没有定时,紧急时没有依靠,命杨思羲令天下建立预备仓,以防备水旱灾害。

    杨思义首倡国家大计,以农桑积贮为首要事务。

    凡是所兴建设立,虽然出于皇帝意旨,可他经营策划详细周密,时人称赞他能干。

    调任陕西行省参政,死在任上。

    整个洪武时期,任户部尚书的有四十多人,都任职不久,政绩很少有显著的。

    只有茹太素、杨靖、滕德懋、范敏、费震等人,比较有名声。

    茹太素、杨靖自有传。

    滕德懋,宇思勉,昊人。

    由中书省掾历官外任。

    洪武三年,召回拜授兵部尚书,不久,改任户部尚书。

    为人有才智机变,气量宽弘伟岸,擅长奏疏.一时之间招徕诏令训谕的文书多出自他的手。

    因事得罪免官,去世。

    范敏,阕乡人。

    洪武八年中秀才,提拔为户部郎中。

    洪武十三年,授任试尚书。

    推荐德高望重的老儒王本等人,都授予四辅官。

    皇帝以为徭役不均匀,命令编造黄册。

    范敏提议以一百一十户为里,人丁多的十个人任里长,聚集一里的事供每年的徭役,十年一周,其余百户为十甲,后来就沿用此制而不废弃。

    第二年,因不称职被罢官。

    费震,鄱阳人。

    洪武初年以贤良被征召,任吉水知州,宽缓仁惠得民心,提拔知汉中。

    收成不好盗贼兴起,他开仓把粟十余万斛贷给百姓,让百姓秋天收获后归还仓中。

    盗贼听说后,都来归顺。

    命他们占据宅第自成户籍编制,得到敷千家。

    皇帝听说了赞赏他。

    后来因事获罪被逮捕,因为有善政,特地释放任宝钞提举。

    洪武十一年,皇帝对吏部说:“资格是给平常人设的,有才能的人应当不按等次任用。”破格提拔了九十五人,而拜授费震为户部侍郎,不久提升为尚书。

    奉命制定丞相、御史大夫以下官吏每年俸禄的制度。

    出任湖广布政使,因年老退休。

    洪武初年,有个叫张琬的人,是鄱阳人。

    以贡士身份考试获得高等,授官给事中,改任户部主事。

    一天,皇帝间天下财赋、户口的数目,他随口对答无遗漏。

    皇帝高兴,立刻提拨为左侍郎。

    谨身殿遭火灾,他上书评论当时政事。

    荒年,请求免除百姓的租税一百余万石。

    都被赞赏采纳。

    张琬才思敏捷有心计,二十七岁时死在任上。

    当时人都痛惜他。

    周祯,字文典,江宁人。

    元末流浪寄居湖南。

    太祖平定武昌,任用为江西行省食事,历任大理卿。

    太祖认为唐、宋都有固定的法律条文判断案件,只有元以一时行事作为条例法规,小吏容易作奸乱之事。

    下诏周祯与李善长、刘基、陶安、滕毅等人制定法律条令,少卿刘惟谦、丞周演参预其事。

    写成后,太祖称赞做得好。

    洪武元年,设立刑部,任周祯为尚书,不久改任治书侍御史。

    第二年出京任广东行省参政。

    当时刚建省治,正官多缺少,官吏治理政绩及作风少有奖惩。

    香山丞冲敬有政绩,因为劳累死在任上,周祯撰文祭奠他。

    听说此事的人都感动。

    一时郡邑优良官吏雷州同知余联孙、惠州知府万迪、乳源知县张安仁、清流知县李铎、揭阳县丞许德、廉州知府脱因、归善知县木寅,周祯都列出他们的政绩上报。

    木寅是土司。

    脱因是蒙古人。

    于是属下官吏更加勤勉。

    洪武三年九月,召任御史中丞。

    不久以病退休。

    皇帝刚即位,以元时宽缓放纵为鉴戒,使用法律太严厉,奉行的人非常恐惧。

    法律既已制定,官吏士人纔知道遵守。

    其后数次改正,都以周祯所定的作为最初依据。

    刘惟谦,不详是何处人。

