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总目 △考辨古书之方法

类别:子部 作者:清·崔述 书名:考信录

    唐、虞有唐、虞之文,三代有三代之文,春秋有春秋之文,战国、秦、汉以迄魏、晋亦各有其文焉。非但其文然也,其行事亦多有不相类者。是故,战国之人称述三代之事,战国之风气也;秦、汉之人称述春秋之事、秦、汉之语言也。《史记》直录《尚书》、《春秋传》之文,而或不免杂秦、汉之语;《伪尚书》极力摹唐、虞、三代之文,而终不能脱晋之气:无他,其平日所闻所见皆如是,习以为常而不自觉,则必有自呈露於忽不经意之时者。少留心以察之,甚易知也。宋时,有与其从兄子讼析赀者,几二十年不决。赵善坚以属张氵昊。讼者云:“绍兴十三年,从兄尝鬻祖产,得银帛楮券若干,悉辇而商;且书约,期他日复置如初。”氵昊曰:“绍兴三十年後方用楮币,不应十三年汝家已预有若干;汝约伪矣!”由是其讼遂决。此岂非自呈露於忽不经意之时者乎!夫氵昊以考古名於时,宜其不长於吏事矣,然乃精於听讼若此,何哉?考古之与听讼,固一理也。是故《易传》之述包羲,帝而称王(唐、虞以前无称“王天下”者,说见《补上古录》中),《蔡传》之引《史记》,益而加伯(《史记》以前称益,未有加以伯者,说见《唐虞录》中),此行文者所不自觉也。《传》之《三坟》、《五典》、《八索》、《九邱》,《杜注》但云“皆古书名”,及《伪书序》既出,而《林注》遂历历数之:无他,文必因乎其时故也。所以汉人好谈谶纬,则所撰之《泰誓》,“乌流”、“火覆”,祥瑞先呈;晋人喜尚排偶,则所撰之《泰誓》,“胫”、“剖心”,对待独巧。誓诰不及二帝,而《伪古文书》虞世有伐苗之誓;盟诅不及三王,而《吕氏春秋》武王有四内之盟。甚至王通之《元经》,以隋人而避唐讳。是知伪於古人者未有不自呈露者也。考古者但准是以推之,莫有能遁者矣。然而世之学者往往惑焉,何也?一则心粗气浮,不知考其真伪;一则意在记览,以为诗赋时文之用,不肯考其真伪;一则尊信太过,先有成见在心,即有可疑,亦必曲为之解,而断不信其有伪也。正如绍兴三十年後方行楮币,此宜当日人人知之,即不知,亦不难考而得之,乃历二十年而讼不决也。最可笑者,《月令》中星明明战国时之躔度,少通历法者皆能辨之,而《伪周书》有之,人遂以此为周公之制。嗟夫,嗟夫,此《考信录》一书之所以不能已於作也!


如果你对考信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考信录》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