    昊元年,以才学被推举。

    洪武初年,历任刑部尚书。

    六年,命令详细制定新法律,删除繁芜减省旧规,轻重适当。

    皇帝亲自裁定颁布施行。

    后来因事获罪免职。

    周演,字伯宁,鄱阳人,是江西十才子之一,也官至刑部尚书。

    整个洪式时期,掌刑部的将近四十人,杨靖最著名,而端复初、李质、黎光、刘敏也有名气。

    塑复初,字以善,溧水人。

    子贡的后裔,因省文而称端氏。

    元末任小吏。

    常遇春镇守金华,把他召到幕下。

    不久,辞职而去。

    太祖知道他的名字,召为徽州府经历。

    他命令百姓自己据实申报田地,汇总为地图户籍,积久的弊病全都除去。

    渐渐升至磨勘司令。

    当时官署新设,官府文书堆积,端复初查考审核无遗漏。

    皇帝曾经当廷赞扬他。

    他为人性格严厉峭拔,人不敢因私事去求他。

    官僚属下多因贪污而落职,只有端复初因清白免于获罪。

    洪武四年,破格授任刑部尚书,执法公平。

    杭州飞粮事件败露,逮捕关押了一百多人。

    下诏端复初前往处理,真实虚伪立即辨明,知府以下官员都服罪。

    第二年出任湖广参政,下令前来归顺的人,免除赋税一年,流亡的人都回到家乡。

    他以善于治理、处事合宜闻名。

    因事获罪召回,去世,他儿子端孝文,是翰林待诏;端孝思,是翰林侍书。

    先后出使朝鲜,都以气节清正著称,朝鲜人为此设双清馆。

    李质,字文彬,德庆人。

    有才能谋略。

    元末,在何真麾下任职,曾招募兵士平定德庆乱民,附近之郡多依赖他作为保障。

    名士客居岭南的,有茶陵刘三墨、江右伯颜子中、羊城孙黄、建安张智等人,都以礼相待。

    洪武元年,跟从何真投降,授官中书断事。

    第二年改任都督府断事,执法很有力度。

    洪武五年,提拔为刑部侍郎,升任尚书,审理案件平正宽恕。

    派往山东救济饥民,皇帝写诗为他饯行。

    不久出任浙江行省参政。

    任官三年,施行仁政,政绩显著。

    皇帝考虑到李质年老,召回。

    曾入见于便殿,询问当时政事。

    李质直言相告无所隐瞒。

    拜为靖江王右相。

    靖江王因罪被废,李质竟然坐罪而死。

    黎光,东莞人。

    因乡荐授官御史,巡枧苏州,请求赈救水灾灾民,保全救活了很多人。

    巡枧凤阳,上密奏,全都切中当时弊端。

    皇帝赞赏他0洪武九年,提拔为刑部侍郎,执法刚正不阿,被御史大夫陈宁所忌妒,因事获罪死在贬谪之处。

    刘敏,壶室人。

    被推举为孝廉,任中害省属吏。

    曾在夜晚到龙江买芦,早上运回家,让妻子编席子,卖了来侍奉母亲,然后入官署办事。

    性格廉洁耿介,有人送他瓷瓦器,也不接受。

    任楚相府录事,中书把籍没入官的妇女给文臣之家,众人劝他请求给予以侍奉母亲。

    刘敏坚决拒绝说:“侍奉母亲,是儿子媳妇的事,与别人有什么关系?”等到中书省大臣败落,属吏多坐罪被诛杀,只有刘敏没有牵连。

    皇帝认为他贤能,提拔为工部侍郎,改任刑部侍郎。

    出任徽州府同知,有很好的政绩,死在任上。

    杨靖,字仲宁,山阳人。

    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选为吏科庶吉士。

    第二年提拔任户部侍郎。

    当时任各部门官员的人,大多是进士以及太学生,然而常出现不遵法纪的人。

    皇帝着《大诰》,列举通政使蔡坛、左通政茹瑺、工部侍郎秦逵以及杨靖来教诲勉励这些人,说:“这也是进士、太学生,能尽职以称合朕的心意。”他被称赞到如此地步。

    洪武二十二年升任户部尚书。

    第二年五月,下诏在京任官三年的都升迁调任,写成法令。

    于是将刑部尚书赵勉与杨靖交换官位。

    训论说:“愚民犯法,如同饮食。

    设法防备,违犯的人更多。

    推行仁恕,或许能感化。

    从今以后只有违犯十种恶行和杀人的人纔判死罪,其余罪行都命令向北方边塞交纳粮食。”又说:“在京城监狱的囚犯,你们审查上奏,朕亲自审理判决,仍然恐怕有漏失。

    在外的各官员所拟判罪行,怎能完全恰当?你们应当详细地审核,然后派遗官员审理判决。”杨靖承受旨意研究辨别,平反纠正的案件很多。

    皇帝都赞赏采纳。

    曾经审讯一武官,门卒检查他的身上,得到大宝珠,属下官僚都很惊异。

    杨靖慢慢地说:“这珠子是假的,哪有如此大的珠子?”打碎了它。

    皇帝听说了,感叹说:“杨靖的这种举动,有四种好处。

    不献给朕求取欢心,一善。

    不穷追进献礼物给谁,二善。

    不奖励门卒,杜绝小人侥幸贪功,三善。

    价值千金的珠子突然到来,一点也不动心,有遇人的才智及随机应变的才能,四善。”洪武二十六年,兼任太子宾客,同时给予两份俸禄。

    不久,因事获罪免职。

    恰逢征伐龙州赵宗寿,下诏杨靖训谕安南输送粟作军饷。

    以受处分的官员身份前往。

    安南相黎一元因陆地运送粮食艰难,不想接受诏令。

    杨靖公布诏书反复启发教谕,且许可用水运。

    黎一元于是输送二万石粮食到泡海江,另外造浮桥以通到龙州。

    皇帝大喜,任杨靖为左都御史。

    杨靖尽忠为公有智谋,善于处理繁杂的事务,审理案件明察而不以法律条文苛责人。

    最受宠爱恩遇,同僚不能与他相比。

    洪武三十年七月,因为替乡人代改诉冤状,被御史弹劾。

    皇帝发怒,于是赐死。

    当时年仅三十八岁。

    当时有个叫凌汉的人,字斗南,原武人。

    以秀才身份被举荐,献上《乌鹊论》。

    授官,历任御史。

    巡按陕西,上疏所属地区困苦的几件事。

    皇帝认为好,召他的儿子赐给衣服与钱钞。

    凌汉审判案件公平。

    等他回京,有感激凌汉的人,邀请并安排酒筵,想重重地赠给他金钱。

    凌汉说:“酒可以饮,金钱不能接受。”皇帝听了嘉奖赞扬他,并为之感叹,提拔为右都御史。

    当时詹徽为左都御史,两人议论不相合,每每当面驳斥詹徽,詹徽恨他。

    贬官刑部侍郎,改任礼部侍郎。

    后来被詹徽弹劾,降职任左愈都御史。

    皇帝怜悯他年老衰弱,命他返归乡里。

    凌汉因为詹徽在,以后会有忧虑,不敢离去。

    一年多后,詹徽被诛杀,他又被提拔焉右愈都御史,不久退休归乡。

    凌汉出言不检点,任官屡受挫折。

    可是因廉洁正直被皇帝知晓,所以最终能保全性命。

    又有昊人严德珉,由御史提拔为左愈都御史,因病请求归乡。

    皇帝发怒,黥了他的脸,贬谪戍守南丹,遇到赦令放回。

    穿布衣徒步走,自列为平民百姓,宣德年间仍然活着。

    曾因事被御史逮捕。

    严德珉跪在堂下,白己说曾在御史台料理公务,通晓法律。

    御史问他是何官,他回答:“洪武年间的御史台长官,人们称为严德珉的就是我。”御史大惊,拱手行礼请他起身。

    第二天前往拜访,却担着行囊走了。

    有教授和他饮酒,看到他的面被黥,戴着破冠,就问:“老人犯了什么法?”严德珉讲述起以前的事,就说:“以前国家法律很严厉,做官的都不能保全性命,这破冠不容易戴啊。”于是向北面拱手,称“圣恩,圣恩”。

    单安仁,字德夫,濠人。

    年少时为府吏。

    元末江淮兵乱,单安仁聚集义兵保卫乡里,授官焉枢密判官。

    跟从镇南王孛罗普化镇守扬州。

    当时群雄四起,单安仁感叹说:“这些人都是被人驱除消灭罢了。

    王者的兴起,当自有别人。”镇南王被长枪军驱逐,单安仁汝地方归属,听到太祖平定集庆,就说:“这人真的就是王。”率领部属去归顺。

    太祖高兴,立即命他率领他的军队镇守镇江。

    他严厉整饬军队,敌人不敢进犯。

    改守常州,他的儿子叛变投降张士诚,太祖知道单安仁忠诚谨慎,不怀疑他。

    很久以后,升任浙江副使。

    强悍兵帅横征暴敛百姓,名叫寨粮,单安仁按法律处置。

    升任按察使,征召为中书左司郎中,辅佐李善长裁断。

    调任瑞州守御千户,入京任将作卿。

    洪武元年,提拔为工部尚书,仍然兼任将作事务。

    单安仁精明敏捷多智谋,各处地方的营造,大小符合规格,很称合皇帝旨意。

    过了一年改任兵部尚书,请求告老归乡。

    赐给三千亩田地,七十头牛,每年给尚书的一半俸禄。

    洪武六年,起用为山东参政。

    恳求辞职,皇帝许可。

    居住家中,曾经上奏请求疏浚仪真直坝到朴树湾的水道,以方便官员百姓运输粮草,疏通运河江都深港以防淤塞变浅,将瓜州贮藏粮食的仓库搬到扬子桥西,免除大江风潮的祸患。

    皇帝赞成他的话。

    再次授官兵部尚书,退休。

    当初,尚书的官阶是正三品。

    洪武十三年,中书省废除,纔升为正二品,而单安仨退休在前。

    皇帝想到单安仁是有功勋的旧臣,洪武二十年,特剔授任资善大夫。

    当年十二月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徐州朱守仁,字符夫,元末也因保卫家乡的功劳授官枢密同知,守卫舒城。

    明朝军队攻下庐州,他献城来归顺,历任工部侍郎。

    洪武四年,升任尚书,奉命考察山东官吏,称合旨意。

    不久改任北平行省参政。

    因为送军粮接继不上,贬为苍梧知县。

    当初,单守仁任袁州知州,安抚伤残,百姓很感激他。

    到这时连续任容州、高唐州知州,都有好的政绩。

    洪武十年,升四川布政使,治理政事崇尚简约严明。

    以年老退休。

    因事坐罪罚作劳役,特别宽恕了他。

    洪武十五年,云南平定,改威楚、开南等路宣抚司焉楚雄府,于是命令单守仁执掌府事。

    招集流离失所的人,平均徭役,建立学校,境内得到很好的治理。

    洪武二十八年,入朝述职,郡中人流着泪送他。

    拜为太仆卿。

    首先请求在江北滁州各处设立牧马草场。

    所管辖十四监九十八群,马得到大大地繁衍生息。

    修饬马政,自单守仁开始。

    很久以后,退休。

    永乐初年,入朝,遇到疾病而去世。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

    跟从俞通海前来归顺,渡过长江任水寨管军镇抚,数次跟从出征有战功。

    洪武元年,在河南转运粮饷。

    半夜抵达蔡河,盗贼突然到来。

    薛祥不被所动,好言好语告谕他们散去。

    皇帝听说后很高兴。

    因为正在用兵,按需要供给艰难,授官京畿都漕运使,分管淮安。

    挖河筑堤,从扬州到济敷百里,徭役平均,百姓芜怨言。

    出了力的立刻奏报,授给官职。

    元都被攻下,官民南迁,途中经过淮安,薛祥多方救济。

    山阳、海州百姓作乱,驸马都尉黄琛逮捕治罪,连累了很多人。

    薛祥会审,没有证据的全放回去。

    治理淮八年,百姓互相劝勉行善。

    等到考核期满回京,百姓都焚香祝他再来,有的挂肖像祭祀他。

    洪武八年,授官工部尚书。

    当时造凤阳宫殿,皇帝坐殿中,仿佛有人拿着兵器在大殿屋脊战斗。

    太师李善长奏称诸工匠用了厌镇法术,皇帝将杀掉全部工匠。

    薛祥为工匠们分辨换班没有上工的人,以及铁石匠都没有参与,存活的人以干数。

    营造谨身殿,有关部门将中匠列焉上匠。

    皇帝对他欺罔感到愤怒,命令处死。

    薛祥在一边谏争道:“应答不寅,竟然杀人,恐怕是不合法律的。”下旨处以腐刑。

    薛祥又慢慢上奏说:“受腐刑,就是废人了,不如杖责而使工作。”皇帝同意他的意见。

    第二年改天下行省为承宣布政司。

    因为北平为重要之地,特别任用薛祥,三年政绩可称第一。

    被胡惟庸中伤,因营建干扰百姓的罪行,贬谪知嘉兴府。

    胡惟庸被诛杀,又召他任工部尚书。

    皇帝说:“进谗言的臣子害你,为何不说?”答道:“臣不知晓。”第二年因受牵连被杖责而死,天下的人哀怜他。

    有子四人,贬谪到琼州,于是成为琼山人。

    孙子薛远,正统七年考中进士,景泰时期,任户部郎中。

    天顺元年,提拔为户部右侍郎,改任工部右侍郎。

    奉诏填堵开封冲决的黄河。

    返回,仍改任户部右侍郎。

    成化初年,督运两广军饷,官位升到南京兵部尚书,因触犯汪直而免官。

    人。

    继薛祥任工部尚书的人中知名的,有秦逵等秦逵,字文用,宣城人。

    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

    历任都察院。

    奉公文清理囚徒,宽严适当。

    皇帝赞赏他的才能,提拔任工部侍郎。

    当时营建修缮的事繁多,工部缺少尚书,凡是兴建的工程都由秦逵统领。

    当初,讨论登记四方工匠,考核其中成年劳力,规定三年为一班,轮流入京,三个月移交,名叫“轮班匠”,未来得及实行。

    到这时秦逵提议根据地方远近为班次,设名册,在验对符契时交付,到期后拿到部里,免除他家的徭役,写成法令。

    皇帝念秦逵勤劳,下诏有关部门免除他家徭役。

    洪武二十二年,升任工部尚书。

    第二年改任兵部尚书。

    不久,又改任工部尚书0皇帝认为学校为国家储备人才,而读书人的穿戴无异于小吏,应该更换,命令秦逵制作样式献上。

    总共改了三次,其形制纔定下来。

    赐给监生蓝衫丝带各一件,作为天下之先导。

    明代读书人的衣冠,大约创自秦逵。

    有个叫趟翥的人,是永宁人。

    有志气节操,因学问品行出名。

    由训导推举为贤良,提拔为赞善大夫,授官工部尚书。

    上奏议定天下每年制造军事器械的数目,以及议定藩王宫城的规制。

    赵俊,不知何地人。

    从工部侍郎升任工部尚书。

    皇帝因为国子监所藏的书板,年岁久了残缺剥蚀,命令众儒考核补正,工部监督工匠修理。

    趟俊奉诏监督办理,古籍纔得以完备。

    洪武十二年,赵翥改任署理刑部,不久退休离去。

    趟俊,洪武十七年免官。

    而秦逵在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因事获罪自杀。

    唐铎,字振之,虹人。

    太祖最初起兵,就侍从左右。

    守卫濠州,跟从平定江州,授官西安县丞,召任中书省管勾。

    洪武元年,汤和攻克延平,用唐铎执掌府事,安抚新归附的人,士人平民都感到安定。

    任官三年,入京任殿中侍御史,又出京知绍兴府。

    洪武六年十二月,召任刑部尚书。

    第二年改任太常卿。

    遭遇母丧,特别给予一半俸禄。

    洪武十四年,服丧期满,起任兵部尚书。

    第二年,刚设置谏院,任命为谏议大夫。

    皇帝曾与侍臣议论历代兴废说:“使朕的子孙如同成王、康王,辅佐大臣如同周公、召公,就可以祈求上天长命。”唐铎趁机进言说:“教育感化太子,挑选左右人作辅导,这是祖宗社稷的万年福气。”皇帝又对唐铎说:“人有公私,所以言语有正邪。

    正言务求规劝进谏,邪言耪求诽谤阿谀。”唐铎说:“诽谤近似忠心,阿谀近似爱心,不被迷惑,那么谗言奸佞小人自己会远离。”不久,贬官监察御史。

    上疏请求选择贤能京官遍到各郡县,访求贤才,实地考核官吏,挑选干练老成德高望重的官吏,担任布政使、按察使之职。

    皇帝听从他的意见。

    不久又提拔为右副都御史,历任刑、兵二部尚书。

    洪武二十二年,设置詹事院,命令吏部说:“辅导太子,必须选择端庄稳重的人。

    三代时的保傅,受到的礼遇尊重庄严。

    兵部尚书唐铎,恭谨淳厚有德行气量,以他任詹事,仍如以前享受尚书俸禄。”因唐铎曾请求教育感化太子的缘故。

    当年,退休。

    洪武二十六年,起用为太子宾客,升太子少保。

    洪武二十八年,龙州土官趟宗寿因上奏郑国公常茂死的事不属实,被召又不到,皇帝发怒,命杨文统率大军前往讨伐,而命令唐铎以皇帝名义招抚。

    唐铎到达后,查访到常茂实际上是病死,趟宗寿也认罪来朝拜。

    就下诏杨文移军征伐奉议各州叛乱蛮人,便任唐铎参议军事。

    过了一个月,诸蛮平定。

    唐铎相形度势,请求设立奉议卫以及向武、河池、怀集、武仙、贺县各处守御千户所,以官军镇守。

    都回复同意。

    唐铎是忠厚长者,德高望重,性格谨慎细密,不乱索取给予。

    皇帝以故交身份对待他,曾经说:“唐铎作为朋友及大臣至今已三十多年了,他与人相交,不会变色,绝交也不说出攻击人的话。”又说:“都御史詹徽刚毅果断,嫉恶如仇,小吏不敢放肆贪污,因此诽谤讥讽满朝。

    唐铎为人厚重,又说他懦弱无所作为。

    人心不古朴,就像这样!”后来唐徽终究坐罪被诛杀而死,而唐铎的恩遇没有衰减。

    洪武三十年七月在京城去世,时年六十九岁。

    赠予助丧的财物很丰厚,命令有关部门护送他的灵柩回乡安葬。

    沈滘,字尚贤,钱塘人。

    与唐铎同在兵部任官,以明察敏悟著称。

    皇帝曾认为勋臣子弟多枉法,撰《大诰》二十二篇,训谕天下武臣都诵读学习,使他们知道警惕。

    过后,又用诫谕八条,颁布告示将士。

    当时沈潘以试兵部侍郎的身份孰掌部事,一切训诫整饬的事宣,都秉承旨意施行。

    不久升任尚书。

    广西都司建城门上的瞭望楼,青州卫制造兵器,都擅自征收百姓财物。

    沈浯请求凡是都司卫所营造工程,必须经过都督府上奏批准,官府供给物品材料,不要擅自役使百姓,违犯者都治罪,并禁止武臣干预民事。

    当时战乱刚刚平息,武臣横行,屡屡触犯文法,到这时纔收敛,这是沈潘的功劳。

    皇帝曾经谕告臣下使国家政治安定清平的关键,在于选拔贤才除去不正派的人。

    沈潘于是说:“君子常常少,小人常常多,在于上官教化鼓励而已。

    贤人被举拔,不仁的人就远离了。”皇帝认为他的话对。

    洪武二十三年,将沈潘与工部尚书秦逵交换官位,赐予诰书奖赏告谕。

    不久又复任原职,后来因事免官。

    明朝初年,卫所世代造户籍以及军中士兵征调作为补充的方法,都是沈浯所定。

    可是名目繁琐细碎,簿册烦多,官吏容易作奸伪之事,到明末一直很成为百姓的祸患,而军队防卫也日益消耗减少,这些详见《兵志》。

    潮州诸生陈质,父亲在戍役名册上。

    父亲去世后,陈质被征调,请求返回完成未竟学业。

    皇帝命令免除他的戍役名籍。

    沈潘以军伍缺人为理由,坚持不同意。

    皇帝说:“国家得一士兵容易,得一士人因难。”于是免除名籍。

    可是这些都是特别恩赐。

    开济,字来学,洛阳人。

    元末任察罕帖木儿掌书记。

    洪武初年,以明经被推举。

    授官河南府训导,入京任国子助教。

    因病罢官归乡。

    洪武十五年七月,御史大夫安然推荐开济有官吏治政的才能,召试任刑部尚书,过一年实授官职。

    开济以综合考核为己任,请天下各部门设置文书,每天记录所做的事,考核得失,又使各部验对文书,规定期限,来评定功劳、罪遇。

    又说,军民因小缘故犯罪的人,应该立即审判发落。

    数月之间,滞留下的案牍全部理清。

    皇帝以为他很有才能。

    恰逢都御史赵仁说,以前的人以“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各科所取的士人一一安置在郡县,多不称职,应当者核,决定去职或留任。

    开济具文上奏,以“经明行修”为一科,“工习文词”为一科,“通晓书义”为一科,“人品俊秀”为一科,“练达治理”为一科,“言有条理”为一科,六科都具备的为上,三科以上为中,不及三科的为下。

    皇帝听从他的意见。

    开济聪敏有辩才,凡是国家制度、田赋、狱讼、工程劳役、河渠之事,众人不能裁定,开济一一筹划计算,就有了条理标准法式,可作为世代遵守。

    所以皇帝很信任他,数次备顾问,兼参与别部的事。

    别人因此忌妒他,诽谤议论纷纷产生。

    然而开济也严峻刻薄,好用法中伤人。

    曾经奉命制定处理诈伪的律令。

    开济议定的法律巧妙缜密。

    皇帝说:“张开密网来网罗百姓,行吗?”又设置簿籍叫“寅戌之书”,以衡量属官出入。

    皇帝严厉地责备他说:“古人以卯酉为常规,现在使办事的人早上寅时出晚上戌时归,侍奉父母,会见妻子儿女,又在什么时候呢?”又写好榜文告诫属官,请求张贴在文华殿。

    皇帝说:“告诫属官的言论,想张贴在朝廷大殿上,岂是人臣之礼?”开济惭愧谢罪。

    不久令郎巾仇衍解脱死囚。

    被狱官告发。

    开济与侍郎王希哲、主事王叔征拘捕狱官打死了他。

    当年十二月,御史陶玺仲等人告发此事。

    并说:“开济奏事时,将奏札放入怀中,或者隐藏不说,窥察皇上意图,务求首鼠两端,奸诈狡猾难测。

    役使外甥女为婢女。

    妹妹早年守寡,驱逐她的婆婆而掠夺其家财。”皇帝大怒,将开济下狱,连同王希哲、仇衍等人一起处死。

    赞曰:六部的制度仿照《周官》,用来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兴盛各种事业,任务非常繁重。

    明朝兴起,建立官分职权,立法很有秩序。

    又采取三种途径任用人,求贤更广泛。

    像陈修、滕毅主持选用官吏,杨思义、范敏治理赋税徭役,周祯制定法律,单安仁统领将作,以及到沈浯、开济等人的经营策划,都详细齐备,无论大小,都不遗漏。

    考察它的规模,确实是一代政治的开始。


如果你对明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明史》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